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作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

用文学作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

用文学作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杨扬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诊断教研室

摘要: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诸多改变,与不断变化发展相对应的是其在一定程度上给当前大学生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很多大学生表现出无法适应目前的学习生活,甚至对未来产生恐惧,随即产生各类心理问题。虽然各高校都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教学的内容基本都是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本身,教学效果未必显著,而优秀的文学作品源于生活的同时又高于生活,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蕴含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这无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用文学作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 文学作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当前,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全民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然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其在未来更好地投入社会工作和生活做充分的准备。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的,其不但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心真实的世界,读者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能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这便反映出了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功能性。通过文学作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必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利用文学作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不断积累与磨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克服心理问题,使之拥有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应对当前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

3.组织交流、品读。学生读出细节,谈谈自己的感受。针对该处细节,有不同感触的学生互相补充。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并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爸妈之间质朴而真挚的情感。

一、文学作品心理治疗功能体现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使得人们不断出现焦虑、恐慌、压力过大等情况。长此以往在心理上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在大学生群体当中也成为了常见的现象。而文学作品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对学习者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能够寻找出困扰自己的问题的答案,有效舒缓心理压力,逐渐解决心理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问题,从而使其逐渐走上心理健康的正轨,这便是文学作品心理治疗功能的重要体现。对个人而言学习文学作品能够达到心理问题的自我解救,上升到社会层面则能够对一些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实现有效治疗。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将作者与读者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读者在对作品进行品读的过程当中,能够思考自己当前的现状,文学作品通过文字传递情感与启示,从而有效促进人们身心更加健康的发展。

二、文学作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在文学作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将文学欣赏和文学创作共同落实。学生通过文学欣赏和文学创作,能够释放内心,缓解心理压力,从而逐渐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项目管理模式已逐渐科学化,管理工作日益富有节奏感。实践中,节奏管理的应用,已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对项目实施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建设项目中,从项目构想、立项、前期规划、设计、施工阶段、竣工阶段、项目结算及后期养护等,整个建设周期都需要负责人及其管理团队对项目实施有效的节奏管理。节奏化的管理,可使项目有序开展,利于各参建单位更好地把握项目的整体进程,既规范管理,又提高建设效率。

当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不够显著,究其原因在于课程体系过于单一,不够丰富。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过于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递,未引起学生的共鸣,那么教育效果则微乎其微。因此,高校应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支持,将文学作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心理治疗作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对大学生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创作的年代与当前我们所生活的年代是不同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侵袭,一切的学习和生活都不被干扰,受到充分的保护,与保尔柯察金所处的时代完全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保尔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体会战争年代英雄人物的心路历程的同时能够反观自己,思索自己因何会有心理健康问题,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要直面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文学作品中主人公内心的波澜起伏变化,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创作或者口头描述学习感悟以及对自己的心理影响,发挥文学作品的积极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在文学作品中获得力量,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另外,用文学作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应把握教育细节。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文学作品以更加鲜活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的多层次震撼。如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歌作品,带领学生回顾那段艰难求索的峥嵘岁月,使学生能够真正沉淀自己的内心,思考如何面对自己的“长征”。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阶段性地为学生提供可学习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结合自己的现状进行文学品读,将文学作品给予自身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予以有效的输出。如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感受作者文字背后的或沉默或愤怒,《孔乙己》、《祥林嫂》等人物的命运是时代的问题,同时也与自己的思想禁锢直接相连,从而造成了悲剧的命运,这无不给学生以警醒和思考,是否自身也有孔乙己、祥林嫂的某些特征,利用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在学习、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影响学生的内心,使学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不断反思自己,实现心理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

三、结语

虽然当前大学生面对着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重重压力,但心理健康教育告诉我们在压力的背后往往会激发更大的动力,而文学作品的教育和影响将是生成动力的有效催化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意识到文学作品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研讨教学方法,实现文学作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促进。

参考文献:

[1]徐晓炜.用文学作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

[2]李谷静.文学作品审美赏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干预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7.

[3]蒋萃.用文学作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J].音乐大观,2013(6).

标签:;  ;  ;  ;  

用文学作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