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野下的北京八宫研究_六爻八卦论文

哲学视野下的京房八宫易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易学论文,视野论文,哲学论文,京房八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23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07)06-0029-11

京房(前77-前37),字君明。本姓李,晓音律,“推律自定为京氏”。(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3160-3167页)[1]西汉著名易学家,也是对后世发生过重大影响的筮占术士。对于他的是非衡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尝试以哲学的视野,对其八宫易学作一番粗浅的探讨,期借此对京氏的衡评提供一得之见。

京房的八宫易学,是以其独特的八宫六十四卦的符号系统为基础的。在以哲学的视野具体审视、观照其深层底蕴之前,尚需简要梳理一番这一符号系统象数本身之所是。就此之所是,约而言之,乃有如下数端:

其一,八宫、八宫卦序与图式。

作为京氏八宫易学基础的这一符号系统,其所运用的六十四卦,与通行本《周易》完全相同,只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与通行本间存在着卦序排列的鲜明差异。

京房的这一六十四卦的符号系统,由八纯别卦统领另五十六别卦。统领方式,一纯卦统领另七别卦构成一宫,八纯卦各统领七别卦而构成八宫。八纯别卦乾、震、坎、艮为四阳卦,领起四个阳宫;坤、巽、离、兑为四阴卦,领起四个阴宫。各宫中的八别卦,则依本宫卦、一世卦、二世卦、三世卦、四世卦、五世卦、游魂卦、归魂卦为序;八宫则依乾宫一、震宫二、坎宫三、艮宫四、坤宫五、巽宫六、离宫七、兑宫八为次,先阳宫而后阴宫。

于是,京房的八宫六十四卦的符号系统,具体开显为乾一、姤二、遯三、否四、观五、剥六、晋七、大有八、震九、豫十、……谦六十二、小过六十三、归妹六十四之序。而通观今存《京氏易传》,各宫的本宫卦,分别居于八个特定的时空之位上:乾西北,震正东,坎正北,艮东北,坤西南,巽东南,离正南,兑正西。《京氏易传》中,于乾即有云:“居西北之分野,阴阳相战之地。”(第441页)[2]于震有云:“出自东方。”(第444页)[2]于坎有云:“北方之卦也。”(第447页)[2]于坤有云:“西南方之卦。”(第453页)[2]于巽有云:“东南向明,齐肃阴阳。”(第456页)[2]于兑有云:“二阴合体,积于西郊。”(第462页)[2]六十四卦遂基于其中的八个本宫卦环绕成一圆形图式,可名之曰京氏八宫六十四卦圆形图式。

其二,各宫诸卦名谓之由来及其世应之爻。

每宫统领另七卦者为本宫之本,称本宫卦。而由本宫卦诸爻之特定动变所成之卦,分别称该宫之一世卦、二世卦、……游魂卦、归魂卦。由本宫卦初爻动变所成之卦,称该宫之一世卦。动变所成的初爻,为该卦之世爻。别卦由经卦重叠所成。经卦重叠所成别卦的诸爻,遂有了爻位上的对应关系: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因其各为下上两个经卦的初、中、上爻,而彼此在爻位上互应。与世爻具有爻位上相应关系的爻,就称应爻。一世卦的应爻即为四爻。本宫卦接续动变至于二爻,所成之卦,称该宫之二世卦。世爻在二爻,应爻在五爻。以此类推,本宫卦接续动变至于五爻,所成之卦,称该宫之五世卦。世爻在五爻,应爻在二爻。动变至于五爻,不再接续向上推进,而是反转回来,由该宫五世卦之四爻发生动变。本宫卦四爻之本来面目得以恢复。唯恢复者仅此一爻,宛若游魂,故而所成之卦,称该宫之游魂卦。世爻在四爻,应爻在初爻。在游魂卦的基础上,接续反向动变,以至游魂卦下卦三爻全变。借此全变,本宫卦下卦之本来面目得以恢复。下卦符示内,故而宛若魂有所归,所成之卦,遂称该宫之归魂卦。世爻在三爻,应爻在上爻。而本宫卦世爻在上爻,应爻在四爻。世爻是一卦在一宫中充任自一世卦至归魂卦八个不同角色的决定者,为该卦的基本表征;而应爻,则为与世爻构成显豁应和关系者。世爻之居世,应爻之应之,其至显而关乎世运者成为主角。它们是:世爻居世或应爻应之,在初爻曰元士,在二爻曰大夫,在三爻曰三公,在四爻曰诸侯,在五爻曰天子,在上爻曰宗庙。故京氏全以此六者点示世应之爻。

其三,八宫各卦诸爻所纳之干支。

八宫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各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中的特定一干一支。诸卦各爻所纳之干支,以作为各宫本宫卦的八纯卦所纳之干支为准,即诸卦各爻所纳之干支,与八纯卦同位之爻所纳相同。干支皆有阴阳之分,位序为奇数者属阳,偶数者属阴。甲、丙、戊、庚、壬为五阳干,乙、丁、己、辛、癸为五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六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六阴支。八纯卦阳卦纳阳干、阳支,阴卦纳阴干、阴支。其所纳之干,乾内卦三爻皆纳甲、外卦三爻皆纳壬,坤内卦三爻皆纳乙、外卦三爻皆纳癸;震之六爻皆纳庚,巽之六爻皆纳辛;坎之六爻皆纳戊,离之六爻皆纳己;艮之六爻皆纳丙,兑之六爻皆纳丁。所谓:“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离之象配戊、己,艮、兑之象配丙、丁。”(第466页)[2]其所纳之支,乾自初爻依次纳子、寅、辰、午、申、戌六个阳支,坤自初爻依次纳未、巳、卯、丑、亥、酉六个阴支;震同于乾而自初爻亦依次纳子、寅、辰、午、申、戌六个阳支,巽自初爻依次纳丑、亥、酉、未、已、卯六个阴支;坎自初爻依次纳寅、辰、午、申、戌、子六个阳支,离自初爻依次纳卯、丑、亥、酉、未、巳六个阴支;艮自初爻依次纳辰、午、申、戌、子、寅六个阳支,兑自初爻依次纳巳、卯、丑、亥、酉、未六个阳支。八纯卦所纳干支既已确定,其余五十六卦所纳干支即不难正定。任举一卦,如同人卦(),下卦为离,与八纯卦中离之下卦三爻所纳同,初爻己卯,二爻己丑,三爻己亥;上卦为乾,与八纯卦中乾之上卦所纳同,四爻壬午,五爻壬申,上爻壬戌。以上各卦所纳之干有十,而甲居十干之首,以所纳之甲以赅其余九干,而称此纳干之说曰纳甲。支是辰的表征,爻所纳之支遂称爻辰。干与支之间,前者统摄后者,于是爻之纳辰又被涵盖于纳甲之内。因之,言纳甲,则爻之纳辰即在其中矣。

