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科技企业全球营销要素分析&基于CGMS模型的探索性研究_市场营销论文

我国高科技企业全球营销关键要素剖析:一项基于CGMS模型的探索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科技企业论文,要素论文,模型论文,关键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全球并改变着整个世界,作为这股浪潮的主导力量,高科技企业备受关注。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制造业产品的增长速度大约只有不到3%,而高新技术产品增长速度为6%。特别是1995年以后的十年中,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每年递增都在10%以上,是同期制造业增长速度的三倍。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科技产业也呈现稳健快速的成长趋势。2005年,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技术产业规模达到3.3万亿元,增加值近8000亿元,占GDP5.2%, 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③ 尽管如此,从高科技产品出口结构看,大部分属于代加工或贴牌生产。也就是说,除了华为、④ 联想⑤ 等为数不多的高科技企业外,能真正与国外实施全球营销战略的高科技跨国公司相提并论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凤毛麟角。况且,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及其格局中,我国高科技企业明显处于加工生产等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环节。顺应高科技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全面提升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战略,逐步实现向高科技产业链上游的研究开发等高附加值层面的渗透和延伸,已经成为我国高科技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本文运用全球营销战略模型(CGMS),选取在国内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IT、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企业为调查样本,对其全球营销战略与内外部关键影响力因素关系的机理进行了一项探索性的检验,找出制约我国高科技企业提升全球营销战略表现的瓶颈性因素,据此给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一、模型及指标体系

影响高科技跨国企业全球营销战略表现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以往,国外学者虽然在有关跨国公司全球营销战略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积累,⑥ 但在适用于中国跨国企业的全球营销战略方面的研究仍属空白。CGMS模型承袭和发展了Zou和Cavusgil的GMS模型[1] 框架和逻辑思路,结合我国高科技、一般制造业、服务业等五个行业的110家具有典型企业所进行的样本调研,⑦作者在“中国跨国企业全球营销指标创建与测度及其战略制定和实施策略”[2] 中,结合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环境、自身条件和战略水平,创建了适用于中国跨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研究的CGMS模型(图1)。

图1 CGSM模型

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是对以往国外学者对全球营销战略表现和内外部影响力因素之间关系的零散指标的讨论成果进行了梳理汇集,[3] 在此基础上,基于所创建的CGMS模型,整体开发了一整套指标(表1),大大超越了国外学者在使用单一指标时的局限性,⑧ 有利于把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影响力因素进行系统的归纳梳理,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因此,本文尝试性地借助CGMS模型,对制约和影响我国高科技跨国企业全球营销战略的关键影响力因素和瓶颈给出分析。

表1 内外部影响因素测度指标

资料来源:根据吴晓云,“中国跨国企业全球营销指标创建与测度及其战略制定和实施策略”整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72028)研究报告2005年

二、模型的理论基础

关于CGMS模型理论基础的讨论,应该追溯到GMS模型构建的理论逻辑。Zou和Cavusgil在讨论有关跨国公司全球营销战略模型(GMS)的论文“一个扩展的全球营销战略的概念模型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中,提出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y Organization Theory:IO)和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RBV)能够解释全球营销的影响因素、战略表现和业绩之间的关系。[1] “产业组织理论”重点关注外部市场,认为跨国公司应该重点识别公司战略的外部驱动力,而且认为公司的业绩水平是由战略决定的,即外部市场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公司的战略行为,进而决定业绩,公司的战略和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对业绩将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4] 在“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中,竞争优势被看作是公司通过提供低价的无差异产品或消费者愿意支付高价购买的差异化产品而获得更高业绩的表现。[5] 战略被看作是公司对外部的产业环境和市场驱动力的谨慎应对,而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公司战略获得。[4] 该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外部市场或产业环境向公司施加了某种压力,公司必须采取应对行动。成功地针对这些压力制定和执行战略的公司将获得生存和发展,而那些没能够成功应对的公司将注定失败。[6] 因此,根据IO框架,公司战略是业绩的主要决定因素,公司战略的主要驱动力是外部市场。

