摘要: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问题非常严重,政治课教师应该发挥政治课的优势,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懂得心理需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高中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实践探索开展了讨论。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实践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我国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据有关部门对甘肃白银市的400名高中生进行“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发现:首先,在问卷中有100%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有36.84%的学生存在学习障碍;有16.17%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障碍;有12.78%的学生存在逆反心理;有11.65%的学生存在性格障碍。这说明,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中学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2.高中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新型公民。关注每个学生,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神圣使命。新课标指出:“ 要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四有’的一代新人。”关注学生的健康,让学生富有情趣的生活,活泼的成长,这只新课程的要求。
3.高中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将更加全面,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此,学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4.高中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内在要求
高中生正处在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上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期,心理复杂而多变。学生心理健康,才能真正的健康成长,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内在要求。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1.树立优秀的教师形象
教师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把微笑带进课堂,给每个学生以宽松、尊重、支持、鼓励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在政治课感到身心愉悦。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强力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2.引导学生调节心理,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师可以运用意识作用的哲理,选择时机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强调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一般的动物,其主要标准之一就是人具有意识。人不仅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还可以能动的改造世界;人的意识活动不仅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而且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还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意识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发挥意识来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防止出现偏激行为。
3.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在学习“矛盾的同一性”哲理时,强调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失败和成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让学生明白目前学习困难和成绩不理想知识暂时的,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克服心理抑郁
在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抑郁心理。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却很少看到自己的长处及价值,对自己的否定和批评过多,认为自己什么地方都不如人,失去自信心,有的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甚至走向自我毁灭。对于这种抑郁心理,笔者运用一分为二的哲理,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事物,辩证的看待自己。强调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只有不断发扬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只有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才能使自己由渺小的沙砾变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教学艺术。只要我们潜心钻研,一定能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知识教学和情感化的统一,从而教会学掌握心理调节艺术,避免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自行消沉心理障碍。进而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和谐统一合力的作用下,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中 725000 )
论文作者:孙吉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学生论文; 政治课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论文; 意识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