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研究

福建省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研究

一、论福建省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许珊珊[1](2019)在《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问题是重中之重。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是首批5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福清市充分利用国家先行先试政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阶段福清市农机化已经进入到优化结构、质量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新时期,如何大力发展福清市农业机械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福清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际出发,首先对农业机械化的概念进行界定,介绍了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福清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农机装备结构性不合理;二是农机专业化人才稀缺,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四是农业机械化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对政府的依赖度较高,五是农机推广机制和体制的不健全。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首先要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强化农机配置;其次要加快建设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队伍,加大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第三拓宽农机服务领域,推进农机合作社的建设;第四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第五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提高推广人员的能力。通过本研究以期为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指导意见,为福清市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王瑞[2](2019)在《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机理与培养体系研究》文中指出农机化人才的成长与培养是农业系统工程问题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当前是我国农机化事业发展由“依靠物质的投入向更加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处于人才培养由注重单项技术技能向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2010年开始,教育部、农村农业部等相继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及其2.0版本。以此为契机,构建科学合理的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对于解决当前高层次农机化人才的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及培养体系的研究是农业系统工程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有机子系统。本文的研究体系以物理-事理-人理(WSR)的系统方法论为参照,以意图(Desire)、调查(Investigation)、目标(Objective)、模型(Model)、协调(Coordination)、建议(Proposal)的系统化思维为引导,在分析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的概念和内涵前提下,将研究的主要内容框定为开展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阶段教育上,以农业系统工程、统计学、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教育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人才测评理论、定性统计方法、系统聚类分析、DEMATEL方法等系统分析手段,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展开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现状调研分析,辨识分析影响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的各要素,构建了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并开展了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第一,从农业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借鉴人才素质测评的能力素质模型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构建了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的目标体系,系统分析并总结出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的内生动力。本文选取A大学入选“卓越计划”的农机化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在对其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和专业认证中的毕业要求进行对比分析中发现:在以毕业要求为基本指标的评价体系中,学生往往出现“重视高学分课程,轻视低学分课程”和“重视专业课程,轻视通识教育”的趋势,而与工程教育认证的“短板”效应相反,综合素质测评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有了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评测,但其评测结果更多用于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上,并未对学生是否能够达到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有强制性限制。根据教育现象学、教育生态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工程教育认证等相关理论,本文作者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以及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卓越认证体系中对学生毕业要求,以及能力素质模型等相关理论,运用系统归纳法,构建了知识特征、能力特征、素质特征(含显性素质和隐形素质)共计3大类23个指标的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目标体系。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对其成长内生动力的成因——成长目标定位、成长规律遵循、个人价值需求、人才创新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总结。第二,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分类描述了内外部环境对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的影响,并对构建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各要素进行了辨识分析。从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环境、教育环境等四个方面着手,指出我国农机化事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农机化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各类推进农机化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成果显着,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健全。另一方面,农机化人才流失的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现有的农机化人才储备不足,供需双方的矛盾突出的问题也影响了农机化未来的发展水平。以此为基础,本文对构建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原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采用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以及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通过前文分析并结合专家意见,提出了8大类,29个影响因素的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构成要素。以教育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为基础,基于DEMATEL方法,对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辨识。通过专家评定给出定量化的分析数据,按照DEMATEL方法的规则构建了各要素之间的综合影响矩阵,并分别计算出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原因度等各项综合影响指数,获得对构建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起到重要影响的各要素数据。本文研究表明:培养制度建设是构建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首要任务,强化以跟踪评价和监督反馈为代表的质量体系建设是实现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保障和独立条件,应考虑更广泛的采取以科研实践核心内容为代表的探究式方法,并努力满足卓越农机化学生的成长需求。第三,以OBE(Objective Based Education)的工程教育理论引入,系统分析了成长目标体系与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选取入选“卓越计划”的四所高校农机化专业为对象,分别设计了基于培养状态和成长导向为核心的问卷,发放回收有效问卷239份,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和系统聚类和定性统计分析。在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多重频率统计后发现,当前学生对于成长和培养目标的认知较弱,其外部成就动机尚未转化为内部成就动机,导致成长动力不足。原有培养体系的设计与学生成长目标体系之间呈现结构性矛盾。针对此问题,本文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通过借鉴新供给经济学中关于后发优势的描述:从技术模仿、技术扩散带来的红利,到逐渐红利收敛的趋势,这种收敛压力在供给侧观察视角下,应当是在每一次供给侧创新完成之后的一个稳定时期中,追求随技术革命开启新的时代。总结得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应由高等教育内部主动发起,影响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于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从农机化行业、高等教育、农机化专业教育逐层递进,分析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供给侧改革思路,即应着重以“内涵”建设为核心,立足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目标和发展特征,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作为考察目标输出,从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5个维度设计改革途径。在确保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师资队伍、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完善培养过程和环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国际化质量保障等方面综合推进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第四,探索构建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吉林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全国第一个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农机化专业,为本文实证研究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吉林大学农机化专业201 1年进入卓越工程计划,并率先启动了从培养方案设计到课程结构内容调整,从条件保障建设到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改革计划。更为重要的是,其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且持续性的过程。该专业开展教学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对本文的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启发。本文结合该专业的实践经验,在农机化人才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供需结构性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梳理出农机化行业和高校专业教育上的结构性问题,并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理论对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分析。该专业在开展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反思和经验,也对本文的研究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反馈。尤其是,作为国家农机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牵头单位之一,该专业的改革方案对全国高校的同类专业都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王浩良[3](2019)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晋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的研究》文中提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中央“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之一,实施十几年来,对我国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粮食连续增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近些年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市场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弱。在整个农机行业下行趋势明显的背景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该如何更好落实,农机化未来的发展方向,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本文以此为背景,以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国内外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研究情况,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在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我们国家的机补政策的演变过程和达到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还着重介绍了农业发达国家对发展农机化的支持政策。在此基础上,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密切相关的主体,包括购机农户、经销企业和基层管理部门进行了调查,结合晋中市的购机补贴政策落实情况,分析出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问题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好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的7条建议。