“资源基础理论”则主要用公司内部的资源来解释战略和业绩。[6] 该理论认为,公司内部的组织资源非常重要,是公司战略和业绩的决定因素。[4] 支持者提出,不同公司战略资源的不同决定了最终业绩的差异,这里的“资源”是广义的。Barney将内部组织资源定义为由公司控制、并能够用来制定和实施战略以改善效率和效果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公司特征、信息、知识等。[4]Porter 认为,最关键的资源是那些优先采用的、难于模仿的、不易替代的、在公司内部比外部更有价值的资源。[5]Parhalad和Hamel则使用“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一词来概括这种内部组织资源。[7]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的框架,公司的竞争优势存在于公司控制的、不可移动的战略资源所构成的、固有的复杂系统中。[4] 战略被看作是公司有意识地平衡其拥有的特殊战略资源而采取的行动。[7] 因此,公司竞争战略和业绩的主要驱动力应该是公司的内部资源。同时,RBV 理论不仅认识到公司的有形资源对于公司业绩的重要影响作用,而且着重强调公司无形的能力和资源的重要作用,[6] 例如组织文化和经验都对公司的战略活动和绩效产生影响。

国外学者从产业基础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两个重要视角对GMS 模型理论基础的讨论,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由于CGMS模型是GMS模型的承袭和发展,因此, 对其理论基础的讨论同样适用于CGMS模型。

三、量表设计与样本选择

量表设计及数据分析主要是在CGMS模型的二级变量层面进行,如图1所示,CGMS模型中战略表现(Y)分为五组二级评价维度:市场进入(Y1)、营销组合策略标准化/适应性程度(Y2)、全球市场参与度(Y3)、组织结构和价值链特点(Y4)以及全球竞争活动整合(Y5);内部因素(V)分为综合实力(V1)、市场导向(V2)、管理导向(V3)、组织文化(V4)和组织能力(V5);外部因素(U )分为市场因素(U1)、技术因素(U2)、成本因素(U3)、竞争因素(U4)和环境因素(U5)。由于本文重在研究影响我国高科技企业全球营销战略的关键因素,以寻求提高全球营销战略的途径,故对战略表现维度和业绩关系的指标不再列示。

针对二级变量下的每项测度指标,开发设计了相应的具体问项,为产生更高的区分度,问项采用李科特9分量表法(1表示完全不同意,9表示完全同意)。 测度这些变量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已经得到了国外诸多学者的验证支持,为了使量表能够最大限度地适用于中国企业,就具体指标问项的内容、语义、格式等,我们与中外跨国公司负责国际经营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以及熟悉全球营销研究的有关学者进行了多次访谈,对问项进行了调整,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最终形成了现在所使用的问卷量表。⑨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升和指导我国高新科技企业基于全球化战略思维的跨国经营战略,在样本选择方面,我们最大限度地锁定那些相对国际化水平高,从事跨国经营时间长、海外投资实力雄厚和具有比较丰富跨国经营经验的高科技企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查询《中国企业管理年鉴(2004)》,中国商务部发布的“2003年中国出口额最大的200 家企业”、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进行排名的“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2004年第18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名”,依据海外资产比率、海外销售比率、海外生产比率、海外利润比率和海外雇员比率等指标,最终确定23家高科技企业作为调查样本。之所以样本容量很小,是因为中国具有严格意义上全球营销特征⑩的高科技企业的总体数量非常有限,样本的可获得性相对偏低,这也是中国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现状的真实写照。

问卷调研方式主要通过实地访谈和电话调研的方式,为保证数据收集的可靠性,被调查者由样本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总裁、总经理、战略规划经理、市场营销经理)完成,在被调查的23家高科技企业中,回收有效问卷16份,(11) 回收率69.7%。16家的样本数量对于本文所使用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来说,技术上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要求样本容量个数多于解释变量的个数,而研究所涉及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解释变量个数均不超过五个,所以现有样本的数量在统计上是符合要求的。另外,为弥补样本数量和实证研究方法本身的不足,我们还对接近半数的样本企业进行了深度访谈,以结合个体情况对问题的性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12)

四、数据分析及其结论

本研究中拟通过建立战略表现与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模型(如表2所示),找出影响战略表现的关键因素,使用的软件为SPSS11.5。在进行变量间的关系分析之前,根据CGMS模型中不同层级的指标体系及利用AHP 层次分析法得出的各级指标的权重,根据表3所示的加权计算模型,确定各个二级变量评价值。

