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金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随机分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临床药物治疗以及未经过医护人员指导的自我锻炼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药物治疗结合医护人员指导下的规范康复训练,所选患者在入组时与接受治疗训练30天后分别进行相关的功能评定判断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1个月的治疗训练之后,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生活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患者在这些方面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发病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脑部血管猛然间发生破裂或由于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近年来随着各种神经性疾病的多发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特点的逐渐形成,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也越来越高,且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或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1]。为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对 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进行不同处理,并将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金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 例,其中男 60 例,女 40 例,年龄(61.66±9.51)岁,所选病例神志都清楚,将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隙出血以及出现有严重并发症患者排除在外。所选取的患者都要接受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头颅CT或者是MRI检查,都符合本国在1995年修订的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会诊断标准。
1.2 方法
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入院后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对症处理[2]。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①患肢被动活动:按照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的活动顺序进行肩胛带的被动活动,活动强度逐渐增强,鼓励患者用健肢帮助患肢进行翻身训练、双手交叉上举训练、下肢桥式训练等活动;②健肢体位的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或患侧卧位的抗痉挛体位摆放;③随意运动训练:上肢随意运动包括肩肘腕手关节的伸展、屈曲训练等,下肢随意运动包括髋关节控制、膝关节的伸展和屈曲、踝关节的背屈训练等;④坐位平衡训练:端正坐于床边,双腿自然下垂,进行躯干的前倾、后倾、左倾、右倾及旋转训练等;⑤站立平衡训练:患者双手抓握,上肢向前平伸,躯干前倾,重心前移,髋膝关节伸展从坐位转为站立,掌握平衡后进行重心左右转移训练;⑥行走训练:待患肢负重能力及站立平衡能力提高后,先借助于扶手进行行走训练,再逐渐进行独立行走;⑦精细活动训练:包括进食、刷牙、穿脱衣服、双手各关节的活动等。每日训练2次,30min/次,疗程12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采用的是简式Fugl-Meyer(FMA)量表,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使用的是简化的巴氏指数量表,又称为BI量表。所选患者在进组时,给予首次评分判定,在入组的30天后,再进行第2次的评定,2次评定都是由同一名康复医师完成的。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 c 2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训练之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有了提高,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组织损伤、坏死。其起病急骤,降低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3-4]。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前3个月是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与护理,有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地改善,并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种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早期的综合康复训练使得脑部的血管在局部建立了侧支循环,进而使病灶周围的脑组织与健侧脑细胞功能重建与代偿,增强了大脑的可塑性。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宛丰,吕衍文,李钢,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4):221-223.
[2]吴颉言,赵康仁,徐平,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肌痉挛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17(5):526-529.
[3]刘军,徐存理.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0):62-63.
[4]李建标,何锦照.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57-158.
论文作者:庞晓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脑梗死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能力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