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功能与效益的调查与分析_数字化校园论文

数字化校园功能与效益现状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益论文,现状调查论文,功能论文,校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选择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陕西省、江西省、四川省等地学校,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数字化校园的环境建设、教师及学生应用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对策,积极推进我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用与发展。

一、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分析

1.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情况

稳定的网络环境和设备是教学信息化的前提条件,也是满足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需要的基本条件(表1)。

随着多年“校校通”的开展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投入,加之调研对象都是城市学校,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数字化设备环境都能满足教学需要。通过对学校信息化设备环境的5个调研题项进行分析得知,“学校多媒体教室”最多,个别学校还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大多数学校都为教师配置了专用的电脑设备,方便教师备课、授课和教研。总体来讲,数字化校园的硬件环境建设情况令人较为满意。

2.数字化校园功能与技术支持情况

学校应该合理且有规划地进行信息化设备、信息化资源和信息化应用更新,重视全方位的信息化环境创设,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促进现有的数字化教学和管理向更高层次提升。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校长除了要关注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硬”环境建设外,还要关注营造良好的政策鼓励、资金支持、技术保障等“软”环境建设。为此,我们就数字化校园所具有的5大主要功能进行了调查,结果分别如图1、图2、表2、图3、图4所示。

针对表2进一步分析得知:多媒体教学应用和教师备课及研讨用得最多;数字化管理功能尚能满足学校日常运转的需求,但办公自动化的功能与效率体现得还不够充分,没有引起学校足够重视;数字化生活服务功能的建设和应用不尽如人意,没有融入每个人的学习与工作之中。特别是,作业系统(作业在线提交、查询和反馈)功能非常欠缺,普遍缺少学生学习平台管理系统,缺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自我展示平台和适合学生的专题知识性传播栏目。这说明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师生互动、学习评价等方面不够完善,也不能够促进知识的挖掘和拓展学习。

二、数字化校园的效益分析

1.教师利用校园网数字化环境开展教学的现状

表3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数字化设备和资源的情况。“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资源的熟练程度”、“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熟练程度”、“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备课的频度”和“每周开设多媒体技术支持教学课的频度”得分最高,说明信息化教学已经步入常态教学活动当中。“校园网的资源对您的教学支持效果”和“每周开设网络技术支持教学课的频度”得分最低,说明教学资源还不足以满足教师的需求。另外,网络教室开课也主要是用于信息技术课程,其他学科教师反映由于需要较多的资源和花费大量精力备课,因此使用的频度并不高。

教师将数字化资源应用于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于:(1)资源库管理平台不统一,使用方法复杂多样,缺乏对教师资源库应用的相关培训;(2)资源呈现方式单一,静态文本资源过多,动态演示资源过少,与课程教材结合不紧密,课件不能解决教学难点、重点问题,质量不高;(3)资源库存在地区(校际)“封锁”现象,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性差;(4)资源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求。

2.学生利用校园网数字化环境进行学习的现状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经常进行多媒体(网络)课学习”的占90%;“经常查找学习资源”的占95%;“经常浏览校园网站”的占98%,但其中浏览校园网的目的只是看简单的信息发布。电子图书馆资源少且开放时间等问题影响了“经常访问学校电子图书馆”选项频度(65%)。“经常网上提交作业、查询反馈”的占69%。大多数学生都有通过BBS或E-mail提交作业的经历,但“经常在校园网论坛发布留言、查看反馈”的仅占25%。这说明数字化校园的交流功能差强人意。

三、讨论与建议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建设完善了教育局域网、校园网等数字化网络体系,并且在教学应用、学校管理和教师培训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校园生活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如何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各种资源,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如何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高效协调,如何将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过程更为优化,如何依托学校的数字化环境整体提升从管理到应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正日益成为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数字化校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学校信息化发展阶段可以分为起步、整合、浸化、变革四个阶段(表4)。从目前已经取得的数据来看,大多数学校已经走过了起步阶段和整合阶段,正在进入浸化阶段和变革阶段。数字化校园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等技术条件搭建新的教学环境,不断使新的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成为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时更新和增加数字化内容。

2.完善数字化校园功能,提高应用效率

调查中,教师普遍提出由于激励保障制度不完善,教师数字化应用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数字化校园的教学应用率不高、效益不明显。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应用的激励政策,建设完善的教学管理平台,积极鼓励教师利用数字化开展教学,建立促进教师应用数字化开展教学的评价机制,并纳入教师业绩的常态管理。比如,在管理制度上尽可能给教师提供完善的服务,开发一些适合本校教师需要的网上培训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评课;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作业、学习成绩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等等,旨在建构网络化、开放性的数字化校园,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成长体系。

同样,区域层面的领导力建设同样重要。从行政区域层面推进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建设、应用,可以更好地从整体发展出发,取长补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效益。

3.让信息化在校园无处不在,积极营造数字化文化氛围

看似配备了数目不少的信息化设备,实则缺少信息化环境氛围。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环境应该是在硬件设置上考虑教师和学生实际能够使用的场所及利用率,同时在制度上要充分考虑师生便捷使用的时间和机会,让师生每天徜徉在信息海洋中,切身感受到信息空间的无处不在,信息交流的无时不在。

4.随时跟进新技术带来的新变革

学生层面反映的问题在于数字化校园并未提供方便和常态的学习环境,学校的网络使用仅限于信息交流、网页浏览、电子公告等简单的应用。许多与教学相关的在线功能匮乏,使得学生无法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涌现,不断有新的信息产品进入学校教学。当前的“电子书包”就有可能为中小学带来新的教学变革,“云计算”技术也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和资源提供方式。数字化校园建设也要思考并融入“电子课本与电子作业及时更新”、“RFID远距离身份识别”、“ETL技术数据挖掘”、“学生校区定位”、“集中电子学籍”、“移动辅导教学”、“实时动态消息收发”、“网上家长学校与电子书包信息集成”等多项新技术和新功能。

标签:;  ;  ;  ;  ;  

数字化校园功能与效益的调查与分析_数字化校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