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新进展论文_张作鹏,杨华琴(通讯作者),黄俭峰,寻晓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新进展论文_张作鹏,杨华琴(通讯作者),黄俭峰,寻晓

浏阳市中医医院康复科 湖南浏阳 410300

【摘 要】颈性眩晕是一种多发病,涉及骨科、耳鼻喉科、脑科等诊室。颈性眩晕是颈椎椎体和周边组织诱发的眩晕症状。诱发颈性眩晕疾病因素多样化,在诊断与治疗方案方面也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本文就针对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疗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关键词】颈性眩晕;发病机制;诊疗;进展

眩就是眼花目眩,头晕,机体无法站立,多种情况同时出现就是眩晕。眩晕可以是一个独立疾病,也可是其他疾病引发的晕眩。此疾病发病机制是血管神经因素、小关节增生、横突孔异常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情况,不同医学研究者对疾病的认知在观点上有所不同。国外医师对颈性眩晕多采用针到、牵引方法治疗,国内医师建议对神经血管因素实施手术治疗[1]。

1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

1.1 神经因素与血管因素

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后会导致前庭耳蜗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轴突、神经、细胞脱髓鞘出现暂时性亢奋,进而出现眩晕耳鸣情况。颈椎旋转实施颈动脉血管彩超可观察到: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流量与骨性关节炎会发生一定变化。椎动脉周边有交感神经,当椎动脉进入到颅内,若神经受到刺激就会导致动脉痉挛收缩,从而降低血流量。

1.2 钩椎关节、关节增生

横突孔内侧壁主要为钩椎关节,椎动脉走形在横突孔内侧,一旦钩椎关节发生病变就可对椎动脉产生刺激,从而使血管痉挛出现收缩情况,诱发脑供血不足,发生眩晕。

1.3 横突孔异常

横突孔出现狭窄或者骨质增生等情况就会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引发眩晕。

1.4 颈椎周边肌肉或者韧带病变

颈椎周边肌肉可保证颈椎的稳定性,韧带痉挛与肌肉会导致小关节紊乱,从而影响周边血液循环状态。有相关研究表明:应用推拿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相关组织痉挛情况,从而调节机体血液循环[2]。

1.5 体内因子

体内因子包含一氧化碳、血浆内皮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对椎动脉产生损伤,实施结扎后没有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情况。而应用推拿联合针刺方法治疗,可改善血浆内皮情况,减少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进而缓解颈性眩晕不适症状。

1.6 植物神经紊乱

患者就诊时,将自身症状表现诉说,告知医师机体有眩晕情况。但,通过一系列检查均为阴性体征,实施其他辅助检测后,机体无器官性病变。医师与患者深入沟通后,认为患者出现眩晕症状多与自身焦虑、情绪紧张、疲劳以及心理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疾病可确诊为植物神经紊乱[3]。

2 诊断

2.1 临床症状

颈性眩晕患者机体不仅有眩晕情况,还存在耳鸣、头疼、耳聋,肩颈部肌肉僵硬,走路不稳,胸部有心慌心悸等情况,头颈部旋转时会出现一过性眩晕,暂时性意识丧失。

2.2 体征

颈性眩晕患者就诊时,头颈部肌肉部队称,局部有结节。碰触到颈部有压痛感,肌肉与皮下组织有黏连情况,颈部背肌有痉挛性疼痛情况,颈椎存在小关节紊乱。颈部屈伸时出现眩晕情况,临床将此情况称作位置性眩晕[4]。

2.3 检查方法

2.3.1 X线检查

颈椎正片可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骨质增生,棘突线是否有一条直线上。侧位片能观察到颈椎生理前屈曲度,曲度是否减小以及反弓向后情况。斜位片可观察到椎间孔狭窄情况,特别是钩椎关节与突关节是否骨质增生。张口位能观察到齿状窦位置,从而分析寰枢关节是否存在半脱位情况,过审、过屈能分析颈椎稳定性情况。有相关研究表明:颈椎椎体后移超过3-4mm,椎间成角为12°表示颈椎不稳。

2.3.2 CT检查

实施三维重建能将椎骨显示出来,特别是横突孔退行性病变、旋转以及寰枢椎退位等情况。

2.3.3 核磁共振检查

颈椎间盘后突出、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后纵韧带病变软组织损伤均可检查出来,从而分析颈椎椎骨退行性骨关节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治疗方法

