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省级青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历程及其反思
蔡宜旦
(浙江省团校,浙江 杭州 310012)
[摘 要] 以2017年《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界,浙江省青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分为两个阶段共四轮规划。相较于前三轮规划,《浙江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在编制中更强调专业力量的介入以及对青年“人”的关注,首次提出以“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为引领,力图构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与青年的良性互动。但从编制与实施历程来看,浙江省级规划的编制依然存在职能部门协同效应弱、青年主体参与缺位、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脱节等困境。因此,建议要以理论突破为先,树立编制指向实施的规划理念;以机制突破为基,建构常态化运行的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青年参与为本,畅通青年实质性参与规划编制实施的渠道;以指标建设为标,完善青年发展状况监测评估体系。
[关键词] 浙江;青年规划;编制;指标;反思
2017 年4 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青年发展的总体规划。而且,《规划》明确提出:“各地要以本规划为指导,根据实际编制本地区青年发展规划。”这必将催生更多的区域性青年发展规划。因此,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界,青年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7年前,各省(市)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周期,编制实施区域性青少年发展规划,规划对象多为“青少年”,且这类规划的编制缺乏权威依据不属于强制规划序列,因此在“是否编制”以及“编制什么”上都具有相对随意性。2017 年后,随着国家规划的出台,青年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并为各地各级青年发展规划提供了修正的范本,如规划对象统一指向为14~35周岁的“青年”,各地青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随之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本文拟对浙江省省级层面青年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历程作一回顾性思考,以为今后的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一、2017年前浙江省省级青少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历程
从规划的视角去关注、助力青少年群体的发展,浙江省源于2005年。截至2016年底,浙江省在省级层面已先后编制出台“十一五”至“十三五”共三个与青少年事业发展相关的规划。值得关注的是,省级层面三个轮次的规划从名称和内容来看,并不具有承续性。
(一)“十一五”时期规划的重点关注对象: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浙江省委提出实施“八八战略”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浙江省先后下发《关于我省“十一五”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04〕61 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规划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05〕54号),提出要改变过去“以物为本”,将增加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作为规划出发点的特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的合理需求、人的自由流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要做深做实专项规划,针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分别由相应部门进行编制。[1]于是,在组织开展省级“十一五”规划申报工作时,浙江省发改委将文件一并下发给了团省委,为浙江团省委牵头编制青少年发展五年规划打开了通道。
1947年,Bruschwig首创了盆腔脏器清除术(pelvic exenteration)用以治疗盆腔内中央型复发或残留的宫颈癌。中央型复发的子宫颈癌,指的是手术或全量放射治疗一段时间后,复发病灶位于子宫颈或残端阴道,没有盆壁或淋巴结转移的病灶。此后该技术还应用于部分晚期子宫颈癌,即肿瘤累及膀胱或直肠黏膜的中央型Ⅳ期患者的初次治疗。因此,盆腔脏器清除术手术入路不难,如前盆腔脏器清除需要从没有肿瘤累及的耻骨后方,外侧自膀胱侧窝整块(en bloc)切除肿瘤,难的是盆腔的重建,以恢复脏器功能,放疗后的病例需要控制术并发症。此领域中国学者也有一定贡献,报道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50%[8]。
由于缺乏青少年发展规划编制的经验,规划名称和规划内容的选择成为横亘在浙江团省委面前的一大难题。时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下发。与此前后,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基于对文化力量的深层思考,提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顶层设计;2005 年,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提出重点实施文化阵地工程在内的“八项工程”。基于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也是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浙江团省委最终将重点破解公益性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难题确定为“十一五”规划的方向。上报的规划项目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审定,很快作为专项规划被列入省级“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编制牵头单位是浙江团省委。2006年4月,《浙江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十一五”规划》由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团省委联合签发。这也是全国首个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规划。
(二)“十二五”时期规划的重点关注对象:青少年事业的全域发展