其四,八宫各卦诸爻所纳之五行及其与本宫卦间所彰显之关系。

干支与五行对应: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子水,丑土,寅、卯木,辰土,巳、午火,未土,申、酉金,戌土,亥水。《淮南子·天文训》所谓:“甲乙寅卯,木也。丙丁巳午,火也。戊己四季,土也。庚辛申酉,金也。壬癸亥子,水也。”(第277页)[3]“四季”指的就是丑、辰、未、戌。于是纳甲内在地涵蕴着纳五行。八宫六十四卦诸爻所纳之五行,撇开所纳之干不论,而依所纳之支正定。例如上所言同人卦,初爻卯而纳木,二爻丑而纳土,三爻亥而纳水,四爻午而纳火,五爻申而纳金,上爻戌而纳土。五行之间,具有一定的生克关系:“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间相胜也。”(《五行相生第五十八》,第362页)[4]依照木、火、土、金、水、木、火……之序,五行之间,相比邻者前一行生后一行;间隔一行者,前一行克后一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八宫六十四卦系列中,本宫卦有其所表征的五行,其所统摄的各卦诸爻也有其所纳之五行,两种五行间就彰显出相应的生克关系。这种生克关系,昭示了一宫中各卦诸爻与本宫卦间的关系。本宫卦所表征的五行,乾、兑为金,坤、艮为土,震、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是以,于乾,京氏即云“属金”(第441页)[2];于坤云“属土”(第453页)[2];于震云“属于木德”(第444页)[2];于兑有云“纯金用体”(第462页)[2];……由此,一宫中各卦诸爻与本宫卦间彰显出如下的关系:“八卦,鬼为系爻,财为制爻,天地为义爻,福德为宝爻,同气为专爻。”(第466页)[2]就此,三国时期吴国年青才俊的易学专家与军事家陆绩注云:“天地即父母也”;“福德即子孙也”;“(同气为专爻,)兄弟爻也”。(第466页)[2]“系爻”,即对本宫卦形成牵制作用的爻;“制爻”,即为本宫卦所统摄、控制的爻;“义爻”,即对本宫卦具有恩义意义的爻;“宝爻”,即对本宫卦具有珍宝意义的爻;“专爻”,即对本宫卦意向专一而彼此相互投契的爻。本宫卦所属五行表征我;而由本宫卦所统摄的一宫中各卦诸爻所纳之五行,则表征与我存在各种关系的因素。依据五行间的关系,克我之爻即为系爻,其所表征者为鬼,后世易家称官鬼;我克之爻即为制爻,其所表征者为财,后世易家称妻财;生我之爻即为义爻,其所表征者为天地或父母;我生之爻即为宝爻,其所表征者为福德,后世易家称子孙;与我五行相同之爻即为专爻,其所表征者为同气,后世易家称兄弟。在对乾的诠论中,京房就具体开示过一宫中各卦诸爻与本宫卦间所存在的上述关系:“水配位为福德,木入金乡居宝贝,土临内象为父母,火来四上嫌相敌,金入金乡木渐微。”(第441页)[2]乾为乾宫的本宫卦,于五行为金,表征我;乾六爻所纳之五行,则表征与我具有各种关系的因素。具言之,乾六爻所纳五行,初爻子水,二爻寅木,三爻辰土,四爻午火,五爻申金,上爻戌土。金生水,则初爻为我之所生,即为宝爻,而表征福德;金克木,则二爻为我之所克,即为制爻,表征财而称宝贝;土生金,则三爻生我,即为义爻,而表征父母;火克金,则四爻克我,即为系爻,而表征鬼,成为与我具有相敌对、相抗衡嫌疑的因素;金与金五行属性同,则五爻即为专爻,而表征同气,二金相投,金又克木,木之势力趋于衰微,自属必然;上爻又为土而生我,与三爻一样,为义爻而表征父母,无需赘言,而京氏遂不再予以诠论。京氏之前,就传世文献言之,最早基于五行间的生克关系而论及上述类似关系的,当属《淮南子·天文训》:“子生母曰义,母生子曰保,子母相得曰专,母胜子曰制,子胜母曰困。以胜击杀,胜而无报;以专从事,[专]而有功;以义行理,名立而不堕;以保畜养,万物蕃昌;以困举事,破灭死亡。”(第277页,文字据之有改动)[3]“子母”,这里分别指涉天干与地支:干与支相比较而言,干更根本,犹如树之根干而喻称之以母;支则因干而立,犹如树之枝条而喻称之以子。干与支皆有与其相对应的五行,二者相互匹配所成的六十甲子中,其五行间遂形成了一定的生克关系。这种生克关系,即昭示出干与支的关系。所谓“义”、“专”、“制”,完全同于京氏;而“保”即“宝”也,“困”与“系”之蕴意亦同。所不同者,《淮南子》所言是六十甲子中干与支的关系,京氏所言则是易学话语系统内一宫之中本宫卦与各卦诸爻间的关系。

