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 322000;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 322000
摘 要:语感是阅读中悟其义、感其情、得其境的心理历程,可在语言实践获得。学生的语言实践是语感发展成长的源泉和土壤。在语文实践中,学生感知字面信息而知其言,追溯内在联系而究其意,进入表象意象而悟其境;天地人合的情怀养韵,想象联想的思维操练,借物言物的智慧,提升语感的品质。
关键词:语感 语言 实践
费尔德斯?赫胥黎《天鹅死于众夏之后》中“为什么有人想去雅典看一看?因为它值得。……”为什么这么多人在研究语感?因为它值得。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行上了青天的白鹭,语感就是画家看见的洁白,诗人吟唱的优雅,乐者鼓动的音旋;语文是黄昏林间的风,语感就是暮年一种历练后的回归,壮年一阵拼搏后的休憩,稚童一展飞翔后的快乐。这些都是语文,这些都是语感。
一、认识语感
1.感知被替代。假如上《秦始皇兵马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面对雄伟壮丽的秦始皇兵马俑,你觉得最应该感谢谁?不可以是秦始皇,或是发现陶片的农民,也不可以是作者,只可以是——古代建造兵马俑的劳动人民。这种替代是孩子的悲哀,它切断了良好语感的形成;更悲哀的是孩子在穿凿附会这些体验,附会这些诠释,只因为这些替代者身份强大并操控着一切。
2.语感被美化。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内涵,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你带着学生围绕这些文章读读、议议、写写、练练,每一环节缺一不可,每一环节都不是举手可得。只有经过大量的科学的语言实践,才能产生这种不经过复杂智力操作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识事物的思维活动,这才是语感。
3.语感被臆断。妈妈在炒豆,两颗锅里,一颗在锅外,这就是“心”。这样的字面信息能获得怎样的心理历程?由此推断:是又一只鸟飞来了!语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先感知字面信息知其言,再追溯内在联系究其意,而后进入表象意象悟其境。
二、语感是反复实践的来的
1.感知字面信息而知其言。“春”:小篆“”,从“艸”从“日”、“屯”声,本义作“推”解(见《说文义证》)。乃寒气至春转温,草木至此时日而蔓生竞长,故从“艸”从“日”。又证以《易》之屯卦,屯有万物盈而始生之意,万物至春而萌生,故春从屯声。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尔雅?释天》。春者何,岁之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春天的雅量,从不嫌弃任何一个小小的生命,给予大地同样的雨露和阳光。春天的宽容,春日和暖的笑容博爱万物,春光明媚广纳众生。春回大地春意盎然时,我们当思春的涵容万物、恢宏大器、大爱无疆,这些无一不是我们的收获。
2.追溯内在联系而究其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燕子专列》浓缩成三组词语:
第一组 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漫天飞雪 皑皑白雪
第二组 长途跋涉 疲劳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第三组 冒着春寒 顶着风雪 踏着山路 四处寻找
分类进入语言实践,第三组可以这样表达:小姑娘冒着料峭的春寒,踏着坚硬的小路,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四处寻找冻僵的小燕子。升华的实践:这是______的燕子专列。
有人把词语比作鱼儿,把鱼儿钓起放回就是语言实践。钓鱼放鱼是文字在出出入入,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最后,鱼儿带着感悟、带着想象、带着情感,重新回到水中,“此鱼非彼鱼”了。
三、课堂中的语感
《伯牙绝弦》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本文行文简洁、层次清晰。如何注重积累、强化感悟,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有意识地加强科学训练,提高感知能力,促使语感进一步形成,试用四步法习得。
1.美读成语,引入课题:一个词语一幅画,一幅图画一风景,一种风景一种情。
2.初读有声,感知画面:感悟交流,分类识词,并创造性的使用词语: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善鼓琴 善听、所念、得之、破琴绝弦。
3.再读有感,追溯联结:默读课文,划出你有感受的句子,细细品味。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有节奏的朗读,预设想像:伯牙为何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三读有疑,创造意象:一疑伯牙破琴绝弦,为何终身不复鼓?二疑子期死了,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三疑面对子期而终身不复鼓的伯牙,你想说什么?为增强语感,形成画面感,借助背景知识,策略之一,引入楚王君臣饮宴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奏《水仙操》而不得赏识的典故;策略二运用想象联想写一段话:去年的春天,我们在江边相遇,我弹新曲,你背着一捆柴,击掌叫好。今天我又来这里,江岸空伫杨柳依,知音不在琴声泣。子期兮,声声呼唤无人应,伤心啊,只为思君泪如雨。琴声切切复凄凄,高山流水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碎!
学生的语言实践越丰富深刻,感悟的内涵文蕴的理解也就越丰富深刻。知其言、究其意、悟其境,你是语文学习的主角,你是语文学习的导演,这就是那张前往雅典的票。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叶圣陶文集》(1-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论文作者:卢洵华 金国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语感论文; 带着论文; 语言论文; 雅典论文; 其意论文; 字面论文; 学生论文; 《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