马炅旻[4](2012)在《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农业的现代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但是,农业的生产率低下、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通过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率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当下统筹城乡发展的热点问题。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细碎化的现状和规模化农机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导致农业机械化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机服务模式与产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社会化服务为原则,以农机协会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核心,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专业化分工的农机服务,形成农田作业、产品运输、设备维修、技术研发、人员培训、信息服务等多元化服务的产业组织体系,发展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农机企业运作体系,优化农机资源配置,实现组织产业化,建立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农机发展模式。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农业机械化的问题,进而总结出创新型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及推进机制对促进山东省农机发展和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示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点、阶段、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回顾,在此基础上,选取四个典型案例研究农业机械化创新模式,利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对其理论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得出能够促进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发展思路和推进机制。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农业机械化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通过国内外研究综述和本文研究思路、方法框架的介绍统领全文。第二章界定了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等相关概念,并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专业化分工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农业机械化相关问题予以分析。第三章首先提出了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而从成效和不足两个方面介绍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技术、自然四个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第四章首先用图文形式介绍了以户为单位的封闭模式、农户联合型模式、农机专业户模式和农机户+协会四个传统模式,进而以案例形式介绍了政府带动型、重点生产企业带动型、农机协会带动型、专业合作社带动型四种创新型农机发展模式的概况、运行机制,并分别做了评价分析,最后得出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价值。第五章主要以美国和日本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道路上的经验和启示:要建立政府为核心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多元化发展的农机服务组织和创新型的农机服务模式,加强科研投入和推广促进农业机械化长期稳定发展。第六章提出了山东省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机制,主要是从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保障机制和发展对策几个角度展开论述。其中,基本思路提到了建立综合指挥中心、农机银行、农机协会+合作社的纵向一体化服务模式,也介绍了订单服务(菜单式和套餐式)、全程委托、特色服务为代表的横向一体化服务方式。保障机制是从制度保障机制、政策保障机制、技术保障机制、融资保障机制四个角度展开分析,最后得出要树立大农机意识,形成以政府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专业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提供农田作业、产品运输、设备维修、技术研发、人员培训、信息服务等多元化服务的产业体系,促进山东省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体现在:(1)在总结传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创新型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型、重点生产企业带动型、农机协会带动型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型,并以案例形式予以介绍和解析,为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发展思路。(2)通过对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创新型发展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通过专业化的实现,形成产业集聚的农业发展格局;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壮大地区农业主导产业;有利于协调不同地区差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方存金[5](2009)在《南安市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践探讨》文中认为就南安市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做法、成效进行实践探讨和归纳,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建议,以纪念《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5周年。