其五,卦爻之飞伏。

飞伏,是京氏八宫易学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飞谓显、见;伏谓隐、不见。二者所指涉的,分别是卦中爻之朗然可见者与隐而不显者。是以《京氏易传》卷上诠论乾时有云:“六位纯阳,阴象在中。……阳实阴虚,明暗之象,阴阳可知。”(第441页)[2]卷中诠论坤时有云:“阴中有阳,气积万象。”(第453页)[2]阳见则阴伏,阴见则阳伏。乾卦六爻纯阳,阳见,阴则伏于其下;坤卦六爻纯阴,阴见,阳则伏于其内。是以乾卦六爻之阳下,隐伏着坤卦的六爻之阴;坤卦六爻之阴内,隐伏着乾卦六爻之阳。在京氏八宫易学体系中,所论究的,主要是诸卦世爻的飞伏问题。就此,京氏认为,本宫卦世爻上爻为飞,与其相对待的另一纯卦的世爻上爻则为伏;一世卦世爻初爻为飞,此爻得以变来的本宫卦之初爻则为伏;二世卦世爻二爻为飞,此爻得以变来的本宫卦之二爻则为伏;三世卦世爻三爻为飞,此爻得以变来的本宫卦之三爻则为伏;四世卦世爻四爻为飞,此爻得以变来的本宫卦之四爻则为伏;五世卦世爻五爻为飞,此爻得以变来的本宫卦之五爻则为伏;游魂卦世爻四爻为飞,此爻得以变来的本宫五世卦之四爻则为伏;归魂卦世爻三爻为飞,此爻得以变来的本宫游魂卦之三爻则为伏。爻居于卦中,是以在论及世爻的飞伏问题时,京氏所明确言及的,是世爻所在经卦的飞伏。就此,京氏开示,本宫卦,世爻所在上卦为飞,与其相对待的另一纯卦的世爻上爻所在上卦即为伏;一世卦,世爻初爻所在下卦为飞,此爻所得以变来的本宫卦初爻所在下卦即为伏;二世卦,世爻二爻所在下卦为飞,此爻所得以变来的本宫卦二爻所在下卦即为伏;三世卦,世爻三爻所在下卦为飞,此爻所得以变来的本宫卦三爻所在下卦即为伏;四世卦,世爻四爻所在上卦为飞,此爻所得以变来的本宫卦四爻所在上卦即为伏;五世卦,世爻五爻所在上卦为飞,此爻所得以变来的本宫卦五爻所在上卦即为伏;游魂卦,世爻四爻所在上卦为飞,此爻所得以变来的本宫五世卦四爻所在上卦即为伏;归魂卦,世爻三爻所在下卦为飞,此爻所得以变来的本宫游魂卦三爻所在下卦即为伏。通观传世《京氏易传》,京氏于各卦的飞伏,皆以“与某为飞伏”的表达方式,全部作了诠示。表达方式虽同,某字所指涉的飞伏角色意涵却存在鲜明差异,稍不留神,解读者即会顿生如堕五里雾中之感。其中,在言及本宫卦、游魂卦与归魂卦的飞伏时,此某指的是伏卦;而在言及一世卦至五世卦的飞伏时,此某指的则是飞卦。兹举震宫八卦为例。《京氏易传》卷上,于本宫卦震有云:“与巽为飞伏。”(第444页)[2]巽谓伏卦,世爻所在震则为飞卦。于一世卦豫()有云:“与坤为飞伏。”(第444页)[2]坤谓世爻所在飞卦即内卦,伏卦则为本宫卦内卦之震。于二世卦解()有云:“与坎为飞伏。”(第445页)[2]坎谓世爻所在飞卦即内卦,伏卦仍是上所言震。于三世卦恒()有云:“与巽为飞伏。”巽谓世爻所在飞卦之内卦,伏卦仍是上所言震。于四世卦升()有云:“与坤为飞伏。”(第445页)[2]坤谓世爻所在飞卦即外卦,伏卦则为本宫卦上卦之震。于五世卦井()有云:“与坎为飞伏。”(第446页)[2]坎谓世爻所在飞卦即外卦,伏卦则为上所言震。于游魂卦大过()有云:“与坎为飞伏。”(第446页)[2]此坎则谓伏卦,为五世卦的外卦,飞卦则是世爻所在外卦兑。于归魂卦随()有云:“与巽为飞伏。”(第446页)[2]巽谓伏卦,飞卦则是世爻所在内卦震。于是可以看出,“与某为飞伏”,当某指伏卦时,是因飞卦显然可见而无需言;当某指飞卦时,则因伏卦显然可明而无需言!而且互为飞伏之卦,飞伏的角色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由是亦略可窥见古人惜墨如金、秉“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系辞上传》)一理念之一斑。当然,此处必须特别指出的是,京氏明确所言虽是世爻所在经卦的飞伏问题,但是,他所关注的焦点,乃是世爻的飞伏问题;换言之,他之明确言及世爻所在经卦的飞伏问题,最终目的,乃是暗示人们世爻的飞伏问题。陆绩之注,即诠显了这一点。例如,于乾,京氏云:“与坤为飞伏。”(第441页)[2]陆注:“壬戌土,癸酉金。”(第441页)[2]于大畜(),京氏云:“与乾为飞伏。”(第450页)[2]陆注:“甲寅木,丙午火。”(第450页)[2]于渐(),京氏云:“与兑为飞伏。”(第452页)[2]陆注:“丙申金,丁丑土。”(第452页)[2]乾为乾宫本宫卦,世爻在上爻,其所在的上卦为乾;与乾相对待的八纯别卦坤之上爻,所在上卦为坤。乾飞而坤伏,故言“与坤为飞伏”。坤谓伏卦。乾上爻所纳干支为壬戌,五行为土;坤上爻所纳干支为癸酉,五行为金。言“壬戌土,癸酉金”,意在点明“与坤为飞伏”昭示的乃是乾世爻上爻之为飞与坤上爻之为伏。大畜为艮宫二世卦,世爻在二爻,所纳干支为甲寅,五行为木,其所在下卦为乾;此爻所得以变来的本宫卦艮二爻所纳干支为丙午,五行为火,所在下卦为艮。乾飞而艮伏,故言“与乾为飞伏”。乾谓飞卦。言“甲寅木,丙午火”,则意在点明“与乾为飞伏”昭示的乃是大畜世爻二爻之为飞与艮二爻之为伏。渐为艮宫归魂卦,世爻在三爻,所纳干支为丙申,五行为金,其所在下卦为艮;此爻所得以变来的本宫游魂卦中孚()三爻所纳干支为丁丑,五行为土,所在下卦为兑。艮飞而兑伏,故言“与兑为飞伏”。兑谓伏卦。言“丙申金,丁丑土”,则意在点明“与兑为飞伏”昭示的乃是渐世爻三爻之为飞与中孚三爻之为伏。唯传世的《京氏易传》两处当有讹误。一处是卷上诠论乾宫游魂卦晋()时有云:“与离为飞伏。”(第443页)[2]“离”当作“艮”,陆注“己酉金,丙戌土”(第443页)[2]则不误。徐昂先生本亦正作“艮”(卷一)[5]。一处是卷中诠论巽宫游魂卦颐()时有云:“与震为飞伏。”(第458页)[2]“震”当作“离”,陆注“丙戌土,己酉金”(第458页)[2]亦不误。就此,徐昂先生亦云:“原《传》‘与震为飞伏’,‘震’当作‘离’。”(卷二)[5]因这两处讹误事关对于京氏八宫易学的整体真切把握,故不得已特予点出。