3.1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优势为:可改善周边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量,提高炎性物质的代谢,缓解机体疼痛感,调节局部结节,降低椎间盘压力情况。

3.2 针刺疗法

针刺可达到舒经活络的效果,调节机体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与血管痉挛情况,机体血液循环畅通可改善眩晕情况。针刺穴位有足三里、百会、凤池、太阳、合谷等穴位。一般治疗12-15天左右机体不适症状会有明显改善。

3.3 牵引治疗

对颈椎实施牵引治疗可增减椎间隙,调节小关节紊乱情况,改善椎间盘内压与脑部供血不足情况。但,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牵引配合其他方法治疗,疗效更加理想。

3.4 小针刀治疗

头颈部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局部韧带与肌肉出现粘连与痉挛情况,这会影响其稳定性,从而导致小关节出现挤压、血管迂曲、组织痉挛,加重机体疼痛与眩晕情况。小针刀治疗可改善软组织挛缩情况,恢复力学平衡,进而消除机体不适症状。

3.5 穴位注射治疗

对凤池、百会以及大椎穴位进行注射治疗,可达到通痉解挛活血化瘀的目的,此方法的优势可直接接触病灶,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每日进行一次治疗,治疗50-60天可有效改善机体眩晕情况,提高生活水平。

3.6 手术治疗

颈性眩晕患者的神经根与脊髓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这会降低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症状,手术可调节神经与脊髓压力,降低局部水肿情况,促进炎性物质循环及时排出。还可以改善韧带与肌肉痉挛等不适情况,调节小关节紊乱,提高颈椎生物学稳定性,改善机体眩晕症状。

3.7心理护理

对疾病发展流程、治疗措施进行简单的介绍,安抚患者的负性情绪,从而提升其诊疗配合度。工作人员对患者病史、心理状态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从而评估其心理问题,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从而改善其负性情绪;让其对眩晕症疾病有一定认知度,只要患者提高配合度,不仅缩短检查时间,还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保证预后效果。

3.8 健康教育

指导其适当的运动、饮食、用药。让眩晕症患者多食用含有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瘦肉、鱼类等,不可食用过于刺激的食物和油炸性食品,禁止吸烟喝酒,不可饮用浓茶。眩晕症发作急性期可给予患者镇静药物,调节机体血液循环。此外,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耐心、细心的检检查引导,调整体位,让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5]。

4 小结

眩晕疾病发作会导致机体处于天旋地转情况,甚至还会发生恶心呕吐以及冒汗等情况,眩晕症疾病以反复发作。现代工作压力大,老龄化加剧以及久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颈性眩晕发生率递增,这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精神状态。所以,选择正确的方法对颈性眩晕进行诊治有着重要意义。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案尚不明确规定,这样可对疾病实施多方位、多角度的诊疗。颈性眩晕诊断有一定复杂性,需同心血管疾病、耳源性眩晕等疾病进行区分。对疾病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作出有效的诊断,节省医疗费用。医疗技术持续性进步与发展,对疾病的诊断会更加先进、简单。

参考文献:

[1] 于慧,韩晶,谭奇纹 . 针刺睛明穴对颈性眩晕患者椎 - 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初步观察 [J].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0):1-3.

[2] 刘方铭,王寿兰,张燕 . 等 .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新方案的临床研究 [J]. 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3):24-27.

[3] 薛明新,陶琦,万兴 .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J]. 中医学报,2011,26(12):1531-1532

[4] 李曙明,张银刚,邱裕生,等 . 旋转位 X 线片对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9):1615-1616.

[5]薛睿,申勇,王林峰,等. 伴交感神经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切除后纵韧带的早期疗效研究[J]. 中华骨科杂志,2013,2(33):105-110.

基金项目名称:浏阳市中医医院科研基金:超微针刀扇形斜刺法对颈性眩晕患者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和随机对照研究

项目编号:LY2017A21

论文作者:张作鹏,杨华琴(通讯作者),黄俭峰,寻晓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  ;  ;  ;  ;  ;  ;  ;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新进展论文_张作鹏,杨华琴(通讯作者),黄俭峰,寻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