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及处理方法分析论文_陈建波

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及处理方法分析论文_陈建波

浙江省第四地质大队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滑坡是一种发生频率比较高、影响力非常大的地质灾害,这一灾害发生的原因较多,发生因素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发生改变,导致地质滑坡的预测与治理难度较大。加强滑坡成因分析,采用抗滑桩等防治工程并抓住其关键技术要点,可使滑坡得以有效治理。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防治关键技术;处理方法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逐渐向周边乡镇拓展覆盖,人类的活动轨迹也开始向山区蔓延,因工程建设而产生的山体开挖等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但这些建设活动会对山体稳定性造成一定的破坏,在极端气象条件下容易导致山体滑坡事故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就滑坡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技术和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1地质滑坡灾害发生的原因与危害概述

地质滑坡灾害给人民的日常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等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下面,笔者将要概述地质滑坡灾害发生的原因。地质滑坡灾害发生的原因比较多,很多因素都影响着滑坡的发生频率,地形是影响滑坡灾害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一般来说,斜坡地形和洼地地形中滑坡灾害比较容易发生,因为这两种地形非常容易汇集水源,在水的作用下破坏坡体稳定性,导致地质滑坡灾害发生频率提高。地质原因也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土体性质差或存在软弱结构面等岩土体容易引发滑坡,地质结构比较脆弱的地区地质滑坡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会导致滑坡发生,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也直接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例如人民的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都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进而导致滑坡发生的几率变大,此外,一些工程的建设也会增加滑坡的发生频率。滑坡在山区的发生频率非常高,在我国的发生范围比较广,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山区经济也在不断发展着,山区建设的过程中给环境带来许多损害,公路、铁路等的建设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导致地质滑坡灾害发生频繁,灾害发生时不仅会导致道路等被损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2地质滑坡灾害简述

2.1地质滑坡的危害分析

地质滑坡灾害会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其多发生于山区,在我国的发生范围十分广阔。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带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建设活动的增加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不小的损害,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在一些铁路和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若是防护不当,很容易出现地质滑坡灾害,不仅会对工程建设的推进造成影响,还会威胁到广大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2地质滑坡灾害形成的原因分析

地质滑坡灾害多发于山区,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地形原因。山体滑坡是地质滑坡灾害最常见的形式,其中存在斜坡和洼地的地段会是滑坡的多发区。同时,在河流的凹岸地段,水流长期对地形的侵蚀导致坡体的稳定性严重不足,有很大概率出现地质滑坡。其二,地层地质原因。包含软质岩层、密度不均匀的黏土、膨胀土层的地层若是具备贮水和聚水条件,很容易引发地质滑坡灾害。同时,在地质结构脆弱的地段也容易发生滑坡现象,如断层交接面、连通节理面、不整合面等。其三,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引发地质滑坡灾害,如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工程建设破坏地层稳定,导致滑坡现象。二是自然灾害,如连续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引发滑坡,或是因地震导致的滑坡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我国地质滑坡灾害防治现状分析

在进行滑坡防治的过程中,由于勘察数据不完善,导致对滑坡性质的判断出现错误,在这样的情况下,防治措施的实施很难起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国地质滑坡灾害的综合防治效率处于较低的层次。此外,我国地质滑坡灾害治理技术发展十分缓慢落后,治理手段较为单一。近些年来,虽然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地质滑坡灾害防治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质滑坡灾害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征,这为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相关部门目前还不能做到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方案,导致实际防治工作中常常出现错误。

3地质滑坡灾害防治的关键技术及处理方法分析

3.1采用抗滑桩

设置抗滑桩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山体滑坡防治手段。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关键点在于桩形型号、嵌固段长度、桩间距离等参数的确定,这些参数的确定应与具体地区的地质条件相适应,充分结合勘察成果资料,并符合当地相关领域的规范要求。在选择抗滑桩之前,应对其所要承受的力进行精准的分析,具体可以通过地基梁法测定桩体承受自周围的挤压力,综合分析桩背作用点、分布情况、滑坡类型等对桩体上部的滑坡推力进行计算,为抗滑桩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桩位选择也是保证支撑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桩位的不同将会对地质滑坡灾害的安全稳定系数以及滑动面的形状产生影响,因此必须保障桩位的合理性。抗滑桩一般布置在滑坡前缘,当滑坡推力较大时可设置两排桩,具体需结合地形条件合理布置。根据剩余下滑力对桩身稳定性进行验算。在抗滑桩具体施工设置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测量放样工作,并对施工图纸进行多次测验,保证位置的准确性。其次根据测定的桩位中心实施桩孔开挖,开挖需跳孔开挖,间隔1-2孔,由浅至深,由两侧向中间的顺序施工。在开挖过程中,为了避免孔口塌陷的情况发生,应在孔口采用钢护筒或设置锁口护壁并做好截排水措施。需注意的是,在完成桩孔开挖后要及时进行桩身浇注,保障滑体的稳固性。最后,在灌浆施工中,应做好钢护筒的固定,合理选用施工方法。

3.2锚固技术

在地质滑坡灾害防治工程中,锚固技术是通过锚杆(索)对滑坡体进行主动抗滑的技术,通常采用预应力锚杆(索),通过预应力的施加,可增强滑带的法向应力和减少下滑力,有效的增强滑坡体的稳定性。锚杆(索)设计时,其锚固力应根据滑坡稳定系数、剩余下滑力作为设计依据,结合滑体岩土体分布情况、滑带位置,对锚杆长度、锚固段长度、孔径以及锚杆直径等进行验算。锚杆(索)施工主要通过钻探成孔、下锚、注浆等工艺进行组合应用,该技术比较适用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地层条件下。锚杆(索)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锚固效果,在技术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锚索施工的效率,多采用机械设备辅助进行下锚,保障锚索能够快速精确的安装到位。同时,为了保证锚索的安装质量,应将桩孔底部的装置送到桩孔内的底部位置,在特定机械设备的帮助予以固定,之后将送绳装置和锚索连接起来,如此就可以将锚索顺利有效的安装到位,之后将送绳装置取出即可。

3.3锚索加格构梁复合系统

锚索加格构梁复合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将系统的一端在坡面上进行固定,另一端则锚固在稳定的岩体,如此就可以构建一道穿过边坡滑动面的预应力钢绞线,形成抗滑阻力。在坡体出现滑动现象的情况下,该阻力能够保障结构面的稳定性,改善山体的力学性能,从而避免地质滑坡灾害的发生。目前,这种复合型系统在我国地质滑坡灾害治理过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在具体施工中的过程中,关键点有二,一个是锚索的安装,其中涉及到了孔位确定、钻孔、清孔等一系列前期工作。二是锚索的张拉,需保障框架梁制作的质量。

结语

本文对地质滑坡灾害的危害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即地形原因、地质原因以及外部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灾害防治的有效技术手段,其中包括抗滑桩、锚固技术以及锚索加格构梁系统,阐述了设计与施中工的一些关键技术要点,以期为地质滑坡灾害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杜春彬.研究滑坡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处理方法[J].低碳世界,2017(18):46-47.

[2]温陈坤.地质灾害滑坡防治关键技术及处理方法分析[J].西部资源,2017(04):127-128.

论文作者:陈建波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  ;  ;  ;  ;  ;  ;  ;  

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及处理方法分析论文_陈建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