初步梳理、解析了京氏八宫易学象数本身表层之所是的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再进而尝试将其置于哲学的视域中,对其内在深层的所以是,作一番力所能及的粗浅探究。

首先,京氏重建了易学天人之学的基本架构。

易学史上,“十翼”及与其相关的类乎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等其他传世、已佚与因考古发掘而重见天日的文献著述,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对于《周易》古经的系统创造性诠释与转化,令易学首度开显出它的以三才之道为核心、涵纳天地人物、通贯古今往来、着眼价值应然之境的高度哲学性的天人之学品格。这一品格,最终成功涵化了儒学,使儒学通体具备了这一鲜明品格与传统。在经学自武帝时代起成为汉代学术的主流思潮与官方法定意识形态之后,其影响所及,令经学在整体上成为高度哲学性的天人之学,而其各分支也在各自特有的话语系统所营造起的语境下彰显着天人之学的底蕴,殊途同归般开放互通着,趋于一彼此角色定位相对明确、相互依存而不可有一或缺之有机宏大系统;易学本身的地位,也因此最终被提升到无以复加的至高无上之境,成为经学各分支所涵蕴的构成经学整体哲学文化价值系统的诸要素之终极根基与本原:“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卷三十,《艺文志》,第1723页)[1]各分支因之鲜明地拥有了共同的时代哲学文化之终极精神归趋,而在儒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代盛治的王道政治之人文诉求下,开显出天道为人道之终极价值根基、本天道以立人道、法天道以成教化而平天下的天人关系基本理念;作为经学文本依据的诸部经典,也由此成为法天地以设政教的王者之书:“《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卷八十八,《儒林传》,第3589页)[1]而在促成经学跃为时代主潮和官方法定意识形态方面起到过关键性作用的人物董仲舒,对此做出了全面开风气之先的重大引领贡献:“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2526页)[1]“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卷二十七上,《五行志上》,第1317页)[1]作为《春秋》公羊学大师,他令春秋学具备了天人之学的基本品格,并基于此开启了其后法天地以设政教、明天人以立王道的汉代经学的基本方向,当之无愧地成为该时代经学整体哲学文化价值系统的奠基人。他称:“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2501—2502页)[1]又称:“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2515页)[1]包括董仲舒在内的一批杰出经学大师,以其天人之学的终极视域,基于强烈家国天下情怀下时代问题意识之高度自觉,有了士大夫全新角色意识之高度自觉。众所周知,在先秦礼崩乐坏局面下和诸侯争霸称雄格局中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士阶层,作为以往文化学术的解构、梳理者与未来文化学术的建构、开启、引领者,作为文化意识宇宙中的精英和超凡卓荦的智者,彰显出引领文化学术之方向、构设治国安邦之方略、充任诸侯王之师而不臣服后者(与当政者不合作者除外;或一如《孟子·告子下》孟子所言“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不屑为之师实已间接为之师矣)的角色意识之觉醒与自觉。而在经历了由东周列国向赢秦空前大一统的帝制之重大历史转型以及因暴政之实施而致秦帝国国祚不永、刘氏汉王朝因之而兴之后,作为源自于先秦士阶层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一派,亦即儒家一派,而在基于该派基本人文价值理念和王道理想、复又创造性地融摄、整合了百家诸子其他相关思想而转型为新时代的儒家士大夫的董仲舒们,既理性直面社会人生当下之现实,更着眼于其长远之未来,经过矻矻的历史性反思与省察,其角色意识,最终突显于平治天下之域,彰显为以天下为己任而兼善天下的庄严担当,定位在首先是大一统帝制下起积极助力的贤臣,然后更其重要的是作为先王、先圣经典之合法诠释者而代先王、先圣立言,成为帝王平治天下、化民成俗、正定人生的实际导师。正是因此角色意识之高度自觉,才与之相伴而生了突显王道向度的经典诠释学。经学是儒学的一种表现形态,而儒学在先秦时期虽甚显赫,但毕竟是未被官方所接纳的诸种子学之一;而在上述经典诠释学下,儒学也就实现了由普通子学向显赫官学的重大历史转换。

