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论文_刘健,于春泳,张雪松

(山东五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 261061)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能源问题也不断制约着当前人类发展的脚步。当今的时代,人口增加速度不断加快,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幅员辽阔,能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资源量却极低,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电能作为不可缺能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智能电网的建立能够保证电力供应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而电力工程技术的介入,能够加快智能电网工程的建设速度,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对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电网建设

1智能电网的概述

1.1智能电网的含义

智能电网的概念最先由美国提出。为了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将智能电网作为核心建设工作,以推进其他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保证经济稳健运行。美国能源部《Grid2030》中谈论了智能电网,即“一个完全自动化的电力传输网络,具有控制与监视每个电网节点、用户的功能,确保从电厂至用户这一输配电过程中的所有节点之间的电能与信息能够实现双向流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测量与传感技术高度集成于物理电网中形成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的目的是保证电能的质量、电力供应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满足环保的需求,顺应当前电力市场的发展,充分满足客户的电力需求,提供客户清洁、经济、互动的电力供应和电力供应的增值服务。

1.2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特点

我国的智能电网概念,既包括长久发展的需求、现实因素的影响,还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口数量日益增长,导致天然气、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人均储量严重不足,且能源分布不均,能源消耗中心和能源分布中心不一致,因此发展智能电网是我国的重点任务。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智能电网的骨干网架是特高压工程,应建设以东北、西北电网为发送端,华东、华中、华西为接收端的同步电网。此外,需大幅提升智能电网大范围内的配置能力和资源优化能力,做到各级电网协调共存、共同发展,实现直流、交流互联,加大新能源的投入力度,创建清洁电网,同时关注电网的自愈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智能运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发展基础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共同组成了我国的智能电网。另外,智能电网的建设涉及到电力电子、传感器、网络通信等多个电力工程技术的运用,因此可推动材料、能源和信息等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2.1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电力工程技术的作用,是在用电过程中保证电网每个环节供电量的稳定性。不同产品和设备需要的电力电源不同,主要类型有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恒频以及变频电源。电力工程技术能够保证各个电源电力供应的平衡,保障设备的正常运作。通常,蓄电池充电源为直流电源,这种电源虽然是外带电源类型,但是在充电过程中能够使变电所运作。交流电源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化操作时,要转化的电源是高频电源。因此,要根据产品设备的不同和使用环境进行区别。智能电网的电源能源要保证其固定的输出频率和稳定性,才能保证用户使用电量达到正常的使用标准。要充分利用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谐波抑制技术和无功补偿技术,保证电量的稳定性,使输出频率规范在规定的范围内。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电力工程的要求越来越多。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更新设备和部分装置,替换或换代落后的设施。其他国家在对电量耗损较大或电量过大时选择直流电传输,我国为了能更大力度地传输电能,保证电量的最少耗损和频率稳定性,采用闸管变流装置充当整流阀结构,在减少电量耗损的同时,增强了运输电量的最大容量,最大化地节约资源。利用逆变闸进行配电可以减少电压的不稳定性,保证电压频率均衡,保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电压造成的各种事故和停电状况,以提高用户使用感受。当公司电力的电压出现不正常波动产生停电状况时,可能会造成其他区域整体停电或者威胁人的生命安全。更新输电方式后,电力设备能更好地保障公司电压的稳定性,提高电力和质量,保证人身安全和公司效益。

2.2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近年来,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兴技术,是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能将一些几乎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并运用电网进行运输。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需要,高压输电量变得越来越多,从而造成能源的大量使用和浪费。清洁能源减少了社会资源浪费,保证了电网的正常供电,保障了输出电能的稳定性。这类电能可以将其他能源电源进行隔离,保证各个资源的排斥性降到最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主要应用于交流电网络中,如果在智能电网的使用过程中加入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要对电网的网格和系统进行检查和分析,保证电网电能的隔离效果,保障电量输出效果。另外,使用过程中要结合电力通信技术,分析和处理电网中的数据和通信数据,从而保障智能电网的敏捷反应,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2.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现在的电流类型由于设备不同、使用环境不一致各不相同。我国主要专注于直流电的使用,但是输出电量时很多环节需要转换为交流电,要求智能电网在电力转换方面做一些技术性的建设。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相关问题,它的输电范围覆盖率更大,对一些偏远地区和地形不适宜地区的供电都可以做到输出频率稳定。我国电能大量储存在经济发展不完善的西部,可以重点利用西北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将西北部的能源远距离引进到发展快速的东部,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

2.4能源转换技术

我国能源众多,却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很低。由于社会发展导致能源消耗过量,能源紧缺,因此使用新的替代能源会大大缓解国家压力。智能电网的建设随着未来的不断发展要进一步扩大,运用光伏发电技术进行电量传播。我国现期的能源转换技术还不如国外,应该引用先进技术,根据国情改进和更新我国的电网建设资源,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进行电网建设。

结束语

电力工程技术是智能电网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技术,保障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电源作为社会发展最基础的资源,在社会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社会进入爆炸式发展阶段,我国人口基数压力使得电力能源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因此电力工程技术必然应用在智能电网中。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力工程技术将继续跟随社会的脚步,为社会提供更稳定、更安全的电源。

参考文献:

[1]Macdonald M,Freeman A,Szpuszta M.ASP.NET4高级程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2]宋彬彬.电费回收信用等级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8.

[3]张宁.浅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7,23(5):42-43

论文作者:刘健,于春泳,张雪松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论文_刘健,于春泳,张雪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