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的6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以此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非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66例,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就新生儿患者的产时情况、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前的疾病状况、新生儿一般资料、有无口服益生菌情况进行分析,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经分析,两组新生儿患者的出生体重等无明显差异(P>0.05)。就产时出现窒息、呼吸衰竭、败血症、低钠血症及低钙血症、感染肺炎的情况而言,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新生儿服用益生菌情况而言,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肺炎、败血症是影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益生菌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因素。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新生儿患有肺炎、败血症、是否口服益生菌有关,因此,这对以后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危险因素
为了研究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临床危险因素,我们决定开展此次研究,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66例,以此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非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66例,作为对照组,整个研究过程需新生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在身体状况、年龄、以及男女比例方面,两组的新生儿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无差别的对比治疗研究。
1.2临床标准
1.2.1临床纳入标准[1] (1)实验组的新生儿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愿意服从此次研究者;(3)在参与此次研究前,未进行其它治疗;(4)对照组患者为非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2.2临床排除标准[2] (1)患有传染病及其它疾病者;(2)肾功能不全者以及肝功能不全者;(3)对药物过敏以及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者。
1.3一般方法 (1)针对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包括:出生体重、性别、胎龄进行比较分析;(2)针对新生儿服用益生菌情况做好记录;(3)小肠结肠炎新生儿患者发病前的情况,看是否出现窒息、呼吸衰竭、败血症、低钠血症及低钙血症、感染肺炎情况,做好记录。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产时情况、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前的疾病状况、新生儿一般资料、有无口服益生菌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将所获得的数据归纳处理,录入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经分析,两组新生儿患者的出生体重等无明显差异(P>0.05)。就产时出现窒息、呼吸衰竭、败血症、低钠血症及低钙血症、感染肺炎的情况而言,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新生儿服用益生菌情况而言,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3.讨论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最普遍的疾病,目前也是医治最为困难的疾病[3]。这些年来,由于它的难以治疗性,以及高死亡率性质,引起了社会各界以及临床研究者的广泛关注[4]。据一项调查显示,新生儿体重在500 g 左右的,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几率高达8 % ,而且死亡率高达30 % [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新生儿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严重破坏了新生儿的正常生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是发生在新生儿的结肠、小肠部位,引起小肠或者结肠局部或者广泛性坏死。目前,针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是即使新生儿的手术出成功,也会留下小肠狭窄,以及神经异常等综合征。严重损坏新生儿的身体健康。据调查显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肺炎等相关。为了研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临床危险因素,我们开展了此次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肺炎、败血症是影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益生菌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因素。
综上所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新生儿患有肺炎、败血症、是否口服益生菌有关,因此,这对以后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临床应该及时做好防治工作,保护新生儿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陆妹,朱小瑜,刘登礼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6):382-385.
[2]许笑南,何少茹,郑曼利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各期危险因素差异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9):1483-1486.
[3]胡佳,刘玲,石碧珍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4例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15,39(12):1087-1088.
[4]王瑞芹,郑冬凌,赵晓忠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25-227.
[5]Thomson,T.,Habeeb,O.,Dechristopher,P.J. et al.Decreased survival in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neonatal and maternal blood group: The AB isoagglutinin hypothesis[J].Journal of perinat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California Perinatal Association,2012,32(8):626-630.
[6]杨宏.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174.
论文作者:杨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0
标签:新生儿论文; 小肠论文; 结肠炎论文; 实验组论文; 因素论文; 败血症论文; 危险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