浙江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浙江共青团工作和青少年事业也在全国处于前列,但是浙江省没有一个青少年事业发展的规划,这与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浙江青少年工作在全国的地位不相适应。如何更好地使浙江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与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编制《浙江省青少年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对于明确“十二五”时期浙江青少年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实现浙江青少年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浙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保持浙江青少年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在“十一五”期间已经编制出台了青少年发展规划,北京、上海、江苏、重庆、武汉、南宁等省市同期正在编制“十二五”青少年发展规划,为浙江省编制青少年发展规划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板和经验。基于此,浙江团省委决定将“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视角从单一工作领域扩展到覆盖青少年发展的全领域,申请编制《浙江省青少年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该规划项目再次作为专项规划被列入省级“十二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2012年3月,《浙江省青少年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浙江省发改委、浙江团省委联合签发。
(6)“煤改气”和建设新增配电网。根据热力和电力需求,支持业主或第三方投资主体因地制宜的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实施“煤改气”工程。优先支持拥有分布式电源的企业在投资建设新增配电网。在新增配电网的区域,应运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新建微电网和配电网实现就近直供。
(三)“十三五”时期规划的重点关注对象: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与其他省份的规划编制以团口力量为主不同,浙江省引入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力量。浙江省发规院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积累的丰富的综合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有利于《规划》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其他领域的规划进行有效衔接,把青年发展工作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中去思考,避免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变成共青团事业发展规划。尤其是,跨界、协同是青少年事务发展的鲜明特色,青年发展规划必然是一个协同性、衔接性的规划,需要将散见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其他领域的专项规划中与青年相关的政策、任务、项目、指标等,纳入一个整体性的政策框架中。面对各类愈来愈多的规划编制成果,只靠团口力量去自行收集整理、理解吸收、整合取舍是不现实的,更不用说规划成果之间经常出现标准不一、定位不一的现象。如中长期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紧紧契合《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5年)》《浙江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8—2025年)》等的实施思路和规划安排,涉及共同内容的表述、指标做到统筹衔接一致,防止脱节。实践证明,正是基于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专业优势,保持了地域信息、规划信息、决策信息的畅通,才得以在较短的时间,通过对各类规划的科学整合,完成了较为复杂的青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保障了规划在浙江的可操作性、可实现性。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科就诊收治的1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60岁),年龄区间60~89岁。其中男95例,女61例,其中临界高血压43例,高血压I期62例,高血压II期38例,高血压III期13例。全部患者均在局麻下行鼻内镜下出血点电凝止血术,所有患者均住院观察一日,术后一月随访均无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
(四)三轮规划的编制逻辑:注重工作维度而非群体发展维度
此三轮规划的编制,无论是从规划方向、名称的谋划过程,还是规划编制的实际内容和规划行文来看,浙江团省委作为青少年发展规划的牵头部门,主要站在共青团工作的维度来谋划规划的出台,是针对“事”的规划,而不是针对“人”(青年群体)的规划,期望通过规划这一顶层设计,能够撬动党政部门出台更多有利于青少年工作、青少年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财政保障体系。此外,浙江三轮规划的编制实施,毫无疑问有着浙江省委、省政府对青少年某一领域发展现状进行判断的基础上主动推动的色彩。
二、《浙江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的编制
2017年4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出台开启了中国青年政策的历史性跨越。对标国家《规划》,浙江省启动浙江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本次规划的编制既注重与国家《规划》及浙江省前三轮规划在体系上的衔接性,又注重在编制方法、内容上的创新性。
(一)编制过程
由于政府机构设置中没有专门管理青年事务的部门,共青团组织、妇联等群团组织,涉及青年事务的相关政府行政部门和从事青年工作的第三部门共同构成了目前青年工作的基本构架。因此,青年发展规划是一个对协同性、衔接性要求极高的规划,行政职能部门应该是也必须是青年发展规划编制、实施的基本力量、中坚力量。青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担责、群团尽职、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建构跨部门通力合作的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尽管浙江省召开了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家省直厅局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与会,为推进《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按计划高效落实奠定了组织基础,但在《规划》编制阶段,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尚未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参与有限,更重要的是,联席会议能否在推进规划的实施中起到实质作用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其次,共青团作为群团组织,不像党政职能部门有具体明确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民生等职能任务以及相应的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其在资源整合上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上,由于国家规划出台时间不长,尚未形成明确的实施路线图,职能部门多处于观望等待状态。协同机制建立的滞后性以及牵头单位的弱资源性或将直接影响规划的有效编制与有效落实。
