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管理措施的研究论文_周月明

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管理措施的研究论文_周月明

广州市昌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10335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也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崛起而不断加大。建筑工程造价不仅与投资者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还与工程质量有着较大的关系,因此对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风险问题进行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的概念,分析了其主要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从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的潜在阶段、发生阶段及后果阶段的控制管理提出了个人浅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管理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也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崛起而不断加大,工程造价风险识别和管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作用非常重要。加强造价风险的控制管理力度,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更好地抵御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的防范能力。因此对建筑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管理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造价风险因素概述

建筑工程造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果不能够较好的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将会极大的影响投资者的经济收益,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工程造价上涨,甚至导致工程无法动工。这些在施工中不确定的因素就是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工程造价风险因素有较多种类,所以在风险因素就更难控制。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就是对这些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积极的控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2.1来自各工程参与方的风险

2.1.1设计单位和监督单位:设计人员可能缺乏职业道德,片面追求产值,不按照相关文件的标准进行设计,或在初设阶段考虑不到位,不成熟,导致一些方案和施工图出入较大,致使设计多次变动,大大提高了工程成本;监督单位也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与施工方等相互勾结,在监督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工程留下了后续的隐患。

2.1.2业主:部分业主不仅缺乏控制建设费用的责任感,而且本身也存在乘机从中取利或铺张浪费的现象。主要包括业主不遵循客观规律的过高要求,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严肃性,宏观管理不力,投资先天不足,盲目干预施工等。

2.1.3承包商:承包商投标时不诚实,没商业道德,即便施工合同中约定了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然而由于低价中标以及各种原因的影响,其合同中约定的造价难以实现。

2.2客观事件风险

2.2.1经济环境:指客观的经济环境恶化、经济剧烈波动等,与物价、币值、利率、汇率、关税、资金筹集、还贷、原材料供应及产品销售相关的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自然环境:指的是因为自然力的作用,导致和工程相关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承包商所在的地理环境及可能遇到的非人力或不可抗力事件、自然灾害。

2.2.3政治环境:主要指的是国家体制变革,一些政府行为可能会把风险带给承包商。

2.2.4市场环境:当前建筑市场,一些工程造价的交易通过非法方式及不公开、甚至暗箱操作来进行,在建筑市场中,经济学中供求关系影响原理完全起不到作用。这就使工程造价有了不确定性。

3.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主要存在有各工程参与方的风险及经济环境等客观事件的风险,因此针对这些风险,必须要对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从潜在阶段、发生阶段及后果阶段进行控制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3.1风险潜在阶段

3.1.1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超概问题的源头,正确决策是评价建设项目和开展后续工作的关键。组织有关部门、一批专家为主体、懂设计和造价的专职审查人员等对项目进行论证、咨询,把可行性研究和决策阶段建立在优化评选的基础上。准确地编制工程估算,保证估算起到控制造价的作用,有效遏止超概问题在源头的滋生。决策阶段就工程造价超概的不确定性因素而言,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科学高质量决策,合理确定项目规模和特征,提高投资估算精度和质量,正确选择建设地址。

3.1.2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推行限额设计是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工程实事求是的“量体裁衣”。造价人员要从经济角度参与设计阶段全过程管理,为设计人员提供有关经济指标,使概算更加合理,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目的,克服工程造价超出概算。

3.1.3加强工程造价风险的监控与处理

工程项目造价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普遍存在;而且这并不是在工程的验收阶段才出现的,它实质上是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都有存在的;主要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放松了对工程项目风险的的监控与处理,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而又没有这样的预警机制,从而造成了这样或那样的后果,才出现在“三超”现象。工程的不确定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大多数风险事件是可以预料得到的,在工程计划实施之前就应该对风险作一个全方位的估计,做出预警规划机制,对已识别的项目风险采取已制订的预警机制进行监控与处理,这样就可以降低或消除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

3.2风险发生阶段

3.2.1重视施工合同签订工作

确定施工合同中的经济合同条款是本阶段对造价管理的关键,这些条款的责任、约定必须明确,有制约性和可操作性。

3.2.2加强材料和设备的价格管理

要加强对工程材料价格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材料调查中应注意同一种材料的不同产地、运输方式和材料价格,要比质比价。在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同时进行主要材料招标,优选高质低价的材料。通过调查及信息发布工作,不断积累和分析有关数据,掌握其市场变化规律。

3.3.3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签证

工程变更和签证是施工阶段容易出现漏洞的环节,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①抓好招标管理,明确把施工招标的中标价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之内,凡超过批准概算的建设项目须报原审批主管部门批准。同时要提高最高限价编制质量。保证中标价与最后工程结算价基本相衔接。②强化合同管理,充分发挥中标价对结算价的约束作用,明确中标单位必须严格按中标价和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承包合同价和以后的合同价调整控制在施工预算之内。③建立严格的设计变更、签证审批制度,杜绝不负责任的设计变更和“先干后变、先干后算”的现象。

3.3风险后果阶段

3.3.1做好竣工结算资料收集

工程项目竣工后,竣工结算的审计是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最后环节。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会利用各种方法获取超额的利润。首先要做好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关结算各方面资料的归集整理,主要是工程计量、计价依据、签证、会议纪要等结算资料,审核依据的落实完善,为竣工结算审计完善条件。

3.3.2竣工结算实行风险合理承担

在竣工结算阶段,按有关规定编制竣工结算,计算确定整个项目从筹建到全部竣工的实际费用。较先进的结算方法是在结算中按照国际惯例,采用调值公式,进行竣工结算价实行合理风险分担。即在合同条款中写明双方约定的调整因素,同时明确哪几种物价可以波动,且波动到什么程度才同意调整。

结束语:总之,建筑工程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投资失控不仅会致使人力、物力和财力大量浪费,而且制约经济的发展。我们要提高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法及手段,真正使投资者和决策者既有投资效益又承担投资风险,达到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从整体上改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传玲.浅述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

[2]周道川.浅析建筑工程造价中各个阶段的合理控制[J].科技资讯.2012.

[3]韦寒珍.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低碳地产.2016.

论文作者:周月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管理措施的研究论文_周月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