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提高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境界_科学发展观论文

深入提高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境界_科学发展观论文

提高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与境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贯彻落实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领导干部论文,境界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55(2008)02-0095-05

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P526)邓小平在著名的南巡讲话中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2](P380)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所说的“决定的因素”“关键在人”,不仅是从地位、职责、职能和作用的角度强调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重要性,更是从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决定作用予以强调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简明、全面、深刻的科学阐释和概括,而且对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3]能否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高度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定位,深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对领导干部的能力与境界提出了新的考验。

一、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虽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但作为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作为党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对全党的根本要求,早在2003年党中央就明确提出来了。2003年初的一场SARS危机给刚就任不久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太多的启示。2003年7月28日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的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要求全党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同年8月28日至9月1日他在江西考察工作时,又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新概念。随着实践的发展,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基本形成。也就是说,早在2003年我党就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指导各项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来了。从过去几年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实践状况看,总体情况很好,但也有一些地方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认识上存在误区

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对什么是科学的发展、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存在片面性。如有的把发展是硬道理曲解成把经济指标的增长当作硬道理,把GDP增长等同于发展,结果使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得不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来支撑,有些甚至以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有的把不唯GDP等同于不要GDP,把协调发展等同于平均发展,把统筹兼顾等同于放慢发展速度等等。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2007年7月2日在《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上撰文指出当前“官员对科学发展观认识存在5个误区”[4],即有的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只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而不是在解决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解决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有的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好是好,但“在我这个地方不适合”;有的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针对的是硬的、实的、经济的、物质的发展问题,从而忽视了软的、虚的、精神的、文化的、政治的、人文的发展问题;有的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与改革相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不能推进和深化改革;有的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应急的措施,是解决眼前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权宜之计等等,这些都是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上存在片面性的突出表现。正是由于少数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全面不科学,所以,不仅影响了他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有时甚至导致其决策的价值取向错位,虽想领导发展,然而发展并不一定“科学”。

2.行动上存在偏差

行动上存在的偏差主要表现在有的对如何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的把握上轻重错位。如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九重九轻”现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2007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市长高层论坛”提交的书面报告中指出目前城市规划领域存在的八大问题等就是例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九重九轻”现象即:一是有的在制定和规划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近轻远:为了追求眼前政绩,不注重对长远发展统筹谋划;二是重局部轻全局: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三是在工作中重表轻里:做表面文章,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不重视;四是重虚轻实:常常空喊口号、虚张声势,或搞形式主义的假“政绩工程”,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讲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五是重显轻潜:只抓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容易出成果的“显绩”,忽视短时间内无法显现成效的工作;六是重投入轻收益:只看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多少,招商引资了多少,不计经济增长的成本,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实际效益;七是重物轻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较少顾及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八是重硬轻软:即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九是重稳定轻革新:只做保险的事,不探新路子等。仇保兴副部长提出存在的八大问题即:一是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二是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三是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四是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五是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六是混乱无章的城郊用地;七是任意肢解的城乡规划;八是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5]。在城市规划领域存在的这些问题与“九重九轻”现象如出一辙,都严重地影响了科学发展的进程,影响了党的执政理念的贯彻执行,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贯彻科学发展观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存在上述问题和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无非是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1.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的主观原因

从主观方面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的原因在如下方面。

一是有些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不相适应。或者是理性思维与认知能力不高,不能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本质内涵;或者是缺乏战略思维能力和科学决策的能力,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时代的高度对本地区的发展作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谋划;或者是缺乏系统思维能力和统筹兼顾的协调能力,不能全面地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局面等。

二是有些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与履行执政使命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不相适应。实际工作中,有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干部不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理解,也不是不知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也不缺乏开拓发展新局面的新思路、新办法,而是缺乏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战略视野。不能领导科学发展,正是因为思想动机不纯、使命感责任感不强、胸怀不宽广。如搞形式主义的假“政绩工程”,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等就属这种。有的是眼界不高,视野缺乏战略性。如把科学发展观当作应急的措施,当作解决眼前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权宜之计,而不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就属这种。正因思想境界不高,结果导致其在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发点、立足点、着眼点、着力点以及关注的重点出现了错位。这些说到底,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利益观、权力观、政绩观。

