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下,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同时,城市人口、工业化的快速增加与发展,都会导致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空间的不断减少。对此,为了能够使得现阶段的不良发展现状得到有效改善,很多设计者都逐渐重视起了海绵城市概念的引用,希望能够以此来为城市健康、可持续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取得更理想的发展成果。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设计
前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普遍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周围能够拥有理想的绿化建设。而加强绿地工程建设,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更理想的放松、休息空间,也能够使得市政环境建设得到不断改善。在此背景下,通过科学引用海绵城市概念,不论是对城市环境的美化、控制质量的改善,还是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园林绿化设计工作者应给予足够重视。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与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主要强调的就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尽可能取得类似海绵似的总体建设效果,确保城市水资源管理能够呈现出与海绵类似的弹性作用,基于园林绿化可持续设计等方面来促进城市水资源吸纳、释放的自动调节。在具体设计中,要注重“蓄、滞、渗、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生态化、综合化排水等理念的科学引用,真正实现与园林绿化建设、改造逐渐的相互融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实现对城市雨洪、雨污,以及雨水资源的合理防控、合理利用。
二、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园林绿化设计原则
一是,安全性。海绵城市主要是通过对城市内排水系统的优化来改善城市内涝,妥善处理雨水循环。对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引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新建排水系统、原有排水系统的有机整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出真正适合且安全的园林绿化循环用水系统,为城市用水安全,以及市民的正常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生态性。在进一步优化城市用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目的。对此,在建设海绵城市园林绿化排水系统过程中,应对城市生态安全做出提前考虑。在此过程中的一系列设计要始终坚持以低影响开发为原则,最大限度的减少新建海绵排水系统可能给城市中原有湖泊、湿地等一系生态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科学引用来促使城市排水系统的不但改善,真正实现雨水的自然吸收,且经过生态系统净化之后,其雨水也能够实现再次的循环利用,以此来促进生态系统修复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是,可持续设计。为城市发展构建出真正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水循环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为此,在充分保障园林绿化设计安全性的基础上,对雨水收集利用量的进一步提升应给予足够重视,通过对雨水的收集来更好的满足景观补水、绿地用水等方面提出的各项需求。
四是,因地制宜原则。海绵绿化项目的建设地点不能出现随意选择的情况,一定要基于对城市周边不同环境的综合考虑来做出合理选择,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促进神态建设、自然环境之间的有机整合。在此背景下,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来合理进行具体开发地点、途径的选择,也只有充分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才能够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才能够充分满足可持续设计要求。
三、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园林绿化设计策略
(一)城市绿化设计
在选择海绵区域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出对区域的保护,始终坚持以低影响开发为原则,尽可能减少由于各项绿化施工建设而给雨水吸收能力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说,海绵区域的选择是否合理,对工程建设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若区域过大,不仅不利于用水的自然释放,也会给各项建设工作增加难度。同时,施工设计也要结合对城市降水量的充分考虑来选择范围面积相适合的海绵区域,为其规模的科学合理性提供有力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设计地点的土壤情况来提前做好各项考察、分析工作,现在景观设计中对径流量做出合理估算,通过尽可能减少径流量来为地下水提供有效补充。针对美观设计过程中,要对草木、乔木,以及灌木之间的良好搭配做出充分考虑,结合该城市的不同气候环境来进行更适合植物的种植,这样既可以确保植物能够更规律的生长,通过植物群的相互搭配也有助于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实现。在海绵城市背景下,可以加入一定的海绵城市传输设施植物,这些水边植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可以有效增加水面层次,体现自然野趣。这些水边植物的根颈无需浸泡在水中,植物的根系周围的有着充足的水分,在这种环境中适合的观赏草种类很多,不同地方种植的植物均可在水景周边种植。一般来说,都是选用株型优美、花序秀丽的高型观赏草孤植或从植于水体周边节点处。首先分析节点性质、地位及功能作为点缀或标志,能够获得良好的配置效果。
(二)雨水净化系统
海绵城市理念在实际应用中,着重强调的就是雨水的净化,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环节来优化水资源的再利用。而对于园林设计来讲,其作为雨水天然净化的加工厂,在具体设计中,应对土壤、植物在不同方面给雨水带来的净化作用做出充分考虑。针对土壤来讲,其主要是通过渗透来净化雨水的。如,草坪的恰当设计,就能够在土壤下方进行雨水回收系统的搭建,在有效完成雨水收集的基础上,也能够同时完成第一步净化工作,能够为下一步的循环利用提供极大便捷。而针对植物来讲,其大多数都具有良好的净化水质功能,能够将其中一部分的污染物先过滤掉,实现有效、便捷净化。
(三)雨水存储系统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在设计出理想的排水系统之后,就要对储存系统问题做出充分考虑了。有机整合雨水存储系统、园林设计,真正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发展。
首先,针对人工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人工湖的建造来促进园林艺术美感、意趣的不断增强。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人工湖水位的预留来完成对雨水的储存,基于城市排水系统来收集雨水,最后想人工湖中排放。在此过程中,湖中的自然植物能够实现对雨水的自然净化,在保持湖面清洁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雨水冲刷泥沙而给人工湖的美感带不利影响。
其次,集雨景观。针对雨季较长的城市来讲,可以多种植一些适合在湿涝环境下生长的湿地植物,这样可以成为园林景观,也有助于集雨工作的有效落实。在雨水收集系统难以做到储存工作的正常运转时,就可以将雨水排放到集雨景观区,能够发挥出有效的暂时储存雨水的功能。
最后,储水池。对于一些雨水相对较多的城市,若生态园林用水相对较足,就可以顺着水渠,向地下粗水池中排放雨水,在园林中将对应的水渠位置设计好,以此来实现对雨水更合理的二次利用,更好的收集水资源。
(四)道路与径流规划
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要对降雨后,径流走向做出充分考虑,将雨水引入到相应的绿化带区域,以此来最大限度的减少灌溉用水,或者是在道路尽头的凹陷处进行合理绿地景观的建设,加强存储系统的科学构建。若路面污染比较严重,或者是处于具有较多污染物的环境注重,要对渗透路面的布置,以及其他技术的科学引用来通过有效过滤之后,在排入到绿化带之中。
结语:综上所述,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不仅要对海绵城市理念做出科学引用,还要实现对其城市具体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情况的综合分析,基于此,引用更科学、有效的策略方法来对雨水收集、净化功能做出进一步优化,结合实际需求来科学合理的配置各种植物,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城市园林各项功能的顺利落实提供有力支持,才能够将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势特点充分体现出来,才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兴中,林里.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16).
[2]张运昊.试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5).
[3]余怀白.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策略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7,(24).
论文作者:周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植物论文; 用水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