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充满活力的初中数学课堂论文_王宪成

打造充满活力的初中数学课堂论文_王宪成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不仅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要在教学中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真诚面对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学习兴趣;活力;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可是,枯燥乏味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丝毫体现不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望而生畏。新课改犹如一股春风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应该树立全新教学理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数学课堂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实践舞台。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以一定的问题背景作为自己思维的明确目标,就会促使自己自觉思考,进入新的境界,从而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自主探索寻求答案。比如:在教学“乘方运算”时,为了让学生自己理解乘方的增长速度是极快的,我就让学生估算:一张厚度仅为0.1毫米的薄纸经过折叠20次后有多厚?很多学生认为:这么薄的一张纸,再怎么折叠,又能有多厚,无非几十厘米而已。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厚度比30层楼还高。在这样一种问题背景之下,学生的脑海中疑云遍布,他们对问题答案的渴求无形中就产生了,于是就自主地探究数学现象,获得自己对乘方的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提供给了学生认知冲突的机会,引导学生获得了知识,使学生体验了主动获得知识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拼、剪、折、量、捏、画等活动中,体会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

二、让学生扎根于探索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先出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量出它们的面积,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孩子们在交流中不断发出欢呼声说:“我们已经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我们已经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瞧,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台作交流,探究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是多么的高兴,他们那成功后激动兴奋的样子,真让人感动至极。

三、要让学生参与“做数学”的全过程

我们提倡,学生不仅要在引进新知识、讨论新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在巩固新知识阶段更应主动参与,要参与“做数学”的全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后,我又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块长是35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铁皮(配有出示图),在四个角分别剪去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后,做成一个无盖的铁盒,求这个铁盒的容积。学生看题目后,部分学生很快就说。这个无盖的长方体的长是30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5厘米。我没有急于肯定学生的答案,只要求每个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按题目给出的长度实际剪一剪、折一折,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后。几乎全班学生懂得这个长方体的长是“35-5×2=25(厘米)”、宽是:“25-5×2:15(厘米)”、高为5厘米,体积是“25×15×5=1875(立方厘米)……通过学生操作、观察和分析,不但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四、鼓励竞争,巧设悬念,让课堂充满高昂的活力

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都有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多说鼓励、表扬的话语,少训斥、少批评,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适时采用竞争的方法展开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从每排中选出一个中等偏下的学生作为代表到黑板前做题比赛,我刚说完:看哪一排的代表做得又对又快?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了,上面的学生肩负重任,全力以赴,下面的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为上面的伙伴着急、加油。运用竞赛极大限度地增强了全体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表现出兴致勃勃的学习情绪、聚精会神的思索状态,收到了扎扎实实的效果。

竞赛方式可以在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对易答题采取“抢答”“摆手”“眨眼示意”的方式;对于较难题,采取“小组接力赛”等方式。

数学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将课题转化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地设疑、激疑。例如,在介绍“数的乘方”时,可首先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富翁和一个年轻人订了这样一个合同:一个月内,这个年轻人每天付给富翁10万元,而富翁第一天需付给年轻人1分钱,第二天2分钱,第三天4分……以后每天富翁付给年轻人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期满,猜想一下,这一合同对谁有利?也可让学生想象把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20次后的厚度。

由于这两个问题富有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解决问题的强烈兴趣,全班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凭自己的直觉猜测结果。在学生迫不及待破译答案的情况下,教师及时点题。这样巧设悬念,能尽快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一开始就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兴奋的状态下进入学习的佳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要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愉悦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尹刚,陈静波.《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论文作者:王宪成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  ;  ;  ;  ;  ;  ;  ;  

打造充满活力的初中数学课堂论文_王宪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