2.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的客观原因

从客观方面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的原因在如下方面:

一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机制不够完善。当前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仍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培训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够强;培训方式不能满足受训对象的要求;培训主体的责任不明确;培训的反馈机制缺乏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致使教育培训的效果与培训目标存在差距,没有真正达到提高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二是干部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考核标准不科学:或内容笼统,只有定性标准,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或偏重于对干部工作最后结果的考核,忽视对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部署及其执行过程的考核。考核方法简单:偏重于听述职报告、个别谈话、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方法,缺少跟踪动态的考察。考核程序民主化程度不高:考核往往局限在组织、人事部门内部进行,人民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由于考核者人力、素质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思路安排和实际效果进行科学论证,容易造成考核的简单化,即使注意了民主测评,往往也是走过场。考核指标体系不系统不科学。在考核的指标的设置及权重的划分上大多注重了经济建设方面的指标如GDP、财政收入等,而这方面的考核也多局限于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年任务的完成情况,对经济结构、增长质量、资源消耗、环境成本等较少关注;对社会发展方面的考核过于软化,甚至游离于考核指标体系之外。此外,考核内容针对性不强而不易把握;考核措施粗放而不易操作;考核程序不严格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等等,也容易导致干部绩效考核的结果不客观、不公正。

三是对已有的条例、方法和措施落实不到位。在考核中搞形式、走过场,没有严格按照科学的考核标准、规则、程序、方法、措施考核干部的绩效,致使一些善于作秀、善于搞“形象工程”的人得到重用,绩效考核没有真正发挥好应有的正导向和激励作用等。

三、提高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与境界的途径

提高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与境界,关键是要坚持和完善培训和考评“两个机制”。人的行为是具有随意性和惰性的,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机制,是指一个系统内的组织或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机理或方式,是制度的细化和延伸。它由一系列的标准、原则、程序、方式方法和各种具体制度构成。科学的教育培训机制,主要是解决“加油”和“充电”的问题,通过坚持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可以从改造世界观的高度、从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的高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与境界;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主要是解决“引导”和“规范”问题,通过坚持和完善科学有效的领导干部绩效考评机制,可以正确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

1.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

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是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与境界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的教育培训,已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的教育培训机制,并在党员干部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中组部统计,仅党的十六大以来,中组部就举办了十期共1500多名省部级干部参加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对54万名县处级干部和5474名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进行了专题培训。脱产培训党政干部大约达到了1900万人次。但教育培训的效果与新形势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根据新形势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全、完善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要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在教育培训机制体系框架的建构中,对培养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受训对象、培训的资金投入、培训主体的责任进行系统思考和合理安排。

二是在系统化培训工作的具体运作中,体现和落实培养目标的前瞻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重点的突出性、培训渠道的多元性、培训方式的多样性等五项基本原则。

培养目标的前瞻性,就是要根据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和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干部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从时代发展的高度,从坚持“三个面向”的高度着重培养领导干部把航导向的能力,即战略思维能力和把握执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时代发展大势的能力。在新的起点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有新思路,而开拓新思路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要有战略眼光,全球视野,要有前瞻性、全局性、开放性、创造性思维。

培训重点的突出性,一是对象要突出重点。在培训目标的设计上要把领导干部作为重要领导人才重点培养,对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作风正、潜力大的领导干部要重点培养。二是培训内容要突出重点。首先,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干部的头脑,着重解决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提高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境界,增强为民谋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次,要根据党的工作中心和工作任务重点的要求,强化培训领导干部解决问题完成中心任务的能力,尤其要始终把培养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作为培训重点。

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就是要提高培养的实效性,避免干部培训的盲目性和形式主义倾向。如针对有些领导干部思想动机不纯、责任感不强、胸怀不宽广,眼界不高等问题,就要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培训;针对领导干部知识结构、领导能力欠缺的不同,就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例如针对有些领导干部认知能力缺乏的,要加强理性思维能力训练;针对有些领导干部战略谋划能力缺乏的,要加强战略思维能力训练;针对有些领导干部协调能力缺乏的,要加强系统思维能力训练等。