表2 战略表现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

表3 二级变量加权计算模型

注:i从1到5;α[,i]、α[,t]、为相应指标权重;V[,it]、U[,it]为各维度的测度指标

具体分析步骤,首先是对五组内部解释变量(V1,V2,V3,V4,V5)分别与战略表现综合值(Y)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大R[2]增量法进行多元逐步(Stepwise)回归分析,(13) 最终进入多元回归模型的两组变量为:综合实力和组织能力。根据最终建立起的多元回归模型(表4)可以看出, 模型整体显著(P<0.01),并且综合实力和组合能力两组指标均通过了t检验,两组变量总共解释了战略表现水平93.2%的差别程度。检验结果说明,对于中国高端高科技企业而言,综合实力和组织能力两项内部因素对于其提升国际化战略水平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接下来是对外部因素五组变量分别与战略表现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只有竞争因素U4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竞争因素与战略表现呈现正线性关系,其余四组变量与战略表现的线性关系均不显著(P值大于0.05),因而没有必要再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同时,也说明相对其它外部因素,竞争因素是我国高科技跨国企业全球营销战略水平的关键影响力因素。此结论与目前高科技产业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也非常吻合。因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知识产业从一开始就以全球市场为目标,提供能够满足全球顾客普遍需要的标准化产品,并通过在最广泛的市场——全球市场上的大规模销售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产业全球化必然导致竞争全球化。鉴于上述基本结论,我国高科技企业正在愈来愈多地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由此,决定了我国高科技企业要学会用全球化的视野来分析自身的特点和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考虑资金、人才、网络和自然资源的配置,确定公司及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定位及其区域布局和经营战略等问题。

表4 战略表现与内部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下显著*

表5 战略表现与外部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下显著

五、关键影响力因素剖析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能够甄别出对我国高科技跨国企业全球营销战略水平具有关键影响力的若干因素,即外部的竞争因素、内部的综合实力及组织能力三个关键要素。为弥补样本数量和实证研究方法本身的不足,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接近半数的样本企业进行了深度访谈,以结合个体情况对问题的性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14) 二是对竞争因素、综合实力及组织能力所属的指标,测算出均值。显然,这样能够加深对关键影响力因素的理解,利用均值数据,可以对三个关键影响力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表6是三个影响力因素的均值数据。

1.综合实力因素分析

从表6中看,在以9分法为基准的评价中,高科技样本企业综合实力的分值为5.4719,反映所处相对较弱的综合实力水平。其中有五组三级指标的评价值在6以下;“品牌优势”指标的平均数衡量刚到5。从检验的方差、最大值、 最小值等数据特征看,样本企业的综合实力情况存在一些差异并呈较为复杂的情形。下面讨论有关综合实力的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表6 关键影响力因素均值数据分析

第一,资金瓶颈问题(5.6875)。高科技企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和高回报的特点。我国高科技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战略过程中,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这类典型的全球产业中,资金短缺或匮乏对我国IT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市场上产品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发展潜力等若干重要的领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我们认为,造成中国高科技企业资金瓶颈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现有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体系不够健全,比如风险基金管理体制、海外投资创业基金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等。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资本市场。企业自身也应主动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多种融资手段,积极进入全球资本市场,争取更大资本支持。

第二,缺乏高水平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5.5000)。高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由于产业本身技术、管理等的快速变革,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会一直保持旺盛的势头,由此决定了人才储备战略在高科技企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但从获取的调研数据和分析结果看,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人才资源状况并不乐观,多数样本企业缺少在海外经营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储备。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人才吸引、激励和维系机制不健全,对员工的培训和投入计划不规范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等是造成我国高科技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和人才资源匮乏的根本原因。