基于上述经典诠释学理路,所谓“始推阴阳,为儒者宗”,指的是董仲舒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主线,重建了儒家的整体天人宇宙图景,开显出天人万象皆以阴阳五行为基本构成要素的天人一体同构的天人合一图景与天人合一学说。这一图景与学说,成为其后经学的基本主张,也因此典型体现了汉代天人合一学说的突出特征。正是有鉴乎此,余敦康先生称:董仲舒“把儒家的文化价值理想纳入阴阳家的世界图式之中,领导发动了一场波及整个经学的思想变革”。(第455页)[6]所言甚是。

诞生于这样一个时代的京氏,同样具备了上述士大夫角色意识之高度自觉,秉持着同样的经典诠释学理念与天人合一图景及学说。

在传世的“十翼”所开示的易学整体天人宇宙学说中,阴阳论是其核心,三才之道是其具体展开。是故《系辞上传》称:“一阴一阳谓之道。”《庄子·天下篇》称:“《易》以道阴阳。”而《系辞下传》与《说卦传》则分别言:“《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五行学说在其中并未真正彰显。而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长沙马王堆所出土的汉墓帛书《易传》的《要》中,五行字眼的出现,则分外耀人眼目。该篇在孔子对二三子诠释损()、益()二卦意涵的名义下称:“故《易》又(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星)辰称也,故为之以阴阳;又(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又(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要之以上下;又(有)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勿(物)尽称也,故为之以八卦。故《易》之为书也,一类不足以亟(极)之,变以备其请(情)者也,故谓之《易》。又(有)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以尽称之,五正之事不足以至之,而《诗》、《书》、《礼》、《乐》不□百篇,难以致之。”(第435页;标点为笔者略作改动)[7]其中所传达出的重要讯息是,其一,五行是展现地道的基本要素,但又不足以涵盖由柔与刚所表征地道的全部丰赡意蕴;其二,《易》涵纳一切,包括涵纳其他诸经难以尽其意蕴的君道,是为其后“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理念的滥觞。

京氏则准依董仲舒所重建起的儒家天人合一图景与学说,创造性地诠释、转化了《易》,令阴阳五行学说,成为通贯易学整体天人宇宙学说的核心;五行学说,在其中得以首次全面彰显,并取得显赫中心地位;而三才之道,又衍展为天、地、人、鬼之道;《易》之为书,也被明确定位为王者之书。

他称:“夫《易》者,象也;爻者,效也。圣人所以仰观俯察,象天地日月星辰草木万物。顺之则和,逆之则乱。”(第465页)[2]又称:“新新不停,生生相续。故淡泊不失其所,确然示人。阴阳运行,一寒一暑;五行互用,一吉一凶。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故《易》所以断天下之理,定之以人伦,而明王道。”(第467页)[2]由此,以八宫六十四卦为符号系列,涵摄符示阴阳、五行、天地人鬼之道,而以阴阳、五行为基线,贯通天地人鬼之道,突显王道之终极旨归,彰显王者之书的《易》之学术品格,成了京氏八宫易学、从而也是京氏视域中之易学天人之学的基本架构。

在具体诠论八宫诸卦时,京氏皆突显了阴阳、五行这一基线。举例以言,于乾宫本宫卦乾有云:“纯阳用事,象配天。……天六位,地六气,六象六包,四象分万物,阴阳无差,升降有等。”(第441页)[2]于坤宫本宫卦坤有云:“纯阴用事,象配地。……阴阳二气,天地相接。……升降反复,不能久处。千变万化,故称乎易。易者变也,阴极则阳来,阴消则阳长。衰则退,盛则战。”(第453页)[2]于兑宫归魂卦归妹()有云:“阴阳运动,适当何爻,或阴或阳,或柔或刚,升降六位,非取一也。”(第465页)[2]以上以阴阳为基线者也。而其以五行为基线,更是自不待言。各宫中的本宫卦,有其所表征的五行;宫中诸卦之各爻,又纳而涵摄符示着五行;卦之五行与爻之五行间,复彰显出相应之关系。可见,离开了五行,京氏八宫易学简直就不复存在。前文所提及的乾宫本宫卦乾,其卦与爻之五行及彼此间的关系,就是以五行为基线的一个典型例证。其他之例,不再赘举。正是基于此,京氏综论道:“八卦分阴阳、六位、五行,光明四通,变易立节。天地若不变易,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以为典要,惟变所适。”(第466页)[2]

而在具体开示八宫各卦所涵摄符示的天、地、人、鬼之道问题上,京氏以孔子的名义称:“有四易: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第466页)[2]“六世”,清儒惠栋校正之为“八纯”,并称:“八纯,俗本作六世,讹。”(第40页)[8]作为近世杰出汉易专家的徐昂先生则云:“八卦各主一宫,自初爻变至第五爻,五世以成。四返为游魂,三复为归魂。上爻宗庙虽不变,而推究阴阳之穷极,乾宫五世剥卦消阳至极则成坤,坤宫五世夬卦决阴至极则成乾;震宫五世井卦上爻入阳则成巽,巽宫五世噬嗑上爻入阴则成震;坎宫五世丰卦上爻入阳则成离,离宫五世涣卦上爻入阴则成坎;艮宫五世履卦上爻入阴则成兑,兑宫五世谦卦上爻入阳则成艮。故乾本坤宫六世,坤本乾宫六世;震本巽宫六世,巽本震宫六世;坎本离宫六世,离本坎宫六世;艮本兑宫六世,兑本艮宫六世。而此八卦各为一宫之主,散开独立,其阴阳变北(化)终始之理固无往而不贯也。”(卷三,《八宫世魂》)[5]管见以为,易者变也。与易相对待的则是经或常。以一宫为一相对独立之单元,则本宫卦为该宫之常,世爻在上爻,涵摄符示该宫涵摄符示之域下的天道之常;而该宫其他各卦,皆因此常变易所成,故有“天易”、“地易”、“人易”、“鬼易”之称。作为本宫卦基本表征的上爻发生动变后,该卦即转化为与其相对待的作为另一宫本宫卦的纯卦;此一纯卦,盖即京氏所称的六世卦。一宫内一世卦、二世卦涵摄符示天道之常变易后所展现为的地道,三世卦、四世卦涵摄符示天道之常变易后所展现为的人道;五世卦、六世卦涵摄符示天道之常变易后仍以天道的形式所展现的一切;游魂卦、归魂卦涵摄符示天道之常变易后向自身回归所展现为的鬼道。

