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衡量跨世纪出版质量的最高标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跨世纪论文,质量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李鹏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繁荣和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积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思想宣传工作者、文学艺术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新闻出版界的历史使命和寄予的殷切希望。
如何使新闻出版事业得到繁荣和发展,这涉及到一个跨世纪的永恒话题:提高出版质量,强调精品优质。所谓精品,就是高质量产品,就是跨世纪、传子孙的传世之作。那么,衡量出版质量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以为,就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判定出版质量的最高标准。
一、邓小平理论是出版质量的理论基础
图书出版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和理论高度。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论高度,邓小平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的象征。图书出版又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指导地位,所以,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卓越表征。邓小平理论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因而是社会主义中国意识形态的真理性标识和最生动体现,是出版质量的理论基石。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来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已发表150周年了。一个半世纪以来,经列宁、毛泽东到邓小平, 都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人民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不可动摇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并确立了指导地位。邓小平理论是对《共产党宣言》所昭示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深化和实践结晶,是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从如下三个方面坚持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则:
第一,邓小平始终不渝地坚持了《共产党宣言》中的共产主义方向。《共产党宣言》在考察了社会发展史之后,指出了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最光明的前途。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邓小平对《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社会主义原则,一直遵循和实践着。他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 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173、63、346、321、63、28、252、43、145页。)他又说:“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173、63、346、321、63、28、252、43、145页。)邓小平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指引下,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二,邓小平对《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伟大实践。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就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取得社会生产力”,并在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邓小平坚持这一马克思主义原则,认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他说:“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173、63、346、321、63、28、252、43、145页。)
第三,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发展阶段的理论,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新理论。《共产党宣言》没有明确提出阶段论。马克思在27年后,即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了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未来社会将经历的三个阶段,即: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其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是发达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处于什么阶段?这个问题一直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邓小平解决了这一问题,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他说:“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173、63、346、321、63、28、252、43、145页。)这就是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可以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个问题,已由列宁、毛泽东解决了。但是,这样的国家,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处于什么阶段,又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却是邓小平创立的初级阶段理论才给予了明确的回答。
从以上看出,邓小平理论是我国人民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指引我们取得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报刊图书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编辑出版事业必然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必定要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判断出版质量优劣的标准。我们编辑出版界一贯恪守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编辑方针和始终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在我们即将跨入新世纪的时候,要更加自觉地强化,丝毫不能动摇。
二、邓小平编辑出版理论是检验出版质量的试金石
邓小平的编辑出版理论是他的系统完整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编辑出版思想十分丰富、精深,是编辑出版界以新的出版质量迈向21世纪的推动力。邓小平的编辑出版理论是我们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是衡量出版质量的试金石。
第一,邓小平指出了编辑出版的社会功能,是否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是判定出版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在谈到报刊作用时,邓小平说:“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党和政府听不到的,报纸能听到,它能摸到社会的脉搏。”“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要多写些从思想上、理论上论述四项基本原则的文章。”(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50页;第2卷,第272、380页。)这一编辑出版思想,对于宣传党的十五大和“两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是有力的舆论保证。
第二,邓小平指明了编辑出版的基本任务是使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能否成为这个中心,也是衡量出版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在论及编辑出版任务时,邓小平指出:“总之,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5页。)他对于那些不务正业的人严厉批评说:“这种‘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在精神生产的其他方面也有表现,有些混迹于艺术界、出版界、文物界的人简直成了唯利是图的商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173、63、346、321、63、28、252、43、145页。 )以赚钱为目的的人又怎能使报刊达到“思想上的中心”这一神圣目标呢?他又进一步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要坚决制止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173、63、346、321、63、28、252、43、145页。 )这就为我们编辑出版界把好质量关指明了方向。
第三,邓小平阐明了学术理论书刊的出版方针,能否掌握好这个方针,就成为又一个重要的衡定出版质量优劣的标准。学术理论书刊出版物,是高层次的产品。在这方面,邓小平早有阐述。他说:“学术刊物要办起来。要解决一下科研、教育方面的出版印刷问题,并把它列入国家计划。……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刊物一定要保证印刷出版。”(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58页。 )他又进一步指出学术理论书刊出版的重大价值:“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7页。 )邓小平的这些话,给了我们编辑出版界一把锐利的“上方宝剑”。就是说,要理直气壮、聚精会神地把学术理论刊物办好,把图书精品出好。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说,不这样做,就很难说有很高的出版质量。因为抓好了学术理论图书,就抓住了一个出版社的支柱产品,而支柱产品是出版社在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是创品牌形象的基础。
综上所述,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是我们编辑出版界跨世纪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这个科学体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资源和思想武库,是衡量出版质量的最高标准。
标签:邓小平文选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共产党宣言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共产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