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七大行动之一。该院曾先后对口帮扶涟源市桥头河镇芦茅村、新化县吉庆镇老塘冲村、涟源市安平镇青山湾村等地,凭借自身职能和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出精准健康扶贫新模式。
一、义诊查疾,精准救助特困村民
村民身体健康是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保障。该院通过“下村入户访问调查、义诊记录、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方式,对发现的特困、特殊病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在把脉群众“健康力”上施策出招。
(一)积极开展义诊。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到扶贫村开展义诊,开展现场免费体检,免费发放药品和健康宣教资料。
(二)摸底村民健康。根据前来咨询就诊的村民情况,统计分析村民健康状况、营养状况、主要疾病特征,给留守老人和儿童、育龄妇女及普通村民建立数据资料库。为60岁以上的老人(含五保户)、14-65岁的妇女、3-14岁的留守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并分门别类地建立了完整的健康档案。
(三)救助特困患者。该院把60岁的特困户聂秋秀接到医院检查治疗;垫付近8万元为芦茅村70岁的郭送友实施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制定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案,使因小儿麻痹症落下左腿残废并不孕不育的老塘冲村民鄢见云具备了怀孕的条件;救治因四肢乏力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的李田云等;救助患强直性脊柱炎20年的贫困病人颜忠良及其家族;对五保老人等特殊贫困人群实行“零负担”住院;垫付100万余元为烧伤面积达85%的贫困患者张先梅实施手术18次,其儿颜文武“割皮救母”入选“娄底好人”、“湖南好人”。近年,该院救助优抚对象、困难病人100余人次。
(四)整合社会慈善力量,为贫困人口大病提供精准救治。该院积极参与对贫困村民的社会爱心大接力。为涟源五保老人朱钦明成功做了截肢手术,免除全部费用5万多元并联同媒体在全国征集义肢,现已能拄拐行走,生活自理。该院多次发动省、市书法家送“福”字和爱心企业献爱心15万余元救治弱势患者。
二、健康宣教,提升基层健康素养
扶贫村里很多村民之所以疾病缠身,因病致贫,与他们健康意识淡薄,健康素养不高,有着很大关系。该院摸准这个问题症结后,在扶贫村大力开展健康宣教。开设健康宣教室、健康宣传专栏,邀请专家向村民讲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保养方法,配备锻炼器材吸引村民参与健身。系列健康宣教,为村民健康“导航”,增强了村民的健康意识,增长了健康知识,激发了村民健康的原生“能动力”。开展健康扶贫以来,该院专家到定期到扶贫村为村民讲解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和健康管理知识,就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三、完善设施,提高基层医疗能力
基层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任,是分级诊疗制度的网底,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把以基层为重点摆在突出位置;2017年全国基层卫生工作会议要求按照“两纵三横”的路线图推进基层卫生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无不体现了中央对基层卫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
在实施健康扶贫过程中,该院意识到下乡义诊往往是一时的,开展的特困救治也难以普遍,并且对于一些常见病来说,出村接受治疗会耗费大量精力、财力,而就近又方便的乡村卫生室条件简陋、设施缺乏,难以担负起“家门口的健康快车”职责。为解决偏远乡村群众看病就医难,该院决定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医疗队”,完善乡村卫生室,提升村镇本土医疗力。
(一)完善硬件设施,打造高标准、高规格村级卫生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扶贫老塘冲时,争取娄底市村级卫生室建设10万元政策项目支持下,先后共投入25万余元,按照《湖南省示范村卫生室评审标准》完善硬件设施,打造高标准、高规格村级卫生室。目前,老塘冲村卫生室诊疗、输液、观察、药品等各个区域井然有序,每天来这里看病就医的有30至40人次,高峰时期达60余人,成为当地五里八乡村卫生室的一张闪亮名片。
(二)培养乡村医生业务能力。依托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内容,分批对村医和部分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为乡村医生提供医疗技术指导和免费培训,提高其诊疗水平,提高全域慢病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等方面的水平,使当地村民能真正享受到优质、低廉、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一是与桥头河等10多个乡镇医院建立了临床指导关系。二是派出专家多批次深入临床定点指导医院开展专家门诊、住院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参与急救、手术指导、教学培训等工作。实施乡村进修轮训、技能培训、学术交流。三是派专人24小时不间断服务,建立转诊绿色通道,简化流程,高质量完成转诊接待任务。
(三)加强三级网络建设。以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依托,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纽带,村卫生室为基本网点,打造健康服务圈,构筑好区乡村三级网络。同时利用互联网+,创新服务方式。一是该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网络会诊平台,提供远程医疗指导服务;二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专家、乡村医生、服务对象三方线上交流,提供远程健康宣教、咨询、初步诊断等服务。
四、强化党建,助力健康扶贫
积极推行“党建+扶贫”模式,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促进两项工作双提升。
(一)加强院内党员思想建设。该院通过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员活动日及“三会一课”等党建,引领思想,提升帮扶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坚定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二)提升帮扶村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响应娄底市委提出的“扶贫先扶志”,参与扶贫村村支两委建设,从规范支部组织生活抓起,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唤醒党员干部责任心,带头学习致富本领,通过邀请农业专家授课等措施,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增强村内党员带领全村脱贫的决策和执行能力,彻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三)凝聚脱贫攻坚合力。组建一支50人的建扶工作队到驻点扶贫村涟源市安平镇青山湾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是成立一支由党员干部35人组成的“党员先锋队”;二是调动院内党外高级知识分子15人参与健康扶贫。三是每月定期调度其他扶贫后盾责任单位扶贫工作。凝聚多方合力,实实在在为贫困户想办法、出对策,确保扶贫攻坚取得实效。
五、医疗联盟,提升全域健康
古语云:达则兼济天下。扶贫既要使每个人在小康路上不掉队,也要使全域的健康水平进小康。2017年,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涟源市北部医共体组建医疗联盟集团,探索打造医联体新模式,下沉技术服务底层老百姓。这一区域医疗联盟集团包括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涟源市桥头河镇中心卫生院、七星街镇中心卫生院、渡头塘镇卫生院及桥头河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联盟秉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理清思路、明确责任、精诚合作、务求实效的基本原则,按照医联体管理制度成立理事会,实行例会制度,落实培训管理制度,各成员单位设置分级诊疗办,专人联系对接上转下转工作。
(二)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采取坐诊、会诊、培训、临床手术和急诊急救等方式,在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远程信息共享等方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乡镇医疗服务水平,树立区域医疗服务品牌,提升全域健康水平。
(三)积极推进桥头河急救中心的建设,在七星街镇、渡头塘镇、桥矿医院建立急救室,普及村卫生室的急救培训。
(四)组建医联体健康快车,进村体检,服务出行不便的特殊群体,实现家门口的健康;
(五)开展多方位的成员单位互动,除了专业医疗合作,在医疗联盟集团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确保文化活动覆盖至村;以培训为切入点打造人才与技术共享平台,促进医疗水平提升,为区域内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更加满意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该院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投入了大量人财物来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探索建立和不断完善可复制推广的健康扶贫机制,“护航”群众健康,为群众健康增福祉,彰显了基层公立医院在健康扶贫中的担当!
论文作者:易军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健康论文; 村民论文; 娄底市论文; 涟源市论文; 卫生论文; 医疗论文; 基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