其次,京氏透过乾坤生六子、八纯本宫卦生六十四卦系列的独特易学符号形式,涵摄符示了整体天人宇宙间万物万象的衍生及其与天地间的深层关系。

《说卦传》“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一段文字,开示了一种经卦系统的乾坤生六子的卦变说。以之涵摄符示了人的世界中,父母与子女间的本原与派生关系;进而更深层地涵摄符示了整体天人宇宙内,天地与万物间的本原与派生关系;昭示出,人所置身于其中的这个世界,乃是一个具有内在终极大宇宙亲缘性的有机生存生命的共同体,是一个彼此内在关连而通为一体的有机宇宙大家庭。这个共同体,这个大家庭,成为人的整个生活世界。京氏对于《说卦传》这一卦变说的理路可谓神而明之,妙契乎心。他据此而正定了八纯别卦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由八纯别卦所领起的八宫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前者言之,乾坤二纯生另六纯,而由乾统三男,坤统三女。就后者言之,八纯复各生七卦,组成八宫。于此八宫,乾坤二宫统摄(究极言之,实即衍生)另六宫,而由乾宫统领另三阳宫,坤宫统领另三阴宫。是以,《京氏易传》中,于乾宫归魂卦大有()有云:“乾生三男,次入震宫八卦。”(第444页)[2]于震宫归魂卦随()有云:“坎降中男而曰坎。”(第446页)[2]于坎宫归魂卦师()有云:“坎之变于艮,艮为少男,少男处卦之末为极也。次入艮卦。”(第449页)[2]于艮宫本宫卦艮有云:“乾分三阳为长中少,至艮为少男。”(第450页)[2]于艮宫归魂卦渐()有云:“少男之位,分于八卦,终极阳道也。阳极则阴生,柔道进也。降入坤宫八卦。”(第452页)[2]于坤宫归魂卦比()有云:“坤生三女巽离兑,分长中下。以阳求阴,乾之巽为长女。”(第456页)[2]于巽宫归魂卦蛊()有云:“巽宫适变入离。……迁入离宫八卦。”(第459页)[2]于离宫归魂卦同人(有云:“适离为兑,入少女,分八卦于兑象。”(第462页)[2]较之于《说卦传》,京氏的原创性,这里突出表现在本宫卦衍生另七卦上。这里且就爻辰的角度,再作一番深层分析。八宫六十四卦的爻辰由八纯得以正定。而八纯的爻辰,乾坤相对待,自初爻始,乾顺纳六阳辰子、寅、辰、午、申、戌,坤逆纳六阴辰未、巳、卯、丑、亥、酉。震长男同于乾父;坎中男,退一辰而承乾父,初爻不始于子而始于寅,亦顺纳六阳辰;艮少男,退二辰而承乾父,初爻不始于子或寅而始于辰,亦顺纳六阳辰。下卦符示内,上卦符示外。女终归要嫁于外姓。故巽长女,自外卦而承坤母,从四爻纳未始,亦逆纳六阴辰;离中女,自外卦退一爻纳辰而承坤母,从五爻纳未始,亦逆纳六阴辰;兑少女,自外卦退二爻纳辰而承坤母,从上爻纳未始,亦逆纳六阴辰。八纯而外的隶属于八宫中的其他五十六卦,可视为由八纯的下、上经卦间交错重叠而成,其爻辰遂与八纯下、上经卦同位之爻的爻辰同。可见,八纯的爻辰,三男之辰全同于乾父而有位次之异,三女之辰全同于坤母而有位次之别。六子禀于父母而又互有其别,此无疑是对乾坤生六子的又一具体诠释。而其他五十六卦的爻辰,与八纯同位之爻同。八纯中的六子之爻辰,又禀乾父坤母而来。此无疑进一步昭示出乾坤相对待而生六十四卦之旨。乾天而坤地,父天而母地;京氏八宫易学这一意义上的乾坤生六子、乾坤生六十四卦,涵摄符示的,与上所及《说卦传》乾坤生六子所涵摄符示的,紧密相通而又深化了后者。其深化之处表现在,由经卦范围的乾坤生六子,延伸为别卦范围的乾坤生六子;再继之延伸为八纯生另五十六别卦,昭示乾坤生六十四卦;以此涵摄符示整体天人宇宙内天地与天人万象间远要复杂得多的本原与派生关系、终极大宇宙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包括了人的世界中的亲缘关系,而以后者喻示并诠显了前者。从上述六子爻辰相对于乾坤爻辰的具体正定,即不难捕捉到其所运用的人文亲缘关系的喻示、诠释视角。于是乎,一个人所实实在在置身于其中的、成为他的全部完整生活世界的、由天地人鬼及其他复杂天人万象所构成的、彼此具有终极大宇宙亲缘性而内在深层地连通为一体的、无限宏大而又无尽流动变化与生化日新的有机生存生命共同体,有机整体天人宇宙图景,显豁开来。

