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双基教学”论文_杨中华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双基教学”论文_杨中华

 摘要:实行新课标后,初中数学的双基教学面临着理念的更新和培养创造能力的冲击。如何继承与发展,已成为当前教师思考与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对双基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做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双基”教学;新课标;技能

笔者在听课时常常感到困惑:学完一节课后,学生究竟哪些收获?学到了哪些基本知识?提高了哪些基本技能?当前,忽视实质,淡化双基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数学新课堂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么,新课标下,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开展“双基”教学呢?

一、研究新课标,明了“双基”内容

通过研读新课标,笔者发现,相对于过去的教学,双基的内容应区分为以下三点:

1.继承

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还应该保持不变,例如:基本的数与式的运算、简单的方程、方程组的求解、函数的初步认识与应用、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认识与简单的推理论证等。这些一直是初中数学“双基”的核心内容,仍需要继承。

2.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内容、理念也增加到数学“双基”中来,教学中尤其要注意这些“更新”的内容。例如:简单的统计与概率知识、利用计算进行复杂的数字运算、由计算机理论引出的算法思想等。

3.舍弃

过去一些较为重要的基本内容与技能要被淘汰,例如:用常用对数进行复杂数字的近似计算、复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等。

总之,为了更快、更好地进入新课程,教师应该多研究新课标,明了“双基”内容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延续传统“双基”教学优点,不断更新理念、完善教法

重视“双基”是我国数学教学的特长。长期以来,笔者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

1.重视知识细化

每一章、每一单元的知识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都是细致、具体的。教师一般会引导学生得出知识结构图。

2.重视知识的迁移。

教师往往由旧知引出新知,重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3.重视变式教学。

对公式、定理常做变式教学以加深学生的知识。通常做法是不断改变公式、定理的条件、结论来让学生辨析。

4.重视解题教学。

课堂教学基本是以解题教学为核心来展开的。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模式,形成一套较为固定的解题思路,对题型的分类解析都尽可能的细致、全面。

5.重视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巩固,可采用随堂练习、课外作业、单元考试、学期考试等多种练习形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方法在很多地方还有待改进,但“精讲多练、及时巩固、熟能生巧”的传统理念,使“双基”得到了扎实的讲练,使学生获得了较强的书面解题能力,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因此,我们依然要研究以往的经验。课改也应是变化中的延续与改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不是矫枉过正、弃旧从新。

三、重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师应该让学生真正理解基本概念的,做到“正确、深入、灵活”。正确是指学生应该明确每一个概念是什么。深入是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概念反映的数学本质。灵活指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变式的情况下仍然能正确地使用基本概念。然而,基本概念的数学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学活动都是以解题学为中心。概念数学则相对薄弱。教师讲题目时逐条分析、深入浅出。但讲概念时一带而过,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因此,新课程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概念的教学,更要依据初中生的知识水平适当讲清有关概念的背景、产生与内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此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逐步加深的,只有在多次的练习、运用中、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提高。例如:

1.绝对值

这一概念是整个中学数学的重点及难点。学生对绝对值的理解是通过整个中学的学习过程、多层次的接触和反复应用才能不断加深的。

(1)了解绝对值的定义。

(2)进行简单的应用后,进一步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之后,又把绝对值与算数根相联系。

(4)到高中学习解析几何后,学生知道AB两点间的距离与绝对值相关。

(5)学习向量后,知道向量的绝对值就是向量的模。

经过反复认识,学生才会深入理解绝对值的相关概念。因此,教学中,细化研究基本概念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初中阶段涉及的知识对后续练习是很重要的。

2.函数

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步骤一般是:(1)在初中阶段,学生要从生活实例中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习一些简单的初等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并且在简单的应用中理解其价值。(2)高中阶段要进一步提升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用集合语言来描述函数,加强函数概念的符号化与形式化的表示。高三学习“导数及其应用”后,用导数方法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图像,再次提升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初中阶段对函数的认识虽是在较为直观、具体的状态下进行的,但其中却蕴涵着十分深刻的函数思想。教师应从更高的层次看待函数这一基本概念。

3.概率统计

学习过程中会涉及不少概念,但并不要求学生死记这些数学形式化的定义,而是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统计思想方法的特点,建立对数据的直观感觉和处理意识,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通过实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初步形成用随机概念去观察、分析问题的意识。

概率统计是目前新教材的一个难点。难在它的一些相关概念是不要求教师通过形式化的条文给学生讲解的,而是要在大量实验中引导学生来感悟其实质。因此,教学中,教师强调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才算是把握住了这些概念的真正内涵。

四、加强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要想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学生必须得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对初中生而言,练习的形式主要是重复与变式。必要的重复训练是应该的,利于快速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式;较为熟练之后,还应做一些变式练习,以提高解题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新教材的习题量是最低要求的练习量,对形成基本技能远远不够。因此,教师要在教材基础上补充大量习题。面对大量教辅资料、配套练习,教师要善于取舍,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生的主动性也是有效训练极为重要的内驱力。笔者在教学中常发现: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目标、缺乏紧迫感和竞争意识的学生,训练效果往往很差。因此,教师在加强基本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以形成良好的内驱力。

训练中出现的一些“创新”因素,教师也应及时捕捉、多方鼓励,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比如有些学生解题时会产生一些较新颖的解法或主动用多种方法去求解,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对数学思想的“再创造”,教师应及时捕捉,对其中的亮点加以引导,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基本技能。此外,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数学模型、收集数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也都可以产生创新因素。

基本技能训练应避免陷入以下几个误区:

1.简单的灌输练习

不讲究算法、算理,不分析解题思路,只要求学生按教师规定的套路去做的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害无益。

2.机械重复的训练

过度机械重复的简单练习、过度的模仿练习都是违背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往往会限制学生的自我提高,不仅当下的教学目标不易实现,还易导致学生形成厌学心理,不利于后续学习。

3.随堂练习缺乏时效性

随堂练习是对当堂学习的知识的巩固,是必要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但由于教师认识的偏差,不少打着新课标旗号的课堂教学出现了讨论浮于形式的弊端,挤占了本应进行随堂练习的时间。

4.训练只限于纸笔

纸笔运算、推理论证似乎成了基本技能训练唯一的形式,这其实是对数学学习的误解。新课标理念下,基本技能训练的方法应用是丰富多样的:动手制作模型、收集处理数据、查阅网络信息、运用计算机计算、调查研究实际问题等都是基本技能的训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初中数学教学对“双基”的理解与双基教学的落实都应与时俱进。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既需要深入理论层面进行探讨,更需要在实践层面作可操作性的探索。唯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理念、扎实有效地进行双基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顺利推动教学改革。

(作者单位:湖南省祁阳潘市第一中学 426161)

论文作者:杨中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  ;  ;  ;  ;  ;  ;  ;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双基教学”论文_杨中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