程惠东,蒋节[6](2008)在《生机勃勃的海峡西岸农机化事业——福建省农业机械化事业改革发展30年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省农业机械化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就显着,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我省农村和农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为海峡西岸新农村和现代农

庄哲峰[7](2007)在《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人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福建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居全国第10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全国第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第7位,是全国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但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滞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居全国第25位。造成我省农机化进程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机化专业人才的缺乏,全行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下降,尤其是高级专业人才极为缺乏。因此,开展对福建农机化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调研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依据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化工程人才的现状,在阐述农业机械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福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化工程人才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说明福建省当前的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化工程人才培养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机械化工程人才培养不力的状况。本文分析了影响福建农机化工程人才素质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我省农机化工程人才素质的途径,即转变观念,提高对加强农机工程人才培养的认识;立足本科,建设培养适应福建农机化工程人才的教学体系;调整政策,为农机化工程人才培养提供资金保证;深化改革,建立适应我省省情的农机化工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采取措施,引导和落实农机化工程专业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本文还分析了美国、加拿大、法国、新西兰和我国其他省(院校)的农机化工程(或农业工程)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构建我省农机化工程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思路。

林源铭[8](2006)在《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十五”发展成就和未来五年的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翁志红[9](2006)在《浅谈如何推进我市农机化的可持续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兴国[10](2006)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环境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文中认为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对于制订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把握发展规律,是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从整个农业系统的高度来把握农业机械化与其它农业子系统的关系,重点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2.对我国农业机械化进行内部环境分析,把农业机械化系统划分为农机化管理、农机化教育培训、农机化科研、农机试验鉴定、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农机社会化服务七个子系统,把握农业机械化内在运行机制,探索合理的农业机械化内部系统结构。 3.在对我国农业机械化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此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机化装备水平、农机化作业水平和农机化系统体系水平3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应用根据相关关系确定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评价方法,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002年我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4.在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经济、技术、市场、运行机制和体制环境五个方面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农业机械化系统结构已初具规模并渐趋稳定,但还不完善,今后应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所建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虽然包括系统体系水平的定性评价指标,却没有将定性指标定量化,为了更加全面的衡量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二、论福建省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福建省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二)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四)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农业机械化相关的概念
        (二)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管理理论
        (二)公共政策理论
    五、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一章 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第一节 农机装备水平显着提高
    第二节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
    第三节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平稳推行
    第四节 农机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农机装备结构性不合理
    第二节 农机专业化人才稀缺
    第三节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对政府依赖度较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约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第一节 农机报废制度和农机基础设施制约了农机装备的升级
    第二节 扶持机制不完善制约农机社会化组织的发展
    第三节 农民收入不高影响对农业机械的投入
    第四节 土地分散和农机产品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状况和启示
    第一节 国外农机化发展的概况
    第二节 法国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 日本的发展情况
    第四节 国外发展农机化的经验借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促进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第二节 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三节 完善多元化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机制
    第四节 加快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和农机化推广
    第五节 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加大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机理与培养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主要研究方法
        1.5.3 研究内容框架及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及培养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卓越农机化人才相关涵义的界定
        2.1.1 人才的含义
        2.1.2 卓越工程人才的含义及其特征
        2.1.3 卓越农机化人才的含义
    2.2 人力资源管理学视角下的分析
        2.2.1 人才成长理论
        2.2.2 能力素质理论
        2.2.3 素质测评理论及其应用