(二)编制特色
几乎所有行业的总财富都出现下降。制造业受到的冲击更大,该行业上榜富豪数量从79位下降至72位,平均财富净值从21亿美元降至18亿美元。2017年,所有400位上榜者的身家都达到10亿美元以上。然而今年的上榜门槛降至8.4亿美元;400位上榜者中,仅有344位是身家10亿美元或以上的亿万富豪。
1.编制力量的创新
2015年,在申报“十三五”规划编制项目之际,浙江团省委综合评估了前两轮规划的实施成效,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情况:《浙江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十一五”规划》无论在政策突破,还是在执行效率上,都明显强于《浙江省青少年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首次被列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初步建立了全国领先的财政、税收、人员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政策保障体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工程被纳入“浙江省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和“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2]而《浙江省青少年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却因涉及领域广,牵动单位多,主要任务和重点实施项目在“十二五”期间难以真正推动和落地。经过数轮的讨论,浙江团省委慎重决定,回归到一个党政和青少年关注、共青团自己能掌控的工作领域去编制《规划》,强化规划对推动现实工作的实效性。同样,《浙江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作为民生类专项规划再次顺利地被列入省级“十三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2016年7月,《浙江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由浙江省发改委、浙江团省委联合签发。
牡丹有“国色天香”的美誉,仪态万千,艳冠群芳。 《青松红杏图》亦是如此,诗人品出水墨之下智朴的隐忍心绪: 易代不易志,至晚年对那场对国家命运起决定意义的松、杏战役无法释怀。 诗人明晓此义,故赞其民族气节,如冰心玉壶,但表达隐晦。 “花败落红依旧开,垂髯人逝空悲叹” “牡丹年年开,韶光不再来”,展开这饱经历史沧桑的画卷,便会让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
四是设计青年发展指标体系,分两个阶段作了远景谋划。结合国内外已有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浙江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的发展目标,按照“整体性、代表性、可操作、可比较”的指标选取原则,《规划》提出了青年发展主要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以确保在实施过程中可监测可评估。尽管指标的科学性、完整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而且《规划》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规划的任务项目、指标设置评估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但对照已颁布的兄弟省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浙江省是为数不多设计青年发展指标体系的省级规划。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区域发展差异明显,青年发展的特征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存在差异,即规划工作的基础条件不尽相同,这些差异性就使得地方青年发展规划有必要在国家框架之下体现地方特色。因此,在编制过程中,编制团队对标“两个高水平”① 2017年6月,浙江省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两个高水平”的优异成绩,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浙江的崭新篇章。 建设的目标要求,力求使《浙江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 年)》符合浙江实际,体现浙江特点,凸显“三地”优势②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 。与《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及兄弟省份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相比,浙江规划具有如下编制特色:
三是谋划特色任务与特色工程,与中心工作与青年需求高度贴合。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全面推进开放强省建设,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最大使命、最大机遇和最大平台,全面提升在国际合作中的参与度、连接度和影响力。[4]因此,《规划》在十大主要任务中,专门将“青年国际及港澳台地区交流”单列。其次,结合浙江省委省政府关注、青年关切的重点领域,在八大重点工程中,提出了新生代浙商培育工程、青年安居工程、青年发展新型智库建设工程等一批特色工程。如作为住房的刚需族,青年从开始进入社会之始便被迫卷入了一场全民涌动的住房消费盛宴。“啃老族”“蚁族”成了他们的代名词,“蜗居”“裸婚”“拼房”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而G20更将杭州、浙江的房价推上了一个台阶。加之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四房会成为刚需”“学区房会供不应求”……尽管限购、限贷等调控新政不断发酵,“房价可能会大涨”,依然成为后G20时代,媒体、坊间对杭州、浙江房价的基本判断。因此,中长期规划推出“青年安居工程”,并结合浙江青年的人口特点,提出“将符合条件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青年群体、新就业无房青年职工、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侧重在“租赁”上下功夫,以政府为主满足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
