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县中医医院外科 四川冕宁 615600
很多人都认为手术是西方的属于西医的,事实并不是如此,其实中医也有手术,而且在历史上尤其扁鹊、华佗的那个时代在中医的外科手术一直远远超过西方的手术水平,一直到公元1800年之前,中医的外科手术水平在世界都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后来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让我们国家故步自封,才使中医手术落后于与蓬物发展的现代外科手术,形成天壤之别。以至于在现代手术成为了“西医”的标志,让很多忘却了中医手术。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手术。
一、中医手术
据史书记载,在原始社会当人类受到创伤时,就会用草药和树叶等包扎伤口,不仅可以拔出体内异物,还能压迫伤口已到达止血的目的,再之后慢慢发展到利用砭石、石针等挑开化脓的脓包排脓治疗脓肿,这些就是最原始的中医清创、止血和小手术等外科治疗方法。
二、古代常见的中医手术
在《周礼》《内经》《五十二病方》《诸病源候论》等古书中记载了在古代尤其是隋唐时期中医外科手术达到很高的水平,中医可以熟练地开展外科手术,其中最为常见的中医手术有:剖腹术、断肠缝合术、血管结扎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术等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手术中医手术,比如:鼻息肉藏除术、痔疮截除术、骨科手术、婴儿脐带断截手术、婴儿先天性肛闭锁开通手术,气管缝合手术等,还有利用用汞合金来补牙的手术,还有在美容方面的手术,比如兔唇(裂酒)修补手术等。
三、中医手术的历史
(一)考古发现
经考古发现,最早在5000年前中国就已经有开颅手术了。2001年有大汶口文化遗址的考古人员在整理发掘出土的人骨标本时,发现在这个头骨顶部略靠后的位置存在一个圆形的缺口,该缺口的直径约为30mm,经过许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研究论证后认定这个圆形缺口应该是人工开颅手术造成的,这就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开颅手术实例。而且在唐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存在有锡子、剪刀这种常见外科手术器械,在宋代文物中也发现有玛瑙刀出现。
(二)古书记载
春秋时期《山海经.东山经》中记载了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针,是当时切开脓肿的最有效的工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周礼》《内经》《五十二病方》《诸病源候论》等古书中对中医手术也多有记载。
(三)中医外科手术器械的发展
随着中医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器械逐步发展起来,从最原始的石刀开始,用于手术的器械逐步发展为大匕、中匕、小匕、柳叶刀、过肛筒、弯刀乌龙针等各种适用于人体各部位的刀具器械,可以用手术所治疗的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
(四)麻醉药等
在中医手术中,对于现代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止血、消毒等问题在中国的医学史籍上也有很多记载。在《三国志?华伦传》书中记载了中国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的所来,在《世医得效方》也详细的记载了所用的麻醉药量与所造成的效果之间的关系。
四、中医手术的观点
中医手术讲究扶正祛邪,中医治疗一贯坚持着“祛邪不伤正或少伤正”的原则。自古正邪相争,邪强则必伤正,中医认为对于人体来说也一样,只有邪去方可正安。
(一)“祛邪”
所谓的“祛邪”就是采用局部手术的方法来祛除对人体有害的组织器官,来维持该患者整体的脏器经络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对于脓肿的切开引流、局部病变如阑尾炎和胆囊的切除等,这些手术都属于去除病灶,即可以减少机体的损害,又可以起到一个客观确切的“祛邪”作用。
(二)“扶正”
中医有很多手术并不需要祛除人体的组织器官,比如伤口的清创缝合即可以停止身体气血的外泄,又可以防止外邪从伤口处入侵体内,可以起到一种卫外固本的作用;像肠粘连松解术、肠道肿瘤的切除术、胆道结石的取出术等手术对人体可以起到一种行气疏通的作用,像消化道大出血、腹腔脏器破裂出血等采用手术进行抢救可以起到一种回阳救逆的作用,这些作用对人体来说都相当于“扶正”的作用。
然而无论是那种手术都会伴随着给身体带来损失气血的可能,对身体有所伤害。从古至今中医也都很重视这一点,“祛都而不伤正,祛实不伤断”也正是古代外科工作者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这一想法与现代医学大体一致,讲究及早治疗,更好的保护未损伤的器官组织。以上内容就是中医手术观,希望可以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医手术,让大家能够正确的认识中医手术,而不再误以为手术只是属于现代医学。
论文作者:金恩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手术论文; 中医论文; 外科论文; 外科手术论文; 作用论文; 周礼论文; 脓肿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