    2.3 高等教育学角度的理论分析
        2.3.1 教育现象学视阈下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2.3.2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3.3 教育评价的目标激励理论
    2.4 工程教育认证及卓越认证理论及实践
        2.4.1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
        2.4.2 卓越工程认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的环境影响分析
    3.1 卓越农机化人才的发展状态
        3.1.1 我国农机化人才基本状况
        3.1.2 我国高校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现状
    3.2 影响高校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
        3.2.1 社会环境
        3.2.2 技术环境
        3.2.3 政治环境
        3.2.4 教育环境
    3.3 影响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的校园环境
        3.3.1 专业教育环境
        3.3.2 校园文化环境
        3.3.3 人际环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的内生动力分析
    4.1 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的评价
        4.1.1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评价
        4.1.2 基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理论的学生成长评价
        4.1.3 卓越农机化人才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4.2 卓越农机化人才的成长目标
        4.2.1 成长目标的定位
        4.2.2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成长目标体系
    4.3 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的内生动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描述性统计的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态势分析
    5.1 我国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状态分析
        5.1.1 我国卓越高校农机化专业分布
        5.1.2 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培养状态分析
        5.1.3 基于学生成长导向的培养体系状态分析
    5.2 高校农机化人才培养的供给矛盾分析
        5.2.1 基于人才层次的供给矛盾分析
        5.2.2 基于社会认知的矛盾分析
        5.2.3 基于专业教育的供给矛盾分析
    5.3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分析
        5.3.1 供给侧改革理论概述
        5.3.2 农机化行业人才供给的结构性问题
        5.3.3 高校农机化专业培养体系的结构性问题
        5.3.4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DEMATEL方法的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系统分析
    6.1 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原则
        6.1.1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
        6.1.2 内涵建设的原则
        6.1.3 目标导向的原则
        6.1.4 质量优先的原则
        6.1.5 强化协同的原则
    6.2 基于DEMATEL方法的培养体系因子影响分析
        6.2.1 指标体系构建
        6.2.2 直接影响矩阵构建
        6.2.3 综合影响矩阵构建
        6.2.4 综合影响指数的计算
    6.3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吉林大学农机化专业为例
    7.1 背景介绍
    7.2 培养目标的设计
    7.3 建设原则与方法
        7.3.1 专业特征的交叉性
        7.3.2 培养规格的复合性
        7.3.3 质量体系的系统性
        7.3.4 保障条件的协同性
    7.4 课程体系构建
        7.4.1 核心理念
        7.4.2 优化原则
        7.4.3 实践探索
    7.5 建设内容与成效
        7.5.1 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
        7.5.2 教学资源进一步充足
        7.5.3 培养过程进一步完善
        7.5.4 学生发展进一步全面
        7.5.5 质量保障进一步国际化
        7.5.6 跟踪反馈进一步提升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与创新点
    8.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晋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引言
    1.研究背景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概述
    1.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本内容
    1.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发展历程
    1.3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
    1.4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相关经济理论
        1.4.1 国家干预理论
        1.4.2 规模经济理论
        1.4.3 制度经济学理论
    1.5 有关国家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补贴政策
        1.5.1 美国发展农业机械的政策
        1.5.2 欧盟国家对农业机械的扶持政策
        1.5.3 日本、韩国发展农业机械的政策
第二章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晋中市农民、经销企业和县级农机管理部门的影响调查分析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内容
    2.3 样本调查内容分析
    2.4 调查小结
第三章 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3.1 晋中市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农作物特点
    3.2 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
    3.3 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成效
        3.3.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3.3.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助力农民提效增收
        3.3.3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
第四章 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存在滞后性,补贴程序较为繁琐,资金结算进度缓慢
        4.1.2 补贴农机具的质量参差不齐,农机售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4.1.3 新购机农民培训不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不到位
        4.1.4 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区域性发展不平衡,机具利用率较低
    4.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遇到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进一步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5.1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支持和投入
    5.2 强化监督机制,推动补贴公开高效落实
    5.3 搞好培训,提升农机操作人员专业技能
    5.4 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5.5 加强金融信贷对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支持
    5.6 支持农机科技创新发展,推动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7 开展敞开补贴,实现农机购置补贴的普惠共享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
    附表Ⅰ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问卷调查表(购机农户)
    附表Ⅱ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问卷调查表(经销商)
    附表Ⅲ晋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问卷调查表(基层农机部门)
致谢

