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论文_彭慧姣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论文_彭慧姣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过水坪镇中心小学 421600

摘 要:我国的素质教育现今已经成为学校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财富,是本民族昌盛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落实,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能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正确的导向。本文在新课改这样的大背景下,以传承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融合为目标,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更为普适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近年来社会上兴起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小学语文教学应顺应时代变化,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重视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此提高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加深爱国情怀。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以语文教学为媒介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保证语文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每个教育阶段都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语文教师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担。从语文学科当中学习各种简单的古诗词、文言文以及现代优秀篇章,在文学熏陶中提升语文国学水平,有助于让学生形成“真、善、美” 的人文价值观。传承国学经典就是延续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将国学经典引进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传承传统文化,这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体会周恩来的理想和抱负,并横向对比不同时期不一样的爱国情怀。

2.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人修养、学识都处在储备阶段,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增强自身感性认知,构建有深厚基础内涵的人文理念,为今后学习更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中可以学习到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身临其境中领悟传统文化。古诗中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优美诗句,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哲理。通过语文教师的讲解,加深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奠定坚实的知识体系,有效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1.对汉字进行深度而不失有趣的挖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从汉字下手进行有深度但不失有趣的挖掘,能够让学生们对中华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小学生有效吸收传统文化智慧。汉字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宝藏。每一个汉字都会包含一个故事,代表着一首诗,带领学生挖掘汉字文化的背景也是逐渐认识和了解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努力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们对汉字的情感。例如语文教师可以把甲骨文的“日、月、山”等字挑出来,让同学们看看汉字的演变过程,从而提高学生们对汉字的探索之心,让学生喜欢上汉字,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其他传统文化。

2.开展国学课堂,以国学传承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承载着圣贤的思想光辉,其人文价值是中华民族不可放弃的精髓,学习国学经典不仅有利于厚重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精神的沉淀,还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国学的内容中蕴含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的道德情操、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是每个中国人的立身之本。例如在上课文《草船借箭》时,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播放《草船借箭》片段,或是通过一周的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大致学习了解《三国演义》基本内容梗概,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特点之后再对文本内容进行学习,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国学水平。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累积,不能为某一篇文章而学习经典,而是应该在长久的传承传统文化中具体了解国学经典。

3.在课外阅读中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生认知能力还在发展的阶段,而阅读是学生探究世界的一种渠道。阅读量的多少能够决定学生知识面的宽度以及广度,对课外读物的理解程度更是决定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因而,课外阅读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并非只有能提高语文成绩的读物才是适合学生们阅读的,课外阅读不是一种提升学习成绩的工具,而是培养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个人素养的渠道过程。语文教师应在小学阶段的不同时期,对学生们进行不同的课外阅读教育,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有效积累大量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例如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伯牙绝弦》一文,作为一篇短小的古文,不同层次学生们的掌握能力不相同,这时语文教师以主题相同的课外文章为引,切入到课堂学习,能让同学们更好、更快速地领悟《伯牙绝弦》所表达的“知音”情。因而课外阅读不仅仅能快速帮助同学们进入课堂学习,更能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结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丰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骄傲,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长久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语文教师的不断引导,对中华优秀文化有认同感,并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深层发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并将其发扬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刘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教研视点,2016,(07)。

[2]蒋丹 新课改下国学经典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基础教育论坛(中旬刊),2018,(01)。

论文作者:彭慧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论文_彭慧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