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提问是教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时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联想,而且可以使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状态。本文就课堂提问的难度、梯度、密度、角度的把握谈谈认识。
关键词:课堂提问 教学 学习 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表明,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提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提问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梯度、密度、角度,使课堂提问更有效。下面结合具体课堂教学过程来谈谈。
一、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差别,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假如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过难,又让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要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一些适合的问题,并可由浅入深,让学生循序渐进,从而让他们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问题过深,超出学生知识或能力的范围,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面面相觑,无所适从,另一部分学生绞尽脑汁,无从下手,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同时又浪费时间;问题过浅,问题包含的信息量小,提问的价值不大,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容易造成学生不假思索便报出答案的习惯。所以教师在备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学情,在课上要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以便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大多数同学经过一定的思考就能解决问题。
二、 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学习活动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于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复杂、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另外,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堂提问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学记》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调节好问题的密度
提问虽然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主要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提问过多,学生会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如果提问过少,会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时适度,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提问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不能问个不停,应注意提问的密度和节奏。教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力求做到少而精,所以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要想密度适中,就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俗话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提问也当如此。
四、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波利亚首创的“怎样解题表”,倡导教师的提问,应该从普遍适用的记忆性问题开始。据此,我们将拟定解题计划阶段的提问分为:1.只涉及“这一问题”的提问;2.涉及与此题相关的“一类题”的提问。从这些联系点着手提问,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使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问题。课堂提问无固定模式,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新鲜事物上的特点,可适当变换角度提问,增加提问的新颖性,同时也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刘兼 孙晓天 教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刘显国 课堂提问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
[3]黎奇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何乃忠 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论文作者:亓清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梯度论文; 难度论文; 思维论文; 密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