培训渠道的多元性,就是实现培养渠道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不仅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主渠道的作用,也要发挥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培训作用。尤其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的培训,均可以发挥名牌大学的作用,有效利用其教育培训资源。

培训方式的多样性,主要是为了增强培训效果,应坚持“五个结合”,即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理论知识培训与实践锻炼结合、组织培训与自我修炼结合、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结合、特殊任务短期培训与中长期综合性培训结合等。

三是要建立培训效果的反馈机制和培训主体的责任机制。为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党和国家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从培训结果与培训力度以及培训所投入的成本的应然要求看,仍有相当大的距离。这与没有明确培训责任有关。不可否认,主管部门在培训计划方案的设计中,无论是培训的数量设定,还是质量的要求都思考得很全面,但在计划的落实中,往往却只注重了培训数量目标的完成,而忽视了培训结果的检验。表现之一,培训人员与培训内容存在重复与交叉现象,浪费了部分培训资源;表现之二,缺乏质量验收反馈机制,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培训,培训结束后,既没有质量检验,又没有效果的追踪调查,致使培训结果没有得到有效强化。因此,要保证高效能的培训效果,必须实施干部培训目标管理制度,建立培训效果的反馈机制,培训质量追踪机制,落实保障培训目标和效果的责任机制,将干部培训效果纳入考核内容。

2.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考评的科学机制

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考评的科学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根本途径。有些领导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出现了思想动机不纯、责任感不强等问题。除了主观原因外,客观原因是干部的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不能全面地、科学地、客观地、公平地考核干部的政绩。政绩考核主要是指上级组织对下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情况的考察和评价。政绩考核的标准和考核结果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领导干部追求政绩,一方面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出政绩为自己的成长创造条件。如果创造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而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合理的使用,就会使领导干部对政绩的价值取向产生畸变而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领导发展。建立一整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体系,使考核什么、如何考核、考核以后怎么办等问题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会对干部怎样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挥重要的约束作用、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考核干部的政绩坚持和完善政绩考核体系,首先是要坚持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干部监督条例》,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等。这些条例和办法对干部绩效的考评标准、考评办法、考评程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发挥政绩考核在提高、引导干部行为水平上的作用,首先要坚持这些条例和办法规定的标准、原则、办法、程序等。其次要根据实践发展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江苏无锡市不久前制定并实施了《关于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他们在考核办法的设置和实施过程中坚持六个转变,即从偏重经济建设考核向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考核转变;从偏重GDP考核向注重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民生指标考核转变;从偏重短期效应的考核向注重长期效应的考核转变;从偏重同一性、齐步走的考核向注重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考核转变;从偏重以领导为主的考核向注重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转变;从偏重职能部门的考核向注重职能部门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转变。[6]这种做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为引导干部创造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检验、历史检验的政绩,健全和完善考评体系,以下三点需要着力解决:

一考评内容要全面。要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对“德、能、勤、绩、廉”全面考评。即要将能否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的内容全面列入考核内容,包括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生活质量等,尤其是对过去重视不够的社会发展问题,如社会保障水平、劳动力就业水平、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公益性文化设施达标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等指标应加大权重。

二考评标准要科学。就是要把包括干部能否正确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出发点、立足点、着眼点、着力点等方面作为衡量标准。突出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的要求。例如在规划和实施地区发展中,是以个人利益为本,还是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搞片面的、单一的发展;是搞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的发展,还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发展等。把群众满不满意、拥不拥护作为考核标准和尺度,有利于引导领导干部增强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自觉性。

三考评办法要可操作性。科学的考评方法必须体现坚持全面的辩证的分析和考察原则。所谓“全面”就是在考察中要做到“六个结合”,即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静态的考察与动态的考察相结合、当前政绩的考核和长期发展潜绩的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等。所谓“辩证”就是在考察中要做到既要考核评价集体政绩,又要考核评价个人政绩;既要考核评价显绩,又要考核评价潜绩;既要看当前的经济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考核评价客观条件,又要考核评价主观努力等。尤其是要把任务完成度、领导认可度、群众满意度、社会公认度统一起来,综合分析和评价,这样的考核结果才能相对客观、公平。

收稿日期:2008-01-08

标签:;  ;  ;  ;  ;  

深入提高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境界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