二是提出创建“青年发展型省份”的引领目标。目前来看,浙江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的省级行政区。“青年优先发展”是指将青年发展摆到全省工作全局中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充分照顾青年的利益关切和长远发展需求,注重优先解决制约青年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使青年从“青年发展型省份”建设中实现更多的获得感。青年作为活力充沛、蓬勃向上的社会力量,“两个高水平”建设目标的实现毫无疑问与青年的更好成长、更快发展以及作用的更好发挥具有密切关系。同时,作为一个特殊的代群,青年是价值观念的定型期、职业生涯的起步期、成家立业的关键期、创新创业的活跃期。“发展”既是每一个青年的人生根本需求,又具有某种特殊的“脆弱性”,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助力与支持。因此,《规划》在目标设定上,提出了“推动浙江对青年发展更友好、更关爱,推动青年对浙江发展更担当、更有为”的工作方向;在内容编制上,通过塑造整体性、协同性、衔接性和连贯性的青年政策,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从教育青年到服务青年,从强调树立正确婚恋观,到关注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等,从顶层设计构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与青年的良性互动;在落地实施上,浙江省于2019年8月1日召开了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工作规则并确定了各成员单位2019年度的重点工作任务等,将“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融入各部门的工作中,形成了政策合力。
一是新增“发展背景”,对全省青年的人口特征、发展基础、面临形势作了分析归纳。刘少奇曾指出:“中央制定政策,要把每一县、每一个地方的特殊情况都规定到,那是不可能的。中央的政策是一般的规定,到了各个地方,就要考虑各个地方的情况怎么样,局势怎么样,什么时候执行,经过什么程序执行,如何执行才能执行得好,执行得通。”[3]《规划》利用2015年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及手机信令数据③ 手机信令数据是由手机终端和移动网络联系时获取的数据。手机信令的发生指令来自用户通信事件,包括呼叫、被叫、短信收发、位置更新等。 ,首次对全省常住青年人口的统计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立足青年的人口特征、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去提炼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充分体现了“青年为本”的指导思想,也有利于更好地解读规划的编制内容。
2.编制内容的创新
三、浙江省青年发展规划编制实施进程中的现实困境
综上,从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浙江省青年发展规划在编制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从编制与实施历程来看,青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程中尚有很多需完善的地方。
(一)职能部门协同效应弱,规划编制实施的支撑力量不足
2017年6月,浙江团省委党组开始专题研究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强调要集思广益编制好《规划》,并明确了《规划》编制的部分原则:注重与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相衔接,如《浙江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时间跨度为:2017—2025年;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要聚焦浙江省青年发展的短板,在落小、落细上下功夫,抓住党政所急、青年所需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青年有获得感;注重规划的延续性与连贯性,中长期规划既是新一轮规划,也是对以往三轮规划的传承和继续,要注重梳理以往规划尚未完成的目标项目和目标工程,以达到政策实施的长期效果。根据专题会的部署,浙江团省委组建了以团省委书记为组长的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小组,并以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委托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再由省发规院整合团属部分研究力量组成最终编制团队。编制团队在多地专题调研和多轮意见征求的基础上,于2018年7月完成规划初稿,并委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广东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规划初稿进行评审,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9~10 月,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团省委两家单位名义,向40 家省直机关、11 个设区市人民政府征求意见,收到书面反馈意见97 条,充分吸收采纳,形成规划送审稿。12 月29 日,《浙江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 年)》由省委省政府联合签发。2019年8月20日,《浙江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正式向公众发布。
(二)青年主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限,规划的科学性受影响
青年发展规划是面向青年这一特定群体的专项规划,那么,青年作为规划成果的最终受益者,理应成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要参与者。但长期以来,我国已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规划决策体系,大多数做法都是在对规划方案进行后期审核时,公众才被允许参与进来,比如举办一些听证会等,但那时规划已初步成型,一般不易做太大幅度的修改。事实上,在浙江省青(少)年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尽管编制团队也赴杭州、宁波、温州、台州、丽水等市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了青年代表专场意见征求会,但参与的青年代表性有限,更多显现出精英气质和“象征式参与”,而更大规模的普通青年的实质参与度不高,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三)评估指标体系等细化方案尚未出台,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脱节
