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林昊翊,周志洪,何思熠

信息化技术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林昊翊,周志洪,何思熠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地铁运营里程持续增加,成都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通升级,带动其他商业、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从而推动城市发展实现质变。本文基于信息化技术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地铁运营;应用研究

引言

预计2020至2030年的十年建设期内,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望达成1.5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公共产品的原则不会改变,即便如香港地铁,其票价随可实现波动,但仍有公共事业属性限制,故轨道运营主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亏损的,以物业经营辅助轨道经营模式将成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

1我国轨道交通行业运营情况

行业整体均处于亏损状态,利润主要依靠政府补助。根据2018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基本财务水平测算,平均运营成本23.8元,而平均收入水平为17.2元,南方城市虽然运营成本下降明显,但全国范围来看轨道运营收入普遍不足以覆盖运营成本。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呈现规模经济特征,线网效应可有效增加客流量及运输效率,但要求整体线网规模水平,北上广深具有明显优势,二线城市规模增长需要较长培植期,整体来看,我国轨道交通线网效应尚不具备明显拉动收入能力,运营成本无有效降低方式,而定价方式和票价水平短期内不会有重大改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将为各地方政府造成日益加重的债务负担。在目前的行业运营背景下,轨道交通行业如想摆脱依赖财政收入的弊端,必须要着眼于经营模式转型,采取混合收入来源模式,参考世界轨道交通运营成功案例,以车站收入、轨道沿线物业发展、地铁上盖综合经营等模式带动收入来源的补充,拓展物业经营板块的良性发展。香港地铁作为全世界少数几家盈利的轨道运营公司之一,其物业经营辅助轨道运营的经营模式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城市轨道运营公司的转型参考。

2信息化技术在运营管理方面的运用

第一,推进信息化科研项目实施。推进基于智能运维的设备健康设备在线监测总体标准研究及平台试点项目,特别是在办公系统上的运用,办公系统为地铁的正常运营提供强大的物流支持,办公系统的一举一动影响地铁的运营。在办公系统中应用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系统可以加强地铁资产的整体管理,提高金融系统的管理质量,并优化企业的资产配置。二是开展数据中心优化。开展云平台及数据中心IP地质规划等,提高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提高地铁运营准备、调度、维护和乘客服务等各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第二,线网资源共享。开展设备健康研究,随着规模的扩大,地铁对设备性能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及时高效的监测设备性能是地铁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应用信息化技术,特别是对地铁通信系统的健康情况进行监测非常重要。信息技术应用程序可以根据不同的通信要求分组,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特定的通信内容,减少对无效信息的干扰,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引入高级信息通信设备,您可以提高通信质量,增强对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实时传播信息,同时查询信息。

第三,开展信息化推动地铁服务提示研究。加强信息化新技术研究运用,从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现状、信息化项目开始着手。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了监控系统,实现了地铁运行的综合实时监控。地铁监控系统由地铁站监控、地铁内部监控、设备监控、运行状态监控等多个方面组成,信息技术可以提高监控效果,从而有效地确保地铁的安全和顺利运行。自然环境、设备状态等多种因素会影响地铁的运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监视系统可以有效地监视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和预处理安全风险,从而确保乘客服务的质量和地铁的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信息化技术在运能提升方面的运用

(1)通过控制中心云数据,优化列车行车组织交路,压缩上线列车数量。当发现列车供车能力不足,且新车还未调试完毕时。运营公司可以根据客流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特性,组织线上列车开展大小交路混跑。在高峰时间段的高峰区域,增开小交路列车。这样既节省上线列车数量,又能满足客流需求。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地铁都有采用这种交路模式。当然,行车风险也会随之增大,乘客的搭乘便利性也会下降。

(2)通过运营生产系统,优化列车检修模式,压缩检修列车数量,减少检修停时。当出现列车供车能力不足时,可以采用“均衡修”、“分散修”等先进维修模式。当运营公司在积累一定的车辆部件平均故障时间后,可以考虑采用该方法,以节省列车检修停时,提高列车投运率。

(3)通过乘客服务信息系统,密切关注客流变化,以保证有充足的运能,满足客流增长的需要。

(4)通过运营安全管理、内部管理、外部服务系统,规范车站管理制度,卡控施工安全关键点,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严格规范人员和物资进出制度,严进严出,将不确定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针对前期进出人员众多且复杂的情况,如进入人员有携带任何物资,则还必须登记《物资进出登记表》。当人员需要离开车站时,如有携带物资,则必须到车控室登记,当当班值站判断需带离物资不属地铁资产后方可开《物资放行条》,离站人员凭《物资放行条》到值班保安处,待保安核对《物资放行条》与进入时登记的《物资进出登记表》内容一致时方可放行离站,否则及时与车控室联系。全面卡控施工安全关键点,确定重点监控对象,有针对性完成监管根据重点任务、作业人员等实际情况,确定本班重点监控对象。重点监控对象包括关键时段、关键作业点、关键人员、关键环节等,关键时段包括交接班时段、下半夜作业时段等,关键作业点包括线路、端墙内设备房等作业点,关键人员包括思想情绪波动人员、业务水平偏低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人员等,关键环节包括高空作业和动火作业等。在关键时段,值班站长应加强巡视,谨防出现施工负责人不在现场,施工人员人数随意变动等情况;在关键作业点,值班站长应认真确认施工结束后线路(现场)是否出清;对关键人员,在施工开始前值班站长应做好安全教育,施工开始后要加强巡视,发现违章行为及时制止和批评教育,并让其留下保证书留底;对关键环节,在请点前应主动询问是否需要登高或动火,如需要则检查其证件齐全后才予以请点,施工开始后值班站长要加强巡视次数,确保施工人员有穿戴好防护再施工,做到真正有力的监管。

结束语

地铁将给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空间。有学者认为,人的生活主要分布在居住空间、工作空间和公共空间等三个空间,要提高城市生活的质量,必须让“第三空间”发挥更多作用,让市民在私人生活、工作时间之外享受更多公共生活空间。成都不断扩容地铁线路,提高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也形成了许多交通枢纽节点。单纯依靠人为的管理,目前以无法满足线网运营的需求,此时信息化技术在地铁运营过程中的应用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但信息化技术在地铁运营中发展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我们花更多的精力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鹏翔.南宁地铁三号线下穿既有一号线盾构隧道施工措施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4):61-62.

[2]马云东,孙佳君,王洪德.基于OWA-AHP和熵权法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9,40(04):86-91.

[3]李新,史庆国,张凯安.地铁组合式空调机组在非空调工况的节能方案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14):169-171.

[4]庞婷.地铁运营安全标准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5]张立.信息化技术在地铁运营安全控制体系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6(09):132-134.

论文作者:林昊翊,周志洪,何思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  ;  ;  ;  ;  ;  ;  ;  

信息化技术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林昊翊,周志洪,何思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