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阅读题备考方略探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略论文,文学名著论文,探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目标提出的要求,2007年高考福建卷首次增设了文学名著的阅读考查题,2008年的江苏高考考卷中也增设了“加试题”,将文学名著阅读列入考试范围,旨在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加深学生人文积淀,全面提高其文化素养。
下面笔者仅以江苏卷为例,就文学名著阅读的命制范围、命题特点和应对方略等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文学名著的命题范围
江苏省《考试说明》明确名篇阅读考查内容: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考查范围是推荐阅读名著24部中的10部,2008年和2009年都是以下10部: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巴金《家》、沈从文《边城》、郭沫若《女神》、曹禺《雷雨》、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海明威《老人与海》。其中,中国文学作品七部,外国的三部,体裁涉及小说、戏剧、诗歌。
二、命题形式以及特点
名著阅读相应能力层级是B级,属理解层级,即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出于对试卷长度和学生阅读总量的考虑,本部分试题一般不出现文本,而是直接出现题干;而且只考查三道题,共15分。“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5分),“简答题”共2题各5分。
三道题涉及7部名著,其中选择题涉及5部,简答题涉及2部,所考查的名著一般不会重复,涉及古今中外,且会涉及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文体。
每套名著题会涉及不同角度的考查内容,作者作品常识、标题内涵、创作背景、情节内容、主题思想、著名事件、精彩场面、关键细节、人物特点及人物言行、重要语句、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历史地位等多个侧面,涉及面较广。从这两年《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来看,既有宏观内容的考查,像《女神》的用典艺术,《家》《边城》的内容主题,哈姆雷特、九斤老太和老葛朗台的人物形象,《老人与海》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情节;也有微观内容的考查,特别是细节的考查,像2008年多选题中不正确的C项,赤壁之战曹操败归南郡,并非哭荀彧,而是思郭奉孝,这完全是考细节,不是所谓的名著导读所能解决的,非细嚼文本不可;2009年的试题中还出现了比较类型,D选项中吕布与马超个性对比,就需要考生分析对比整合。
试题由侧重对内容识记的考查,逐渐增加对内容分析的考查,考查点兼顾宏观与微观。可见,文学名著阅读必须通读原著,不能完全以读导读、梗概、问答等来代替原著的阅读。
三、有效阅读备考策略
名著阅读的复习备考,不宜“临时抱佛脚”,而应立足于平时的持之以恒的阅读积淀。在高一、高二就应该对《语文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文学名著逐一通览一遍,并整理归纳为高三作铺垫。在复习备考阶段,相对集中地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阅读和适当的强化训练。
10部名著,内容浩瀚,不可能面面俱到,如何有效阅读应对考试?针对命题形式与特点,我们应兼顾宏观和微观,从以下几个方面积累、梳理和整合。
1.在备考过程中,对作家以及其创作风格、作品标题内涵、创作背景、情节梗概、主题思想这些覆盖整体的知识要有宏观的了解、归纳、识记,并注意高度概括
这些内容是大家对名著的共同看法和形成的共同结论,在一些备考资料、参考书中都有详尽的概括,考生亦可以综合并直接识记。重点把握罗贯中及其《三国演义》、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巴金及其《家》、海明威及其《老人与海》等。
2.对作品的重要情节、片段、细节,与主要人物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细节,则要有比较深入和细致的掌握,并能对其进行评判与赏析在复习的时候对每部作品的重要情节进行整理归纳。比如说《三国演义》,可以关注两次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以及与之有关的具体情节、人物与细节;还可以关注与主要人物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涉及的细节——定三分隆中决策、博望坡出奇制胜、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失街亭与空城计、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等。再比如《红楼梦》中的木石前盟、宝黛初会、黛玉葬花、宝玉挨打、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刘姥姥进大观园、抄检大观园、元春省亲、黛玉焚稿等。