第三,研究开发力量薄弱(5.5625)。主要问题是R&D投入强度(15) 不足, R&D投资主体缺位,技术引进缺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①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和规模经济效益是高科技产业的典型产业特征,R&D 投入强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科技产业发展后劲。②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高科技企业来看,其R&D来源主要是通过发达\规范的金融资本市场实现,投资主体来自不同的社会资本方式。而中国高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则非常有限。R&D 资金来源过多地依赖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科技项目的立项,由银行贷款和政府政策导向的贴息实现。③对于国外技术引进的消化能力和再创新能力相对较差: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方面资金投入的比例平均为1∶5,中国仅为1∶0.08。(16)这种过于依赖引进,忽视消化和创新的“一招鲜”模式也是导致中国高科技企业技术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缺乏品牌优势(5.0000)。此项指标测度值最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①我国相当一部分高科技企业由于过度追求规模经济,走低成本的扩张道路,因而忽视了产品质量管理和质量的提升。②高科技产业具有典型的全球特征,决定了品牌作为高科技企业与其各国终端顾客联系和互动桥梁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中国相当一部分高科技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等原因,只能选择产业链的下游,即国外品牌贴牌生产,所直接面对的是拥有终端品牌的厂商,面对终端用户在品牌号召力方面几乎是零。③在品牌方面资金投入短缺、渠道模式选择不适和渠道拓展力度不够以及各种管理上的问题也是影响我国高科技企业在海外市场品牌建设和品牌拓展的主要原因。

第五,企业体制基础方面的问题(5.5000)。我国高科技企业存在的一系列企业内部问题的根源其实都可以追寻到现代企业制度上来。调查显示,样本企业普遍存在着产权模糊等中国企业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产权明晰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最重要的前提,在以智力资源为主导的高科技企业更是如此。

2.组织能力因素分析

从表6看,高科技样本企业组织能力测度综合评价值为(4.4375),与相关测度值比较,总体水平最低。

第一,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4.6875)。要保持组织内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有相应的组织学习机制和组织创新机制作保障。虽然我国高科技企业通过先进技术引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加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但是,如果在体系上缺乏实现高科技企业内部“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组织”的保障,我国高科技企业就无法实现持久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真正实现高科技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性突破,内部学习和创新机制的有力支撑是不可缺少的。

第二,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能力也亟待提升(4.0625)。要求高科技企业组织内部具备完善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分享和传递畅通的渠道和管理体系。这对于我国高科技企业实现较高水平的国际化战略至关重要。如果母公司和各子公司以及各子公司之间没有高效率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分享系统,技术创新不能得到充分传递、分享和对主要产品线的渗透,高科技企业的创新优势就会大打折扣。高科技样本企业在“信息分享和传递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管理和沟通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并缺乏完善的体系;二是信息技术平台还不够完善,针对信息共享平台的软硬件投资还不够。

3.竞争因素分析

高科技产业特征决定产业竞争越来越多地基于全球化层面展开,产业全球化带来了竞争的全球化。从表6可以看到,样本企业体察到的行业全球化趋势分值达到8.4375,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达到6.8750。这意味着,即便作为本土企业也要承受外来竞争的压力,在进入和参与海外市场的竞争中,也不只是与当地公司争夺市场,竞争对手主要来自其它跨国公司。对此,我国高科技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中国拥有世界1/4的人口,并作为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大国,市场所呈现的高成长性令人瞩目,特别是电子通讯市场作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跨国公司争夺的重要市场领地。虽然这种态势早已出现,但随着时间推移将愈演愈烈。近年来,中国国内电子通信产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下滑,诺基亚移动、摩托罗拉和联想等著名IT企业也相继出现产值上升,利润率下降的现实是对全球市场竞争的真实写照。因此,中国高科技企业面对的全球化竞争会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在本土市场与越来越多、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的竞争;二是到海外市场参与全球市场竞争。高科技产业领域第二种全球化竞争的主要趋势是一种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竞合关系”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国家与国家之间、各跨国公司之间在高精尖技术开发、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日趋活跃。对于年轻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来说,充分认识和理解全球高科技产业领域竞争的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通过发展适当的海内外市场国际化战略、主动适应全球IT等高科技产业的新特点和主流趋势,是实现自身本土化优势及后发优势的重要途径。