再者,在京氏那里,依据八个本宫卦所值时空方位而所排列形成的八宫六十四卦圆形图式,乃是一种时空合一而互诠对显的动态流转型立体宇宙图式;这一图式,又涵摄符示了整体天人宇宙内,构成上述有机生存生命共同体与人的全部完整生活世界的、以天地为本原的生动鲜活而感性具体的天人万象,因乎阴阳二气之消息盈虚、五行之消长生克、物候节气之顺次更替而所发生的年复一年的生化。如果说前述乾坤生六子、八纯本宫卦生六十四卦系列、从而乾坤生六十四卦所涵摄符示的是天人万象与天地间的终极大宇宙亲缘关系本然之所是,那么,此处所涵摄符示的,则是这种关系以这样或那样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的具体展开。

《说卦传》另有一段众所熟稔的著名文字:“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此段文字,诠显、开示了一种八卦方位图式,赵宋之后被名之曰后天八卦方位,实系一简约的以八卦涵摄符示的时空合一而互诠对显的动态流转型立体宇宙图式。该图式自居正北之坎而居东北之艮、再自艮而居正东之震、再自震而居东南之巽、复自巽而居正南之离,在时节上发生了自正冬而冬春之交、再自冬春之交而正春、再自正春而春夏之交、复自春夏之交而正夏的交替。相应地,阴阳二气中的阳气,经历了一个由微弱而逐渐盛大的过程;阴气,则经历了一个由盛大而逐渐衰弱的过程。换言之,这是一个阳长阴消的过程。而自离而居西南之坤、再自坤而居正西之兑、再自兑而居西北之乾、复自乾而坎,在时节上发生了自正夏而夏秋之交、再自夏秋之交而正秋、再自正秋而秋冬之交、复自秋冬之交而正冬的交替。相应地,阴阳二气中的阳气,经历了一个由盛大而逐渐衰弱的过程;阴气,则经历了一个由微弱而逐渐盛大的过程。换言之,这是一个阴长阳消的过程。万物正是在阴阳的这种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消长盈虚、交感变化过程中,具体得以生化的。父天母地的神妙造化之功,就是在此过程中,得以具体展现的。

受此图式之启发,自西汉中叶起,汉代易学终于由述的状态中超拔出来,转入作的境域,开始彰显其易学之自我,成功进行了卦气说的原创性易学建构,使该学说成为其后汉代易学基石意义上的主流学说。孟喜是这一学说的首次全面开显者,焦延寿继之,京氏则于西汉后期而集大成之:孟喜“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说……大谊略同,唯京氏为异,党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不相与同”(卷八十八,第3599—3601页)[1]。孟喜的卦气说,以《说卦传》图式中居于四方正位上的坎、离、震、兑之别卦为四正卦,统摄另六十卦,构成一全新的六十四卦圆而排之的同类图式,具体涵摄符示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阴阳二气之消息、物候节气时序之递嬗,万事万物之生化,故有卦气之名。卦气之气,主指节气,亦指引发节气变化的阴阳二气。孟喜此说或真得之于隐士之手,或更有可能又在隐士之说的基础上将其创造性地重构、升华为一有机系统。焦延寿则将孟喜此说转换为六十四卦值日的占验之术。京氏又据《周易》古经复卦卦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重新厘定了四正卦统摄下的其他六十卦的值日之法,并在此卦气说的视域下,创造性地建构起最能彰显其易学学术之自我的八宫六十四卦圆形图式与八宫易学,令后者成为前者学理的进一步延伸与深化,即此而当之无愧地确立起他之作为西汉易学卦气说集大成者乃至西汉象数易学、西汉易学集大成者的地位。[9]

在京氏的这一八宫易学中,六子纯卦及其他五十六卦爻辰的正定,皆因乎乾坤二卦;此前已有言。而乾坤二卦的爻辰,即确立于卦气说之视域下:“龙德十一月在子,在坎卦,左行;虎刑五月在午,在离卦,右行”;“阴从午,阳从子,子午分行。子左行,午右行”。(第466页)[2]在孟喜卦气说的圆形图式中,阳气的息长始于坎卦所值仲冬十一月子,阴气的息长始于离卦所值仲夏五月午。在京氏的卦气说理念中,阳顺阴逆。顺则于图式中自左而右,逆则于图式中自右而左。于是,乾阳而自子始顺纳六阳辰;坤阴而自午始逆纳六阴辰,唯午属阳辰,只好下退一辰,自未始逆纳之。而在八宫六十四卦圆形图式中,八宫的本宫卦居于与《说卦传》图式同样的八方之位上,突显着各自所涵摄符示的五行意蕴。综摄先秦以来的阴阳、五行学说,五行,在汉人那里,本系阴阳二气消息盈虚、交感变化的五种不同展现、实现方式:于春而展现为木气,于夏而实现为火气,于秋而展现为金气,于冬而实现为水气。至于展现为土气,凡有二说:一为前所引《淮南子·天文训》“四季,土也”说,一为《淮南子·时则训》“季夏之月,……盛德在土”(第405页)说。京氏主前说:孟春寅月、仲春卯月,木也;孟夏巳月、仲夏午月,火也;孟秋申月、仲秋酉月,金也;孟冬亥月、仲冬子月,水也;季春辰月、季夏未月、季秋戌月、季冬丑月,土也。五行遂以其当令而旺之状态,成为四时的基本表征。本宫卦所涵摄符示的,即是当令而旺之五行,由是也就意味着其为四时及四时背后阴阳消息状态的涵摄符示者与突显者。而由本宫卦所统摄的各卦诸爻所涵摄符示的五行,透过与本宫卦涵摄符示当令而旺之五行的对显一借其生克关系而对显,则昭示出其他五行的生旺衰绝的力量消长状态,从而昭示出阴阳与五行以及时节的复杂动态消长更替、天人万象的复杂动态生长收藏、万象与天地亲缘关系的复杂动态实现。这就使得卦气说的气字,开显出五行之气的意涵,并且这一意涵被着力突显。

