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转型研究
陈娇1,王晔2
(1.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2.长沙市望城区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湖南 长沙)
摘 要: 由于目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关注,由于现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一定问题,忽视学生职业规划与职业辅导,长此以往,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效果甚微。针对这一问题,高校要在新时期背景下,要重视大学生就业辅导转型,为促进高校学生就业发展提供基础。本文通过对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转型重要意义进行解读,从新时期角度发现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中存在问题,探究新时期背景下高修奥大学生就业辅导转型研究路径,并对具体可行性是实策略进行论述。从而实现高校大学生就业健康发展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转型研究
由于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人们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转变,为高校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就业工作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面临的考验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出现,使我们要重新审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不断探究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在新时期背景下,不断提升高校自身就业服务水平,树立全新就业指导理念,建立完善的就业辅导体系。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重新思考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定位,从而实现高校就业指导转型,达到促进学生就业发展的最终目的[1]。
一 基于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转型重要意义
(一)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多,每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率也在逐渐增加,使之部分高校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加突出。面对新时期的改革,部分高校就业辅导工作仍只停留在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办理就业手续等服务性工作,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需求度。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应积极转变就业辅导手段,并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进行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提前规划与设计,加强培养大学生个人内涵与综合素养,强化大学生相关专特技能与综合能力。同时,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的转型,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目标,对增强大学生社会竞争力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并对于促进大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指导大学生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大学一年级的大学生刚从高中毕业,走进大学校园是作为自身人生道路中全新的里程起点,也是人生道路上最为重要的阶段。因此,高校就业辅导工作转型应从大一时期便进行展开,从根本上转变就业辅导理念,才可实现就业辅导工作的真正意义。同时,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的转型,不仅能帮助大学生规划与设计职业生涯,还可指导大学生相关求职应聘技能与技巧,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其次,很多高校大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阶段,正处于思想放松、安于现状的状态,缺乏规划明确的人生方向。这时,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就担负着为大学生导航的教育重任,必须要做到从最初时便指导大学生明确“求职,要赢在起跑点”这个道理。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的转型,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还可使大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明确自身的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2]。
二 基于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就业辅导观念陈旧
随着新时期的不断改革,社会人力资源市场对于相关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多,导致我国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刻就业。在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中,由于受传统就业辅导观念的影响,使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仍只是简单地为大学生“安置就业”、“择业辅导”。这样的就业辅导工作功利性较强,就业辅导观念也过于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意识,对大学生相关专业需求的深层思考较为浅薄,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观念、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也过于简化,普遍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视度。
(4)通过工艺优化试验探索,采用氯化铵直接沉淀法提取回收萃钯余液中的铂,可缩短工艺流程,减少中间物料的积存,减轻作业劳动强度,提高铂的直收率,具有较大的工艺应用价值。
(二) 就业指导形式单一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形式仍处于一般性就业辅导课、就业讲座等,就业辅导形式过于单一,对于新时期发展中个性化咨询辅导、电话咨询辅导、网络咨询辅导等展开并不充分。同时,部分高校相关专业辅导员在进行知识讲授时,让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讲课,普遍是通过照本宣科来进行单向教学,并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就业指导课程空洞在我国各大高校中,虽普遍都会建设相关就业辅导课程,但由于部分就业辅导工作者缺乏与时俱进的心理意识,教学方式更新缓慢,普遍只流于说教,辅导内容过于空洞,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无法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同时,多数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员在进行相关工作开展时,缺乏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相关职业生涯,对于辅导学生求职方法与技巧也只是一句带过,辅导工作缺乏深度。此外,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员与其他专业课与基础课教师相比,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从教能力较弱,其科研能力不强,从而严重影响着就业辅导工作质量的提高[3]。
三 基于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转型研究
(一) 转变观念,树立全新就业指导理念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信息数据可以急速扩散,信息可以实现实时共享和快速发送,在大量的互联网信息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地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资料,有丰富经验的知识分子还可以将有价值的知识通过网络传播,成为互联网英语写作教学信息的分享者,大家也能从互联网上得到有价值的资源,实现资源的互通利用和分享交流。
要想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效率,相关就业辅导员就必须要转变陈旧的辅导观念,并拥有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跟进新时期社会变化,积极创新就业指导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辅导理念。因此,在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中,相关就业辅导员应以生为本,突出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学生规划并设计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与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员应明确大学生个体差异,并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指导对象进行分类指导。此外,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员在就业辅导工作中,应体现出对大学生的尊重,明确大学生性格特征、专业特点与兴趣喜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就业方面建议,从而帮助大学生明确就业意向和就业目标,提升大学生毕业就业率。
(二) 转变机制,构建多元化就业辅导体系
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仍处于只帮助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为学生选择就业目标的浅层次上,而对于大学生相关职业技能匹配并不重视,导致部分大学生虽然毕业后可有效就业,但多数会因个人职业技能的擅长选择放弃从业。因此,转变就业辅导机制,构建多元化就业辅导体系是目前就业辅导员应积极采用的手段之一。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应转变以往单项静态工作机制,并建立双向互动的工作机制,关注大学生毕业后在就业择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然后通过电话咨询、讲座讨论、模拟活动、网络访谈等,与大学生及时交流沟通,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调整就业心理。
(三) 转变模式,建立分段式职业生涯辅导
随着新时期的不断改革,对高校辅导相关就业人才提出与时俱进的要求,要求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员必须要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充实自身辅导内涵。同时,应将分段式职业生涯辅导教育引入工作中,明确就业辅导工作重心,重视辅导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从而形成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的良好互动。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者应转变以往辅导就业模式,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实施分段式职业生涯辅导。其中,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把握住大学四年辅导时间,将就业教育与相关专业知识紧密衔接,从而形成系统性就业指导。此外,分段式职业生涯辅导包括生涯规划咨询建设,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应重视个性化生涯辅导,对学生个性心理以及就业适应性定期咨询。高校可在校园中建立就业指导中亦或者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资格以及工作水平,定时咨询大学生就业情况以及心理状况。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人性化职业生涯辅导,还可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健康、正确的就业心理[4-5]。
四 结语
总体来讲,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仍存在部分问题,导致大学生无法实现毕业后即刻就业或安稳就业。因此,只有积极转变就业辅导工作观念与手段,进行就业辅导工作的有效转型,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培养大学生就业意识,从而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的实施效率。
旅游业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而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可以为旅游带来更多附加值,使旅游业创造出更多经济价值,从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因此,由旅游推动传统音乐文化传播,旅游业和民俗文化联动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势必成为探索传承和发展嘉善田歌民俗音乐文化的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卜姝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转型研究[J].高教学刊,2019(09):30-32.
[2] 韩琦.“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转型与升级[J].中国成人教育,2018(24):98-101.
[3] 吴楚燕,任所爱.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辅导模式[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03):49-50.
[4] 潘佳妮,邰祜山.“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8):16-17.
[5] 廖芳芳.大学生健康就业人格对就业心理的影响及其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5(26):107-108.
本文引用格式: 陈娇,王晔.基于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转型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8):26-2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8.013
作者简介: 陈娇(1977-),女,湖南,硕士,讲师,汉族,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晔(1975-),男,湖南,本科,中一,汉族,研究方向:信息技术。
标签:新时期论文; 高校大学生论文; 就业辅导论文; 转型研究论文;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论文; 长沙市望城区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