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24
摘要:生态系统退化比较重要的表现就是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反过来也会加剧当前生态系统退化的情况。治理水土流失比较重要的途径是生态修复,其与传统的封山育林仍然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为了能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工作,让其持久、健康的进行,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优化作用;
1 简析生态问题现状
生态环境退化主要指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或者是过度利用导致生态系统结构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生产潜力衰退、土地资源丧失等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过度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使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这些都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使得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多,甚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从我国每年的水土流失面积与土壤流失量来看,总量是十分惊人的,且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得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治理水土流失,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体上来说,水土流失呈减轻的状态,强度不断下降,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水土流失。但是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使得总的水土流失格局并未发生变化,甚至部分地区因为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强度,应重点遏制水土流失。
2 生态修复理论基础
生态修复主要指通过生物、工程技术以及生态方法,改变或者切断不利于生态系统进化的过程或因子,并配置以及优化内部和外界的能量、物质等,以此实现生态学恢复或者进化的目标。从生态修复的主体来分析,其主体以自我修复为主,指在某一个限定的区域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其自身调整达到生态群落修复的效果。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指对水土流失区域进行人工辅助以及管护,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自然界自身的修复功能,达到改善生态的目的,进而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并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这属于良性发展模式,也能将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调节功能发挥出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主要是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愈功能,以此达到平衡、健康的状态。
3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制度标准和相关规范不完善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尤其是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这不仅阻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对于人们的生活也有不良的影响。在这样背景下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扶持政策来进行生态修复工作,但是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且治理时间较晚,因此,生态修复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与此同时,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但是水土保持的相关制度和标准并不完善,对于很多问题的要求并不明确。而且在措施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这导致了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的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
3.2 生态意识的推广力度不足
目前,生态修复的相关技术已经在很多地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但是对于生态意识的推广力度还不足,很多地方生态修复的观念不强。首先,很多地区的工作人员不重视生态修复的问题,甚至有一些人认为水土流失问题并不是主要问题,生态系统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其次,很多地区虽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生态修复,但是地区的居民对于生态修复的意识不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这使得生态修复的效果不好。最后,很多生态修复项目的单位误认为环境治理工作就是水土保持,没有考虑到整体的环境特点,同时由于生态修复的技术有限,从而造成了生态修复效率不高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生态修复技术不高
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推出,虽然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很多地区的修复效果也比较好,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形地貌的种类比较多,因此,从全国的范围来看整体的生态修复效果并不好。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修复技术水平比较低,使用的修复技术只适用于普通地形的生态修复,而对于特殊地形来说效果并不明显。这造成了生态修复的局限性,如果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水土的二次流失。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对于特殊地形地貌的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也不够,在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的时候,没有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4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建设中发挥的优化作用
4.1 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水土流失问题与人们的活动联系十分密切,而水土保持工作也是由人们组织开展的,因此人们在生态修复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及生态修复的认识水平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遏制人类活动中的不良行为,如此也能有效的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并能提高其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在实施生态修复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接受了新的理念,且在探索生态修复技术的过程中,人们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正是因为人们思想上的变化,提高了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
4.2 提高植被覆盖率
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会对当地的绿化效果产生促进作用,也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后,植被的覆盖率迅速增加。据相关调查表明,大部分城市的覆盖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3至5层,取得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除此之外,也有利于预防洪灾,使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解除了生态系统承受的超负荷压力之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以及自我组织作用明显得到增强,减轻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4.3 取得了明显的保土减沙效益
通过对比近几十年来不同时期水土流失数据可以发现,在实施生态修复之后,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呈减少状态,且保土减沙效益也逐渐得到提高,土壤侵蚀模数逐渐下降,在防护区之内的作物产量逐渐提高。
4.4 完善加强国家政策
要想取得较好的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效果,应首先制定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制定的生态政策并没有取得较好的落实效果,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因此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同时要对相关部门进行培训与监管,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执法监督政策,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要制定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措施,尤其是对项目建设来说要加强监督与管理,提高执法效率,如果发现人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4.5 推进科学建设工作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尤其是水土保持工作来说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操作,这样才能避免后续问题的产生。具体来说进行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时需要对地区降雨量、土壤类型、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才能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从而选择更加适合的生态修复技术。比如对于腐蚀的土壤和储水能力较弱的土壤,要采用增加植被覆盖率的情况来解决;而对于盐碱化严重的土地,则需要通过改良耕作、使用改良物质等方式来解决。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因此,要充分调动公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使人们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来,从而促进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应看到生态修复的积极作用,并将其落实到位,以推动生态建设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铁大梁.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 (25) .
[2]戚世强,张芳.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 (7) .
论文作者:董阳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生态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工作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效果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作用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