六、研究结论及管理建议

1.研究结论

基于GMS\CGMS理论模型,就其外部产业环境因素和内部资源基础条件而言,跨国公司全球营销战略的基本趋向,及其进一步对全球营销战略业绩和财务业绩的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在GMS模型的一般抽象意义的讨论中,两者的重要性程度很难区分。但在将GMS、特别是CGMS模型应用于不同行业的跨国企业全球营销战略的实践时,这个抽象模型被赋予新的内涵。具体来说,CGMS模型在指导我国高科技企业的跨国经营实践方面得到的结论是,提升全球营销战略的主要影响力因素或瓶颈性要素,主要受到企业内部资源条件的制约。在影响和制约我国高科技企业全球营销战略的内部影响力因素中,对跨国经营战略产生重大影响的是综合实力、组织能力的整体滞后。因此,我国高科技企业应该在研究开发、海外高水平复合营销人才培育、品牌建设和学习创新体制等一系列关键内部资源条件方面进行整体优化和系统提升,这是我国高科技企业由较低层次的国际化战略向更高水平国际化乃至全球化战略发展的坚实基础。

2.管理建议

本研究是在全球营销领域的一项重要的探索性尝试,即基于我国高科技企业国际竞争地位和海外经营现状,提出一系列全面提升和改善制约我国高科技企业国际化战略水平的关键性内部影响力因素,使其能够适应外部全球化条件。

第一,构建与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和相关的金融衍生工具。首先,就高科技企业一般发展规律而言,在其成长和相对成熟的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融资模式。以股权融资为核心的复合型融资,应当成为高科技企业成长阶段的主要选择。处于此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在相关产业和市场领域已形成核心竞争力和相关的战略资源优势;随着管理经验的积累,管理经验曲线下降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充分显示。此时,一般视其为向海外市场拓展和扩张的最佳时期。通过内部融资和资产抵押融资等方式,就资金数量和资金可使用的期限都是远远不够的。相对而言,通过证券市场实施的股权融资方式却是最充裕和有利的。同时,这必须和高科技企业良好的海外市场战略拓展乃至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当然,内部融资、资产抵押融资、专业银行投资和通过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进行的债务融资和由其衍生的相关金融工具也不失为重要的补充。其次,信贷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多种金融衍生工具是高科技企业在成熟期融资的主要选择。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的高科技企业,经营风险几乎全部释放;稳健的经营和稳定的利润回报是阶段企业获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源泉。另一方面,高科技企业进入成熟或相对标准化发展阶段后,一般已经具有比较雄厚的资产规模,可抵押的资产较快速成长阶段显著增加。总之,巨大的资产规模和经营风险的释放,使债务融资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大大增强。当然,除上述讨论的两种融资模式以外,还可以灵活地通过证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或可转换债券、增发新股、新股配售等其它金融手段和金融衍生工具。

第二,发展和完善中国高科技企业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经营人才的管理机制。我国高科技企业实施海外市场战略,急需一大批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具有全球化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具体实现途径有: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整合复合型国际化经营人才。首先,在海外市场,通过“国际人才实现本土化”与“本土人才实现国际化”的双重途径,最终实现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海外市场战略对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其次,结合高科技企业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以及科学技术生产力市场价值的转化过程长期性的特点,建立和完善适应自身特点的复合型激励机制,不同层次人才实施薪酬、奖励和股票期权在内的多种激励方式的结合;再次,创造适合于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科研环境和文化氛围,以最大限度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实践证明,和谐的企业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体系是高科技企业吸引、凝聚人才最重要的源泉所在。

第三,发展和完善适合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多重技术创新模式。首先,建立适合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以自我投资、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体制。譬如,华为自成立之初到现在成长为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模式。在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的研发上,华为累计投入40亿元人民币,使其成功跻身于全球3G领域的第一阵营。通过坚定不移地对自主创新的长期稳定高额投入,形成了华为较强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对其海外市场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其次,通过与跨国公司进行战略联盟、技术并购、国际技术合作等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使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较快的提升。我国高科技企业还可以通过寻求产业内部的战略联盟、并购和国际合作方式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与劣势互补,特别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寻求向技术创新、研究开发等重要产业链上游延伸和快速扩展的重要管理途径。

