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影像分析论文_谢灵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影像分析论文_谢灵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医院 辽宁沈阳 110179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腹产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的辅助诊断方法及价值。

方法 分析本科室2011年4月-2014年7月,通过超声检查诊断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共6例,总结其主要的临床表现、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

结果 6例腹壁肿块位于皮下脂肪层或腹直肌层,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低无回声混合性包块,大部分内夹杂液暗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无明显包膜,部分后伴衰减,CDFI:块内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呈现低速高阻型。

结论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结合病史及临床症状,对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案,指导治疗以及治疗后随诊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为的身体其它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在盆腔脏器,发生在盆腔外并不常见。但随着我国剖宫产手术数量的逐年递增,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多,成为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子宫内膜的腹壁种植,受周期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笔者对我院行超声检查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跟踪分析,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月经周期变化不同的声像图改变,以及超声对其评估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7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诊断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6例患者,跟踪随访,5例行手术治疗,1例观察,手术治疗已得病理证实。年龄22-46岁,有剖宫产手术史。发病时间距剖宫产手术的间隔时间是6-36个月,均于腹壁切口周围触及疼痛性硬结,硬结疼痛随月经期疼痛呈现不同程度加重,月经后硬结略缩小且疼痛缓解,所有患者剖宫产前均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东软SUNNY38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0.0MHz。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嘱患者平卧位,首先使用低频腹壁探头观察腹腔及盆腔脏器是否存在占位性病灶,然后再用高频探头集中于腹壁切口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连续的横纵向扫描,重点观察记录病灶的位置、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血流等情况。

2.结果

2.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主要表现特征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肿块主要分布于腹壁切口的脂肪层和腹直肌内,均为单发,6例患者,4例位于皮下脂肪层,2例位于腹直肌层。病灶的主要表现是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团块,边缘无包膜,呈浸润状生长,内部属于中低回声,并且会伴有不规则液性暗区,以及斑状或条状的中强回声,部分病例后伴衰减。超声声像图呈现规律变化:患者的月经前期,肿块会出现直径的增大及回声减弱,而在月经后期,肿块会出现直径的缩小和回声相对增强。CDFI:块内血流信号较少,块周显示束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较丰富,呈高速低阻型。

2.2 手术所见及病理:手术中观察到肿块质地较硬,无包膜,外表呈紫褐色或灰白色,和周围组织相粘连,剥离困难,切开后见紫红色的散在小结节。病理细胞涂片见不同分化程度的腺上皮细胞和成簇的菱形间质细胞,即含有子宫内膜腺体和内膜间质以及增生的结缔组织与出血。

3.讨论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对一致的观点是与血逆流种植、医源性与淋巴性播散、体腔上皮的化生和遗传与免疫学等相关,属于良性病变,却有与恶性肿瘤相似的种植生长和转移能力。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外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通常情况下是在实施剖宫产手术以后,只有很少一部分出现在子宫腺肌瘤剥离后,或者盆腹腔的内膜异位症等手术后的远期合并症,剖宫产术后的医源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认为是在剖宫产手术中,胎盘娩出后采用纱布擦拭宫腔过程中,子宫内膜间质等脱落细胞增多,基底层细胞遗留于新鲜切口处,之后在内分泌激素的周期性作用下增殖、分化、剥脱出血,腹壁周围组织纤维化并逐渐扩大,聚集无明确边界的片状硬结。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疼痛的机制可能与腹腔中炎性因子、异位种植病灶出血、盆底神经受累或浸润有关。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是术后半年至3年左右,甚至于10多年后,腹壁手术切口局部出现为随月经周期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并逐渐出现硬结,疼痛的程度和大小多与月经周期有关,经期明显,经后缓解。超声表现随腹壁子宫异位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而略有不同,由于内膜出血剥脱等变化过程均在致密的腹壁进行因而局部逐渐形成不规则的区域性硬结,腹壁异位于内膜处于分泌期、增殖期时超声表现为形态欠规则的低回声区域夹杂有条状或片状中等回声,月经期表现为片状的中等回声、低回声中夹杂液性暗区,CDFI显示其内血流稀少、杂乱,呈动脉型。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腹壁切口出现的疼痛性肿块,根据出血程度和大小随月经周期有规律的变化的特点,结合剖宫产手术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并不困难。高频超声检查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无创、简便、安全、可重复性,还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要求超声医生在熟练掌握其声像图特征的基础上,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尤其要注意病史,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注意与陈旧性瘢痕、陈旧性血肿、炎性病灶等鉴别。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治疗方案,以切除病灶、减轻症状、减少腹壁正常软组织的受损范围为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彭丽芳,王莉莉,唐晖,等.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46-1647.

[2]卢金生,任美杰,宋承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直肌鞘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1):79-81.

[3]乐杰.妇产科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5.

[4]施玲,魏如兰.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4):153-157.

论文作者:谢灵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影像分析论文_谢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