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记华 四川省盐业学校 643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原有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意义出发,重点分析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现状,探讨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163-01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职学生求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明确地达到一个岗位的目标,胜任一个岗位的需要。在当前职业学校中,相当一部分学校都以创办密集型劳动人才的模式办职业技术教育,其教学模式和结构还不适应密集型劳动人才的培养需求。特别对于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由于电子技术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仅能使学生完成低层次的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看来,深化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当今世界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这就要求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能力。鉴于以上所述实际情况,我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过硬教师团队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校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人才,特别是在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骨干,充实实践课程教学队伍;对在校教师进行再次培养,每年选派2人以上专任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增强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通过深造和业务进修的方式提升教师学历层次,仅08年就选派15名专业教师到省内省外参加培训,提升教师自我能力素质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另外我校还和企业建立了多个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起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稳定渠道,做好教师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轮训工作。
二、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曾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了理好的贯彻这一精神,我校的电子专业主要围绕基本操作技能、产品制作技术和产品设计维护能力等方面安排教学内容,包括专业课程及实训环节,制定针对培养职业关键能力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改革方案,邀请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将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挂钩,开展岗位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科学技术含量高的实践性教材,不断增加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数量,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与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联系不大,学生理解领会教材感到十分困难。因此对于教材必须做出适当的处理。
一方面针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弱,以及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操作性工作的客观实际,在组织教学时,理论要求应适当降低,要避繁就简;多讲宏观的东西,少涉及微观的分析;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尽量少做。例如在进行二极管的教学时,应以讲清二极管的特点、功能,应用及注意事项为主,对其内部PN结的形成过程,载流子的运动规律等微观内容要略讲,甚至不讲。
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中应“以分立电路为基础、以集成电路为重点。”分立电路是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学习时,电子技术必须从分立电路的学习开始,建立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基础的分析方法。但也要看到,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已日趋广泛。为使学生所学不与时代相脱节,就要重视集成电路这一先进产物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重点选择几个典型的集成电路;如555电路,着重介绍其外部管脚的排列规律,分析其宏观功能和典型作用。
四、优化教学手段,创设新型课堂
首先,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易于接受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鼓励教师重新组织、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学生更容易地从课堂中形象生动地获取专业知识。目前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达35%。
其次,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方便的优点,注重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开设虚拟课堂。如建立了一个老师与学生公用的公共电子信箱,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教案、课件、通信线路方面的照片等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我测试和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再如,向学生推荐了一个“通信人家园”的网上栏目,在上面可进行有关通信线路技术方面的交流、讨论,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普遍提高,能力也得到锻炼,学生们也普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当然,随着新形势、新问题的出现,相应的教学改革也必须同步进行。总之,作为电子专业老师,应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勇于改革,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晖.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1):123-124.
[2]高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电子世界.2012(8):18-19.
论文作者:杨记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电子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专业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能力论文; 中职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