(4)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分析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2.1.2 农业机械化
        2.1.3 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2.2 相关理论
        2.2.1 交易费用理论
        2.2.2 制度变迁理论
        2.2.3 产权理论
        2.2.4 规模经济理论
        2.2.5 公共选择理论
        2.2.6 外部经济性理论
        2.2.7 农业投资理论
        2.2.8 马克思增长方式理论
        2.2.9 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理论
3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3.1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阶段
        3.1.1 国家投入为主的传统阶段(1949-1980 年)
        3.1.2 农民自主发展的机制转换阶段(1981-1994 年)
        3.1.3 市场经济发展阶段(1995-2003 年)
        3.1.4 农机科学发展热潮阶段(2004-2012 年)
    3.2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3.2.1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
        3.2.2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足
    3.3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
        3.3.1 由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逐步转变
        3.3.2 以节水、节能、节本、保护耕地为目标
        3.3.3 具备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地理优势
    3.4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3.4.1 经济制约因素
        3.4.2 社会制约因素
        3.4.3 技术制约因素
        3.4.4 自然制约因素
4 山东省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4.1 传统型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4.1.1 以户为单位的封闭性农机发展模式
        4.1.2 农户联合型农机发展模式
        4.1.3 农机专业户发展模式
        4.1.4 农机户+中介协会发展模式
    4.2 创新型合作农机发展模式及案例分析
        4.2.1 政府主导型
        4.2.2 重点生产企业带动型
        4.2.3 农机协会带动型
        4.2.4 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型
    4.3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理论价值分析
        4.3.1 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
        4.3.2 通过专业化的实现,形成产业集聚的农业发展格局
        4.3.3 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壮大地区农业主导产业
        4.3.4 有利于协调不同地区差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5 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及借鉴
    5.1 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5.1.1 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5.1.2 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5.2 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5.2.1 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特征
        5.2.2 日本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5.3 国外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有益借鉴
6 山东省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
    6.1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6.2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6.2.1 发展目标
        6.2.2 整体思路
        6.2.3 具体思路
    6.3 推进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制设计
        6.3.1 政策保障机制
        6.3.2 制度保障机制
        6.3.3 技术保障机制
        6.3.4 融资保障机制
    6.4 推进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6.4.1 加强农机化宣传普及,树立大农机意识
        6.4.2 开展农机化试点示范工作
        6.4.3 引导扶持专业化农机组织,形成农机发展体系
        6.4.4 完善跨区作业规划、创新服务模式
        6.4.5 分析农户需求、统筹农机资源,开展区域内规模化服务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5)南安市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践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践探讨
    (一) 加强学习宣传, 努力推动农机化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1. 强化自身学习, 规范农机部门的政风行风。
        2. 搞好宣传, 争取政府和部门对农机化工作的支持。
    (二) 加快技术推广步伐, 扎实推进农机装备能力建设
    (三) 贯彻落实购机补贴专项工作, 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 推进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四) 依法强化管理职能, 努力提高农机化管理水平
    (五) 完善农机服务体系, 深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三、措施建议

(6)生机勃勃的海峡西岸农机化事业——福建省农业机械化事业改革发展30年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发展的30年历程
    (一) 改革体制, 进入农民自购农机发展生产的阶段 (1978~1983年)
    (二) 走向市场, 进入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机化发展阶段 (1984~1992年)
    (三) 加强法制建设, 发展市场化服务, 进入农机持续健康发展阶段 (1993~1999年)
    (四) 以工补农, 依法促进, 海峡西岸农机化事业加快发展阶段 (2000年至今)
二、30年农机化改革发展的显着成就
    (一) 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二)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迅速提升, 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高
    (三) 农机化走上依法促进、依法发展的良性轨道
    (四) 农机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 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五) 大量先进适用的农机具进入农村, 武装农业, 为现代农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六) 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三、30年农机化改革发展的经验和体会
四、福建省农机化发展前景展望