“青年发展”概念是宏观战略,规划确定了逐步实现青年发展的目标,这是中观战略。而这些目标如何实现,还要待微观战略,即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的出台。建立和完善青年发展状况监测评估体系,是形成完整的青年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一环。唯有对青年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对发展规划实施进行有效评估,才能保障青年发展规划作为一个公共政策过程的完整性。[5]监测和评估也有利于推动青年发展主要领域在国内省市的横向比较和国际比较,找准地区青年发展的优势与短板,进而推动地方政府更加有效、精准地服务青年,加快青年成长,并为未来进一步健全完善青年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但当前,国家层面的青年发展指标迟迟未出台,各地在指标设计的维度、容量上缺乏引领性的文本指导,且从今后数据衔接的角度也不敢擅自行动,普遍处于“昂首期盼”状态。此外,规划评估的实施主体是谁?如何进行评估?……关于“评估”的话题尚未被地方规划实施主体提上议事日程。这些均不利于推动青年发展规划的进一步实施与发展,青(少)年发展规划的编制经常陷于“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抽屉放放,到头来全是空话”的困境。这固然说得过于绝对,但也折射出当前规划操作性不强的客观现实。
四、对青年发展规划编制实施的建议
推进青年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经历十多年的实践与摸索后,青年发展规划已从国家、省级层面的制度设计转入市、县一级的纵深推进。因此,优化调整完善青年发展规划的编研机制,有助于提升今后青年发展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理论突破为先,树立编制指向实施的规划理念
应树立规划编制指向实施的规划理念[6],即不再“就规划论规划”,而要把规划理解为一个全体系的“策划”、一场便于实施的行动,最大限度地避免纸上谈兵。一要突出路径性。按年度分解落实中长期规划,细化工作内容和行动要点,重点阐述实施路径、进度安排和过程调控,使其成为规划的“操作指南”和“行动抓手”。二要突出地方性。地区规划不能一味地“拿来主义”,忽略地方个性。要以实施落地为导向,强化《规划》与地方社会发展政策的有效衔接,尊重地域环境、青年特色,量体裁衣。[7]
(二)机制突破为基,建构常态化运行的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应完善联席会议的职能定位,强化牵头部门与协作部门之间“统筹”与“分配”的运行程序规则。一方面要整合、统筹各部门的资源,全面掌握相关部门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计划;另一方面要将规划任务细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标,明确牵头部门和协作部门各自的责任,并强化考核力度,形成能负责、可问责的完整的责任链条。需要强调的是,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不是一个为编制规划而设的临时机构或制度,而应常态化地动态追踪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做好组织、评估、修订规划的工作。
(三)青年参与为本,畅通青年实质性参与规划编制实施的渠道
作为青年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牵头部门,共青团不能再重复“走程序”的模式,必须坚持“开门搞规划”,推广上海、广东规划编制中聚民智的做法,通过网站、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在前期调研、意见征集和规划评估等多个环节对青年意见进行征询,充分聆听来自青年真实的声音,全方位把握青年发展难题和普遍诉求,把青年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变成民主讨论、集体协商、共同负责的过程,使规划真正成为承载和提升青年获得感的工具。
PBL教学法运用于临床实践培训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对医学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价值[12]。
物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条件,创设趣味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产生自我学习的愿望。在实际教学中,物理课堂常见的小魔术、小游戏、小实验、趣味故事、有趣的图片等都是很好的激趣素材。
(四)指标建设为标,完善青年发展状况监测评估体系
一要明确监测指标。在当前青年发展规划的起步阶段,不妨适当放宽对监测指标完整性的要求,兼顾建构指标体系的理论逻辑和工作逻辑,从青年原点出发,确立青年发展的核心指标,再综合考量相关职能部门的现成指标、采集能力,形成最优指标集,尽快将《规划》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指标体系。二要分两步推进青少年发展数据采集系统建设。为保证青年发展抽样框架中的样本单位具有更好的区域代表性,有效发挥数据的预测功能和比较功能,建议按照科学的抽样原则,构建青年发展数据采集系统,以便对青年发展进行实时监测、比较研究,推进规划更快更好地落实。第一步,争取统计部门的支持,将部分常规指标纳入统计序列,并进行规范化处理。同时,积极对接大数据局职能,对散落在各个部门工作体系的统计指标进行二次开发。第二步,仿照妇女发展指标、儿童发展指标的做法,将青年发展指标整体纳入政府统计序列,由政府统计部门统筹实施指标监测。[8]三要及时进行动态评估反馈。所有的规划都是基于一定时期对未来的预测而对未来建设和发展进行的预先安排,但社会经济以及青年群体的未来发展都具有不确定性,规划不能百分百地实施也是必然。因此,不能机械地固化规划的内容,要建立一个动态管理机制,对规划任务和规划目标进行及时审视乃至调整,并反哺未来的规划编制。
参考文献:
[1]史永武.确立新的规划理念,切实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J].浙江经济,2014(21).
[2]叶青.新形势下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发展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3(2).
[3]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56.
[4]车俊.坚持“一带一路”统领全面推进开放强省[N].学习时报,2018-06-20(A1).
[5]朱峰.青年发展规划重在落实[N].中国青年报,2017-04-24(02).
[6]李锦生.“如何实现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衔接统筹”学术笔谈会[J].城市规划学刊,2017(1).
[7]蔡宜旦.浙江省青少年发展规划编制的实践与反思[A].张良驯,杨长征.中国青年发展规划的理论与实践[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75-187.
[8]刘刚,李永敏.青年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测量方法[J].当代青年研究,2011(1).
[中图分类号] D432.8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3297(2019)05-0011-07
[作者简介] 蔡宜旦,浙江省团校副校长,教授,浙江省青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发展、共青团工作。
责任编辑:李露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