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年抑郁症;影响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10-01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预计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3.6亿。老年患者作为特殊群体,不仅关注躯体疾病,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老年抑郁症严重影响和威胁到住院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慢性病的康复【1】,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存寿命和质量。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异常,表现为情绪沮丧,思维迟钝,孤单寂寞,敏感多疑,常使老年人产生失眠、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达23.6%。我们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769人,根据需要筛查出调查对象453例,年龄60-90岁,初识字以上,病情稳定,意识清楚,ADL评分40分以上,自愿接受问卷调查者。排除文盲、病情危重、ADL重度依赖的患者。其中,男性267例,女性186例。
1.2 方法 采用老年标准化抑郁量表(GDS)和自制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以问卷方式进行,GDS量表共有30个条目,被调查者得分0-10分为正常,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收入、年内是否住院、 子女、退休前工作性质、业余爱好、自我健康评估、医保性质等。
1.3 结果 调查对象453例,筛查出抑郁症患者 107 例,抑郁症检出率 23.6%。发病的因素有:性别因素、婚姻、自理能力、负性生活事件、业余爱好、健康自评、经济能力等。调查显示,发生负性生活事件、无业余爱好的老年人患病率高出普通人群2倍多。
2 影响因素分析
2.1 长期的躯体疾病:病员长期患病,治疗效果不理想或疾病反复发作,导致病员长期遭受病痛折磨,自我健康评价低,失去治疗信心。
2.2 遭受变故、角色改变或打击:病员因工作改变失去成就感或价值感,从规律的工作中转变到无所事事;突发巨大打击,家庭变故,亲人离世、与人纠纷导致悲伤、紧张、压抑。
2.3 缺乏业余爱好:生活圈子狭窄,缺乏与周围人的接触,对新鲜事物亦无兴趣,多余的空闲时间无法打发,让病员孤独,寂寞。
2.4 文化教育:文化程度低者,抑郁发病率较高,脑力劳动者较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
2.5 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收入低,医保报销比例低,缺乏生活保障者发病率较高。
2.6 丧偶独居:无配偶,独居,家庭关系不和谐,鲜有亲人看望或陪伴,精神生活贫乏,情感脆弱。
2.7 性别差异:明显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常持家务,工作单一,缺乏与外界沟通有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干预措施
抑郁症的治疗包括充分的药物治疗,规范的疗程,同时还要结合恰当、及时的护理干预。
3.1加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温馨的住院环境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个人意愿、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床位。病房应宽敞整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过道畅通,卫生间有扶手,安装坐便器或提供坐便椅,尽量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合理要求。与患者交流时亲情称呼,避免叫床号或直呼姓名。交流时态度和蔼,亲切,语言通俗易懂。对有负性情绪的患者要宽容,要耐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
3.2 加强个性化健康教育,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患者发病相关因素、病情实施健康教育,真诚地与患者交流,共同和患者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患者的处境,严守患者秘密,有能力时尽可能帮助协调解决,针对病人个体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包括:协助患者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适应老年期的角色;改变对不良生活事件的认知能力;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增加日常活动;改善睡眠质量;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增加人际交往【2】等。同时动员病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关心,建立和谐病友关系。
3.3 发挥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健全支持系统,给患者以精神力量。
老年患者患病后自理能力降低,自身价值感降低,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下降。家庭及社会的关心、帮助,理解是减轻患者病情、树立治疗信心,缓解负性情绪的良药。亲人的陪伴、支持是坚强后盾,子女主动照料生活,包括陪老人聊天,散步,做可口饮食,增加营养等;袁群等【3】证实较好的物质基础是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同时建立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人人参加医疗保险,特别是重点关注低保和贫穷的老人,是降低抑郁发生的重要措施。
3.4严格安全管理制度,避免意外发生
自杀是抑郁患者最严重的后果,所以安全护理尤为重要,将患者安置于易于观察的大房间,设备齐全,光线明亮,排除一切危险品,清理刀具、绳索,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情绪、语言和行为,特别是夜间,要亲自到床边查看睡眠情况,失眠者要及时用药;发放口服药时,要亲自协助患者服下再走,避免患者储存药物;对患者情绪消极,流露出悲观心理时,护理人员要多关心,严加防范,做好交接班。
综上,老年抑郁症发病率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导致死亡率上升和医疗费用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加强对老年抑郁症的研究,探索出切实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加强老年期心理保健,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帮助老年患者改善情绪,减少患病率,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晓军,付丽.老人院中老年人抑郁及其危险因素的分析[J].护理研究,2011,1(25):33-35.
[2]冯娟,沈荣贵,王冠军.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支持性心理干预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5:3-4.
[3]袁群,何国平,冯辉,等.长沙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7):746-748.
作者简介:敬碧珍,女,(1971-),副主任护师,四川省南充中心医院老年病科.
论文作者:敬碧珍,赵娟,覃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抑郁症论文; 老年人论文; 抑郁论文; 病员论文; 因素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