复次,阴阳二气、五行之气的消长变化,具体促成了物候节气时序的递嬗,实现了天地对于天人万象的生化。天人万象亦遂皆具备了共同的阴阳五行之构成,所谓天人一体同构。只是构成的比例有异。而在阴阳五行消长变化、天人万象生长收藏推展到特定时段或时点时,即会形成特定格局。每一格局皆有自身之独特特征,皆有在该格局中取得支配地位而决定其特征的因素。在京氏八宫易学的视域下,八宫各卦所涵摄符示的,就是相关的各种格局;而各卦的世爻,涵摄符示的就是在相关格局中取得支配地位而决定该格局特征的因素。具言之,各宫一世卦、二世卦的十六卦,涵摄符示的是地道得以朗显的诸格局;三世卦、四世卦的十六卦,涵摄符示的是人道得以朗显的诸格局;五世卦、六世卦的十六卦,涵摄符示的是天道本身在变易状态下得以朗显的诸格局;游魂卦、归魂卦的十六卦,涵摄符示的是鬼道得以朗显的诸格局;本宫卦的八卦,涵摄符示的是天道之常得以朗显的诸格局。世字一字眼分外重要。游魂卦、归魂卦亦可在一定意义上被视为本宫卦的两种世卦。管见以为,世卦的称谓,当受启于人世血缘之世次与王朝承续之世次以及世道治乱之兴替;其所最终开示的,当是天道下贯于天人万象而所开显出的终极大宇宙亲缘性世次。本宫卦为一宫之祖,涵摄符示天道朗显的常态格局,其他七卦则涵摄符示此一天道下贯于天人万象而所衍生出的相对于它的世次。这一世次观念的确立,进一步彰显出京氏八宫易学高度哲学性的宏大整体天人宇宙视域。诸格局为人所现实地置身于其中的特定生活世界场域。这一场域相对于人而言,就有了时遇意义。于是《周易》时的哲学在这里获得了一种新的注脚。易言之,八宫易学即是一种由卦之世次所突显的时的哲学。以生活世界之视域观照、理解诸格局,则在诸格局中取得支配地位而决定格局特征、关乎世运兴替的因素,即是成为居世之世爻涵摄符示的分别得以显用的元士、大夫、三公、诸侯、天子、宗庙。这六种因素,是直接关乎世运之整体兴替而可显用的六大核心因素。世爻之外,京氏又提揭了应爻。应爻涵摄符示的,亦系此六大因素。点醒这六大因素,则昭示出京氏八宫易学的强烈家国天下情怀、终极人文关切。意在开示人们,因应世运格局之现实,人事努力所宜执定的着眼点与所当推出的具体举措。此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构设八宫体系时,本宫卦变至五爻则不再续变至于上爻,是因上爻系本宫卦世爻之所在,涵摄符示着宗庙,而宗庙乃皇室之家庙,也是国庙、天下所归之庙,此庙若变,即意味着王朝之覆亡,故不得变。此所昭示的,无疑是王朝万世永昌的诉求与情怀。但考诸八宫六十四卦的流变系列,本宫卦的上爻终有可变之理;而王朝也是势所难免地要有兴废。

而以上六大因素之外,借助一宫中各卦诸爻爻辰所示五行与本宫卦五行间的生克关系,京氏八宫易学又彰显出各爻与本宫卦间的关系,而有了各爻相对于本宫卦之功用,并基于此功用而分别获得了系爻、制爻、义爻、宝爻以及专爻诸名谓,且在此名谓下具体涵摄符示了鬼、财、天地(父母)、福德、同气诸因素及其具体力量旺衰状态。这些因素的点示,更进一步具体化地开显了诸格局中相对于人而言的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不同功用意义的实际因素,从而也就具体化地通体开显了诸格局,为人们依据这些因素的具体力量旺衰状态及其相对于自己的不同功用意义而推出适切举措,指明了方向。

尤有进者,透过卦爻飞伏意涵的揭示,京氏八宫易学更深层地开显了两两相互对待的各宫八卦间,亦即乾宫八卦与坤宫八卦、震宫八卦与巽宫八卦、坎宫八卦与离宫八卦、艮宫八卦与兑宫八卦间,其所涵摄符示的诸格局一飞一伏、一显一隐、对待互彰、共时而存的密切关联。这一关联的开显,为人们从飞与伏、显与隐相结合的视角通透全面地把握诸格局,并据此做出应然之回应,提供了极为丰赡而深湛的智慧启迪。汉末虞翻易学的旁通说,当深受过其影响。

最后,京氏总结道:“夫作《易》所以垂教。教之所被,本被于有无。且《易》者,包备有无。有吉则有凶,有凶则有吉。生吉凶之义,始于五行,终于八卦。从无入有,见灾于星辰也;从有入无,见象于阴阳也。”(第467页)[2]天人万象,包括灾异,属于有的层面;作为天人万象背后所以然的阴阳五行的消长变化,则属于无的层面。《周易》、易学有无兼透,而示以人道之应然,归于王道之应然。

当然,京氏八宫易学中,还有建候、积算、纳五星及二十八宿诸项内容。而八卦纳十干之所以然,亦未暇及。篇幅所限,对此之析论,容俟诸异日。

综上,我们认为,京氏八宫易学有体有用。体即其本身学理意蕴之所是;用则有二,一即对于王道政治的构设提供具体指导,一即用于筮占。而筮占也是有机统摄于其易学的王道理念之下的。可以说,京氏既是一位具有高度哲学原创性的杰出易学家,也是一位非凡术士;而后者正是以前者为基础和后盾的。后世之习京氏八宫易学者,下焉之士,仅知其筮占之用皮相之所是,而未得其易学本身神髓之所以是,其陋自不待言矣。

标签:;  ;  ;  ;  ;  ;  

哲学视野下的北京八宫研究_六爻八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