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拯救经纪公司吗?_再贷款论文

我们应该拯救经纪公司吗?_再贷款论文

该不该拯救券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券商论文,该不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上周开始,一场拯救券商的运动在证监会、中央银行、汇金公司的主导下渐次展开。

6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将考虑对申银万国和华安两家证券公司提供再贷款。央行表示,这是为了“支持证券市场稳健发展,推动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

但此举一出,市场普遍流传,接下来将会有12家创新类券商甚至50家规范类券商都获得央行提供的低息再贷款作为流动性资金,每家获资金额大约从十几亿到五十亿不等。

据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央行并没有决定到底给多少家券商提供再贷款,但是央行曾经“试探性地公布了一下”,表示“初期的再贷款金额是200个亿,计划动用600亿-1000亿元。

“600亿确实没有明确说过,是我们自己算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向记者表示,“我们估计一家拿50个亿,那么12家是600个亿。但是这个数字肯定不是特别准确。”

接下来,汇金注资银河证券的消息更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6月14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证实“经国务院批准,拟出资对银河证券进行重组”,并表示注资重组是为了将银河证券建设成为资本充足、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

汇金方面拒绝向记者透露向银河证券注资的时间表和具体金额。据一位消息人士透露,银河已经拿到了15亿元,并且这项注资是逐步的。

央行和汇金拯救券商的行为,包括证监会在内的救市努力,客观上得到了不错的效果。6月20日,上证指数重回1100点上方,最终收于1115.62点。深证综指上涨3.1%,收于271.46点。两市超过90%的股票上涨,26只股票涨停。

当天,证监会推出了包括宝钢股份、长江电力在内的规模庞大的第二批42家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名单。

但业界和市场对央行、汇金的援手表达出了截然不同,甚至针锋相对的观点。大部分券商认为市场给券商的环境太恶劣了,国家“不救不行”。而一些学者则认为期待公共资源拯救自己的那些券商,简直是“逻辑混乱”,央行和汇金在这场拯救中不过充当了“出纳”的角色。

券商救赎之路

事实上,不惟今日,在中国股市15年的发展史中,券商业一直是个动荡不安的地方。

上海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发祥地之一,其三家地方性券商也是早期中国证券市场地方势力的代表,它们分别是万国证券、申银证券和海通证券。

在1995年2月的“327”国债期货交易中,当时风头最盛的万国证券一次性亏损20亿元之巨,草草结束了它的“王国”之梦。此后,在地方财政的鼎力挽救之下,万国被并入上海另外一家地方性券商申银之中。这就是现在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

而海通证券到2002年底,其资本金已经达到87.34亿元,成为全国资本金最大的券商。但其最新年报却反映出与其庞大规模不相称的财务状况。

除此之外,1992年年底由中央政府直接鼓励成立的三家老牌券商(华夏、南方和国泰)是市场上另一股引人注目的力量。从其原始注册资本(都是10亿的注册资本)以及其主要参股股东的实力(当时的四大专业银行是这三家券商的主要大股东)上,都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寻常之处。

但十年后,这三家券商先后陷入困局。北京市政府正在为亏损严重的华夏寻求重组;1999年8月,国泰证券与君安合并时,上海市地方政府为这次合并注入了18亿元的资产,光现金就达到14亿元。

到目前为止,中国早期成立的大牌券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问题,更不用说那些处在行政资源更加贫乏的省份的地方性券商了。但即便如此,被清盘的券商依然屈指可数,且均发生在近一两年的时间内。这一状况与国有券商仍属行业绝对多数不无关联。

在过去多年时间内,券商的国有性质使其很少忧心自己的命运,因为每到危难之际,政府总是充当了最后保护人的角色。

据《财经》杂志最新报道,因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中国结算公司向结算参与人收取的结算备付金以及结算保证金(俗称“两金”)出现巨额透支,最高限额为30亿元的结算风险基金也已经消耗殆尽,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数次动用再贷款,用于解决中国结算公司的流动性问题。

而现在,更多券商在等待着央行再贷款和汇金注资的援助手段。他们对于这些手段的理解逻辑是:与其善后不如治病,通过援手把券商的资产状况改善。一旦股市恢复稳定上涨的话,很多不良资产也会转化,券商的窟窿就会大大减小。

券商们还为此举出了很多理由,如券商稳定即意味着市场稳定、券商业务因市场低迷无法正常开展、股权分置改革需要券商参与等等。

“国家给银行补了多少钱啊,现在拿个一两千亿出来救救市,算算总账还是拿得多赔得少——是从资本市场拿了一万亿走的。我们券商总得活吧。”一位券商人士显得很是不平。

拯救之争议

目前央行和汇金公司尚未公布更多的注资券商名单以及注资金额。但市场普遍认为,即将接受注资的“12家券商”,即是证监会从2004年1月到现在分5批公布的拥有“创新试点资格”的券商。它们分别是:中信、中金、光大、东方、广发、国信、招商、长江、国泰君安、东海、华泰和海通。

