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转玲
(成都市青羊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配合系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系统化护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①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在予以中医穴位敷贴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中药穴位敷贴;系统化护理
本次抽取4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中药穴位敷贴配合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4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43-72岁,平均(57.4±13.2)岁,病程7-65个月,平均(36.4±15.3)个月。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学》;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肺胀诊疗指南》。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经呼吸门控定量CT、GM试验诊断确诊;③思维清晰,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结核、肺癌等疾病;②合并严重循环系统疾病;③合并免疫功能性疾病;④近期使用过影响肺功能的药物;⑤过敏体质。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取炙白芥子、延胡索各30g,甘遂、细辛各15g,半夏20g,丁香5g等药物,将其研成粉末后,倒入适量鲜姜汁调成糊状,制成1cm2大小药饼。选取肺腧、心腧、膈腧、膏盲、大椎、天突、足三里等穴位,常规消毒后,将药饼贴于所选穴位上,并用胶布固定,4h/次,2次/周,持续治疗6周。
1.2.2 护理方法
(1)生活起居护理:
居住环境宜冷暖适中,温、湿度适宜,空气疏通。禁止有刺激性烟尘,吸烟者,劝其戒烟。顺应四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免外邪侵袭,导致病情加重。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
(2)膳食指导: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为主,摄入适量无机盐,鼓励多饮水,多吃新鲜果蔬。烹饪以炖、煮、蒸等,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餐不宜过饱,忌辛辣刺激、过咸、过甜、油腻食物。随证制定膳食方案:脾肺气虚者,应进食健脾补肺食品,如山药、肌肉、核桃、胡萝卜等;脾肾气虚者,应进食补益肺气、肾气食品,如木耳、桂圆、羊肉、牛肉、黑芝麻、枸杞子等;肺肾气阴两虚者,应进食益气养阴食品,如蛋类、鲜藕、牛乳、老鸭、银耳、雪梨等;盗汗者,应进食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等,鼓励多饮淡盐水;腹胀纳呆者,应进食益气消胀食物,如山楂、炒麦芽等。
(3)皮肤护理:
穴位敷贴容易导致局部皮肤出现小水疱,一般24-72h后小水疱可自行吸收,若水疱较大,应用碘伏进行消毒后,应用无菌针头将水疱刺破后,抽出疱液,最后于局部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水疱吸收结痂后会出现瘙痒症状,告知患者这是正常症状,叮嘱其切勿用水抓挠,以免引发感染。
(4)情志护理:
多与患者交流,评估其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了解其心理问题,应用合理的方法如疏泄法、安慰法等给予心理疏导。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嘱咐患者亲朋好友多关心、爱护患者,使患者顺情解郁。
(5)康复指导:
首先,行呼吸功能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全身呼吸操锻炼,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其次,行运动训练,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再次,行自我按摩指导,按摩穴位包括印堂、迎香、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最后,行耐寒训练,如入秋后开始用凉水洗脸等。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观察: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症状评分标准,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喘息、气短、咯痰。各症状采用0-3级评分制,满分12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②生活质量观察: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CAT)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其评价指标包括病情控制、爬坡/上楼梯、日常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睡眠、精力,评分0-4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值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
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单项评分及总评分明显比治疗前低(P<0.05)。
2.2 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
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为(21.26±4.27)分,明显比干预后(30.64±2.99)分低(t=11.522,P<0.05)。
3 讨论
祖国医学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归于“肺胀”范畴内,缓解期时患者脾肾肺均虚损,故临床治疗以活血化瘀、健脾补肺肾为主[1]。有学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中药敷贴腧穴可疏经通络、补气活血、祛邪扶正[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将炙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半夏、丁香等中药制成的药饼敷贴于腧穴,可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目,提高免疫球细胞浓度,纠正体液免疫紊乱,促进炎症吸收,减轻慢阻肺症状[3]。本次41例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下降,证实了中药穴位敷贴的重要作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故我院制定了系统性干预方案,包括生活起居、膳食、皮肤、情志及康复训练等,实践结果显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上升,提示系统化护理有利于改善预后。
综上,中药穴位敷贴+系统化护理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龙文英.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肺肾气虚证)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 05(13):108-109.
[2] 陈跃辉.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 14(11):92-93.
[3] 舒金堂, 吴君华. 三伏穴位敷贴、固真保元片内服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8):38-40.
[4]汪小云, 胡婉梅.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 2018, 33(6):538-540.
论文作者:孙转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穴位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疾病论文; 中药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