第四,建立信息、技术和管理等资源共享的学习型组织。从各种技术、经营和管理等资源的获取途径,从广义上说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追加资本投入的方式获取,对任何一个公司而言,相对于海外市场发展机会所追加或新投入的资本数量总是处于短缺的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资源增量获取的另一种主要途径是在组织内部建立科学、完备的资源共享和传递机制,实现组织现有资源效益最大化。中国跨国企业就此方面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条件来说,与国外跨国公司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为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竞争,建立信息、技术和管理资源等在组织内分享和传递的学习型组织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第五,提升中国高科技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全球营销战略水平。具体实施步骤是:一是“全球营销理念先行”的原则,即在我国高科技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指导思想、视角和层面上,应该充分考虑并体现全球营销的理念,学会和把握在全球化理念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二是“渐进式”的原则,即以渐进式的方式为中国高科技企业设计国际化和全球化雏形的海外市场战略。从国外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演变轨迹看,全球化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即由采购、研发和生产等个别职能的全球化和营销组合某一要素的标准化,发展到现阶段相对更加成熟的几乎产业链中所有环节的全球化和营销组合各要素的标准化以及营销管理过程的标准化。鉴于渐进式的逻辑思考,以及中国高科技企业所具有的后发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地汲取和借鉴国外跨国公司实施全球营销战略演进中的经验和教训,发展适合中国高科技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全球营销战略和相关的实施策略和管理方式。

注释:

① 2005年,吴晓云主持“中国跨国企业全球营销指标创建与测度及其战略制定和实施策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72028),提出“中国企业全球营销战略理论(CGMS)模型”,包括三个基本部分:内外部影响因素、战略表现和经营业绩。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科技发展和技术贸易司,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对外贸易现状http://kjs.mofcom.gov.cn/column/db_22.xml,2004—12—31。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火炬中心, 科技兴贸“十一五”规划,http://ctpep.chinatorch.gov.cn/notesmode.asp?id=775,2006—3—17。

④ 华为公司已经进入了亚太、欧洲、北美等主要区域市场,2005年上半年华为海外市场销售额达到24.7亿美元,占公司全部销售业绩的62%。

⑤ 联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员工。通过联想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⑥ Jain(1989)、Yip(1989)及Zou和Cavusgil(1996)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三个有关全球营销的战略模型。2002年,Zou和Cavusgil提出的“扩展的全球营销战略概念模型(Global Marketing Strategy:GMS模型)”,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全球营销战略影响因素、战略表现和业绩的关系。

⑦ 调研的目标是寻求那些国际化程度相对而言最高、处于国际化经营第一梯队的中国跨国公司,因此选择了六个参考变量综合考虑作为样本筛出的标准,即企业总资产规模、总销售额、海外销售额、产品或服务进入国家的数量、海外分支机构的数目、海外直接投资建厂的数目。

⑧ 这个问题要辨证地看,在解决微观或局部问题时,单一指标是很重要的方法,它可以深入和细化。

⑨ 由于篇幅所限,预调研及量表信度效度检验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⑩ 区别于出口营销和多国营销。

(11) 虽然样本数量只要16家,但是仍然支持这项探索性的研究,原因如文中所阐述,这里再做申明:1.样本可获性差,这是中国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现状所决定的;2.经严格筛选的样本具有非常高的代表性,其中包括华为、中兴通讯和联想等已经取得良好海外业绩和真正实施全球营销战略的高科技企业;3.探索性研究的开展及对我国高新科技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提升有重要意义。

(12) 我们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中兴通信有限公司等近十家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的总部进行实地访谈,主要以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总经理、市场总监等)作为访谈对象。

(13) 据一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按照判定系数R[2]的大小,将V5、V1、V2、V3、V4依次纳入多元回归模型,通过观察模型整体的拟合优度的变化,找出最优的多元回归方程。

(14) 我们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中兴通信有限公司等近十家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的总部进行实地访谈。

(15) 强度=R&D经费/产品销售收入,主要反映了企业自主研发的投入强度,是企业最重要的创新投入指标。

(16) 中国科技信息网,走我们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www.sme.gov.cn.2005—12—05。

标签:;  ;  ;  ;  ;  ;  ;  ;  

我国高科技企业全球营销要素分析&基于CGMS模型的探索性研究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