3.对主要人物形象,要熟识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相关故事情节、精彩场景、人物特征性的动作语言、重要语句等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2008年《考试说明》样卷中的题目: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举出一二个细节说明。此类题型针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列举与之相关的情节事件或者细节加以举例说明,这是侧重检测对小说中典型形象的性格内涵的感知。备考中,应加强对主要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归纳识记,并重点遴选能充分展现该特征的精彩章节、重点细节精读鉴赏。
4.在阅读过程中归纳并且识记掌握每本名著的艺术手法,并能举一两个例子简单解说赏析
比如《三国演义》,我们需要了解:它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主要艺术特色:①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②长于描述战争,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③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④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艺术手法的概括性归纳亦可借助参考资料识记。
5.阅读名著要有比较意识
可以比较不同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也可以对同一部作品中不同人物、前后故事情节组织形式等进行比照、分析,求同存异,整合分析形成自己的结论,这样能使你的信息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笔者个人认为这也是深度阅读名著的趋势,比如:试简述《红楼梦》与《家》两部小说情节内容的相似性。
总之,要精读名著内容,理清情节脉络,理解人物形象,牢记作品细节,品味重要语句,把握主题思想,明了标题内涵,掌握艺术特色,并能归纳整合比较,以保证对所要考查的文学名著有较为细致、深入的了解。
四、解题指导探微
熟悉名著内容是顺利答题的基础,了解了文学名著题的命题形式和命题特点,从而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答题要领是提高得分率的保障。
1.多项选择题
从这两年的考题来看,一般选两个错误项。做的时候要逐字逐句认真分析,一字一字地阅读选项表述,关注一些小细节和关键点,千万不能粗心大意,因为该项表述或许就在某一枝节上有错误,同时兼用排除法提高判断正确率。
2.简答题
要审清题目的要求,注意答题角度,并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题干往往会提出一些答题要求。2008年《考试说明》样卷:具体说说《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薛宝钗、林黛玉各有什么样的反应?此题关键词是“具体说说”,“具体”意味着过程完整,事实清晰。2008年《考试说明》样卷: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举出一二个细节说明。“举出一二个细节说明”意味着不能只有“说明”而没有举例,要有细节描写。2009年江苏高考简答题: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概括说说”意味着概括要点、呈现主干,可有的考生详细叙说其中情节,不得要领。对此,我们要吃透题干的含义。如果在没有审清试题要求的情况下,就匆忙作答,很有可能漏掉题目中的重要信息而导致失分。
另外,简答题的表述必须言简意赅,有字数限制的更应特别注意。
3.了解各类“简答题”的解答思路和注意事项
(1)“叙述情节”类型题,应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明晰事件的来龙去脉。叙述时要抓住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突出情节关键部分,不要面面俱到过于琐碎,也不要过多穿插分析、议论。其中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必备要素。
(2)“人物形象”类型题,应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原著情节内容、主旨思想或人物细节进行人物分析,要客观全面、要言不烦。
(3)“比较异同”类型题,解答此类题,抓住题干给出的比较点,以联系的眼光来审视作品,结合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明其异同。如:试简述《红楼梦》与《家》两部小说情节内容的相似性。此题抓住题干中的比较点——情节内容的相似,通过对两部小说整体情节的比照分析,结合故事内容及人物关系,寻找共性归纳整合。
此外,“主题思想”类型题,答题时应结合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对作品蕴含的思想倾向、情感世界等作出客观公正、全面、深刻的分析;“艺术特色”类型题,答题时应从名著的结构布局、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或艺术风格等角度作出精准到位的分析。此两种题型回答时要注意高度概括,覆盖整体,宜在备考过程中、在直接读原著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整合识记。
这两年的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的简答题题型,主要是对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的分析概括,后几种题型尚未出现,但是也应引起重视。同时“品味赏析”类题型也应稍作准备,毕竟江苏省把名著阅读列入高考考试范围才刚刚两年,而其他省市也在待启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