(7)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农业机械化工程人才培养研究背景
    1.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1.2 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1.3 农机化人才队伍现状制约了福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 我省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2.1 农业机械化工程人才的界定及分类
    2.2 农机化工程人才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 我国农业机械化工程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3.1 高等农机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2 我国农机化工程(农业工程)本科教育改革概况
    3.3 农机管理干部培训的发展与现状
    3.4 我国农机化工程教育培训总体堪忧
4、国外农业机械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1 美国和加拿大农机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2 法国农业技术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分析
    4.3 新西兰的农业工程教育模式分析
5. 影响我省农业机械化工程人才培养因素分析
    5.1 农机化工程教育受政策扶持不够
    5.2 农机化工程教育得经费投入不足
    5.3 农机化工程教育还自身存在缺陷
6. 加强我省农业机械化人才培育的措施研究
    6.1 转变观念,提高对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的认识
    6.2 调整政策,为农机化工程人才培养提供资金保证
    6.3 采取措施,引导和落实农机化工程专业学生的招生和就业
    6.4 深化改革,建设适应我省农机化工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6.5 立足本科,建设培养适应我省农机化人才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8)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十五”发展成就和未来五年的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五”时期福建省农机化发展成就
二、“十一五”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展望
    (一)发展环境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2、主要发展目标
    (三)农机化发展重点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机化宏观调控与管理
    (二)围绕粮食生产核心,积极调整农机化结构
    (三)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农机推广力度
        1、进一步实施好农业机械购机补贴专项政策。
        2、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项目。
        3、实施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项目。
        4、实施农机化技术培训工程。
        5、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五)加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工作,建立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机制
    (六)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保证安全生产
    (七)加强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和农机化宣传工作
    (八)加强闽台农机交流合作
    (九)加强农机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1、稳定各级农机机构和农机化队伍,理顺管理体制。
        2、提高农机化队伍素质。
        3、规范农机化工作行为。
        4、开展农机行风政风建设。

(9)浅谈如何推进我市农机化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人为本,在培训上下功夫
二、以科技为本,在推广上下功夫
三、以农为本,在服务上下功夫
四、以法为本,在执法上下功夫

(10)我国农业机械化环境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2 我国农业机械化环境分析
    2.1 我国农业机械化外部环境分析
        2.1.1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
        2.1.2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机械化
        2.1.3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机械化
        2.1.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
        2.1.5 我国农业机械化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2.2 我国农业机械化内部环境分析
        2.2.1 农机化管理体系
        2.2.2 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
        2.2.3 农机化科研体系
        2.2.4 农机试验鉴定体系
        2.2.5 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2.2.6 农机安全监理体系
        2.2.7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3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3.1 我国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3.2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3.3 评价指标的建立及筛选
    3.4 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3.5 评价指标的预处理
    3.6 评价方法
    3.7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4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
    4.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4.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4.2.1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快速增长
        4.2.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逐步提高
        4.2.3 主要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渐趋成熟
        4.2.4 农业机械化发展引进创新机制
        4.2.5 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
    4.3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4.3.1 经济条件
        4.3.2 技术条件
        4.3.3 市场条件
        4.3.4 运行机制条件
        4.3.5 体制环境条件
    4.4 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4.4.1 提高对农机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4.4.2 全面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4.4.3 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机械化连片作业创造条件
        4.4.4 加大政府对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扶持
        4.4.5 深化两项改革,为农机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4.6 实施四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新时期农机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4.4.7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
    4.5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展望
        4.5.1 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化
        4.5.2 农机与农艺一体化
        4.5.3 农机服务产业化
        4.5.4 农机产品高性能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录

四、论福建省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福清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D]. 许珊珊.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2]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机理与培养体系研究[D]. 王瑞. 吉林大学, 2019(08)
  • [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晋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的研究[D]. 王浩良.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4]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D]. 马炅旻.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3)
  • [5]南安市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践探讨[J]. 方存金. 福建农机, 2009(03)
  • [6]生机勃勃的海峡西岸农机化事业——福建省农业机械化事业改革发展30年综述[J]. 程惠东,蒋节. 福建农机, 2008(04)
  • [7]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人才培养研究[D]. 庄哲峰. 福建农林大学, 2007(05)
  • [8]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十五”发展成就和未来五年的展望[J]. 林源铭. 福建农机, 2006(03)
  • [9]浅谈如何推进我市农机化的可持续发展[J]. 翁志红. 福建农机, 2006(02)
  • [10]我国农业机械化环境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D]. 李兴国. 河北农业大学, 2006(08)

标签:;  ;  ;  ;  ;  

福建省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