“一般券商融资有15%的利率,成本很高。而再贷款几乎没有成本,所以这笔资金对券商非常非常重要。”国泰君安发展研究部分析师梁静说。

市场一度传言,上述券商中相当部分已经在申请,甚至获得了央行的低息再贷款。但央行官员上周四澄清说:目前还没有一家券商拿到贷款,而贷款利率将高于市场流传的0.9%和2.2%,并且贷款期限也不是长期而是一年。

两年多前,央行高层曾经表示:再贷款只用于买棺材而不用于治病。虽然6月12日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拟对两家券商提供再贷款支持,但是支持有两个大多数券商都难以满足的前提:经营正常且无违规记录。

得到汇金援手的银河证券,则是在2000年由原四大银行下属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合并组建而成,直接隶属财政部,注册资本45亿元。银河的资产中相当一部分是接收四大行的信托投资公司资产,在接收的时候这些资产没有打折,而是百分之百算股份。

招商银行高级研究员陆磊博士认为,汇金注资银河证券,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是合法的,“银河证券是国有独资企业,作为股东,汇金担负着化解风险和危机的责任。不过拿出来的是人民银行的钱,所以应该考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

汇金公司是我国三家国有银行的大股东。汇金总经理谢平表示:“汇金是一家准政府机构。”作为纯粹的控股公司,汇金只负责控股、派出股东,不从事商业经营,基本职能是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职能。

“汇金对银河的责任无非就是重组和破产——破产就是承担资本损失,重组意味着进一步注入资本。”陆磊说。

问题是,汇金到底需要注入多少资金才能够挽救银河呢?对此汇金方面拒绝透露具体数字,另外多位证券界人士则估计这笔资金在45亿-50亿之间。业内评价,银河虽然是标准的国家队,但是现在其净资产是负的,流动资金极度匮乏。

汇金副董事长汪建熙曾在公共场合指出:“股市只能自救,不能老是要靠政府救市。”但有评价说,虽然负责管理外汇储备的中央汇金公司对平准基金持否认和反对的态度,但是此番对银河的出资,与平准基金又有何本质区别呢?除了银河,汇金还打算向其他券商注资吗?

对此诘问汇金方面保持了沉默。

反对拯救券商的人士表示,央行在提供再贷款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悖论:如果这个券商必死无疑,那么央行的注资则意味着损失——全体公众的损失;如果券商通过注资以后可以挣钱,为什么私人资本不能去完成这项任务?

“这不是600亿还是1000亿的问题,关键是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某著名投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对记者表示,“亏损到现在,这些券商都没有净资产可言,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有没有可能建立一种更加好的机制,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钱。”

当然,从证监会到央行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的救市,使得市场变得好一点,让指数上升吸引更多的公众投资者进来,建立市场信心,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难道他们不认为市场是理性的吗?”这位经济学家反问,“在理性预期的情况之下,这些想法都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在整个市场的体制性弱点没有根本改变之前,恐怕很难指望公众投资者进来。”他认为,虽然公共资源的投入是资本市场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这个改革不是花钱去救券商。

汇金公司在这次拯救行动中始终未正面发表过观点。该公司一位高层对记者说:“有的时候,政策的制定执行未必会按照经济学的逻辑走。”

链接

四类券商的不同命运

中国证监会从去年开始确立分类监管、扶优汰劣的思路,并陆续于去年8月13日和今年4月19日公布了“创新类”(A类)和“规范类”(B类)券商的评审办法。

目前已公布的拥有“创新试点资格”的券商分别是:中信、中金、光大、东方、广发、国信、招商、长江、国泰君安、东海、华泰和海通这12家。这类券商属于无风险券商,他们一般拥有强有力的股东背景,并且长期规范经营。

“规范类”(B类)券商据悉将有50家左右,这类券商被业内称为“病虎”,有过风光的过去,但现在背着沉重的包袱,包括中央和地方级的证券公司,而以后者居多。

C类和D类券商的评审标准尚未公布,但业内一般认为C类券商属于具有较强的地方政府背景,但境况窘迫。而D类券商可以说是“三无”券商:无股东背景、无资金实力、没有未来的小型券商,他们基本上处于被关闭的边缘。

标签:;  ;  ;  ;  ;  

我们应该拯救经纪公司吗?_再贷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