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量分析的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研究

基于定量分析的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研究

张志峰[1]2004年在《基于定量分析的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网上信息发布的随意性给人们有效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相关网站及其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可以为用户对信息的取舍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实现信息的高效利用。定量分析法在本文中的应用,使得对网站的评价更具可比性和精确性。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了网站评价的相关问题,从总体上对目前网站评价的状况进行了总结。进行网站评价,不仅可继续发挥信息服务部门帮助用户选择、利用信息之传统功能,还可通过对相关学科、专业、主题领域内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确定出本单位(部门)最常用的“核心网站/网页”。目前,网站评价的主体从个人和各大学的文献服务机构向多元化发展;评价对象从综合性网站向专门或专业化网站发展;而评价指标则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作者根据网站评价指标的五个构建原则,首先确定网站评价的总体目标,即:网站信息资源和网页信息资源,再将总体目标分解成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然后建立起指标体系,接着应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分值,从而形成评价体系总表,最后建立数学模型,整个网站评价的体系结构最终确立。 在论文的第叁部分,作者应用所建模型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评价。首先利用判断矩阵计算出各级指标的相应权重分值,然后依据评价表的设计指标对各高校图书馆网站打分,从而得出最终结果。可以看出,在选取的二十所高校图书馆网站中,优秀等级,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网站、清华大学图书馆网站等和合格等级,如山东大学图书馆网站、浙江大学图书馆网站等,均为少数,大多数集中在良好等级,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网站、北京大学图书馆网站等。 在第四部分中,作者根据评价过程及结果做出评价的结论。我国目前的高校图书馆网站都兼具传统图书馆与网上图书馆的功能,但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图书馆功能。从建站结构看,整体模式都较为规范,并向标准化和统一化发展。针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整体结构、页面层次、信息内容方面,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徐海霞[2]2006年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可用性分析研究与辅助分析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图书馆网站作为网络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有力地支持了教学科研。但是,当前不少高校图书馆网站缺乏可用性评价体系的指导,存在访问率较低、用户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从整体布局、界面风格到信息内容、服务品质等方面,都缺乏“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或者即使有“以用户为中心”的意愿,却无从下手,以致存在各种各样的可用性问题。鉴于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网站在设计目标、用户群体、信息资源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相似性,本文试图为高校图书馆网站提出一套比较可行的可用性评价体系及其辅助分析系统,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发展、改善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可用性、提高图书馆用户的满意度。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网站用户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网站可用性的定义和内涵,考察了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网站常见的可用性问题,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用户的信息行为、信息需求。然后,本文参考国内外网站可用性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可用性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可用性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和设计视角,并从网站整体、网站信息、用户服务、网页设计、网页导航、网站访问等六个方面,设计了一套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可用性评价体系,即由一系列指标构成的Checklist。 在此可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软件工程的checklist思想,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了一个辅助分析系统,作为高校图书馆网站可用性的评价工具。通过该辅助分析系统,本文对我国西南地区10所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了模拟性评估测试,并对这些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可用性设计作出了评价,提出了建议。

张精理[3]2017年在《基于读者满意度的医学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实证研究》文中认为作为高校中支撑教学与科研的文献保障学术机构,充分满足读者对知识、文献、信息等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的目标宗旨。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发展,电子数据资源在图书馆整体文献资源占比中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高校中的用户也越来越多的使用数字资源,作为数据资源入口的图书馆网站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如何衡量图书馆网站能否满足读者需要以及读者对图书馆网站的满意度,随着电子数据资源的重要性而变得重要起来,而准确的衡量需要科学的测评系统来进行完成。尽管当前也有部分文献对图书馆网站进行了评价研究,但其主要成果是参考商业站点的评价方法,而高校图书馆的非营利性、对用户的不可替代性、服务对象的特定性等一系列特殊性,直接套用商业站点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图书馆网站并非合理选择。本研究借鉴用户满意度模型,结合高校图书馆和图书馆网站的特点,从读者感知的角度提出了影响读者对医学高校图书馆网站满意的叁个维度:资源、服务以及网站用户体验,借鉴用户满意度指数模型等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医学高校图书馆评价指标模型。同时选取某所医学高校图书馆网站作为评价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对模型进行检证。研究证实了医学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读者满意度会受到下述因素的影响:(1)图书馆网站所提供的资源;(2)读者通过图书馆网站所能获取的服务;(3)图书馆网站提供的获取服务所需的信息;(4)图书馆网站本身的用户使用体验水平。其中,资源维度涵盖了纸本资源的OPAC系统、商业化的电子资源以及图书馆自建资源。服务维度涉及到导航服务、个人图书馆等诸多服务项目。网站的用户体验水平涉及到用户对网站的外观感受、反应网站软硬件技术水平的响应速度等技术因素、网站组织以及网站维护和网站交互性等因素。结合上述结论,给出医学高校图书馆网站提升读者满意度的策略:既要重视资源建设和服务建设,同时也要关注网站自身的建设,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站用户体验。

李凌杰[4]2010年在《国内图书馆网站评价方法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参考大量国内有关图书馆网站评价的文献,将图书馆网站评价方法分为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以及综合评价叁类,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最后对各种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评析。

吴育芳[5]2011年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图书馆网站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高校图书馆网站综合评价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评判模型,并通过实例对其应用进行说明,为提高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质量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唐琼[6]2006年在《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重新审视电子资源的质量以及电子资源建设投入的效益,并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活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图书馆有必要重视电子资源的使用评价。论文以“成本—收益分析”、“效果评价”、“可用性评价”和“顾客满意度”等理论为基础,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测评方法,分别探讨了微观层面的特定类型电子资源的使用评价和宏观层面的图书馆整体电子资源使用评价问题。在特定类型电子资源的使用评价方面,论文提出了测评其使用率及使用成本的指标;构建了基于用户的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该指标体系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对中山大学图书馆ABI/INFORM和BSP两个数据库的可用性进行了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可用性评价能够从用户角度反映电子资源存在的问题,为图书馆的续订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能为电子资源供应商改进电子资源性能提供参考。在图书馆整体电子资源使用评价方面,论文提出了基于用户满意度的图书馆整体电子资源使用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设计问卷对中山大学图书馆用户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在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模型中4个自变量与用户价值感和用户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的基础上,笔者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运用象限分析法,为中山大学图书馆改进电子资源建设提供了参考性建议。论文最后,笔者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评价实践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共包括图27幅、表26幅、附录5个。

赵宇翔[7]2008年在《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可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如今网络已经渗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图书馆是人类知识文化集中、交流、传播、辐射的场所。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对外开展信息服务的窗口,同时也是对内开展知识管理的平台。目前国内许多公共图书馆和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网站,这也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然而,这些图书馆网站的设计和建设情况却良莠不齐。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过程中没有开展相关的可用性研究。本文主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探讨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过程中的可用性问题。信息构建是对网站的信息组织进行规划设计的艺术和科学。可用性研究是基于用户视角的研究方法和工具,重视用户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可用性研究是从读者的角度,发掘网站信息构建中存在的可用性问题,并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对网站进行测试、评估、建议和改进,从而设计出更符合读者需求,贴近其使用习惯的网站。本文首先通过对信息构建和可用性相关领域已有论文和报告的调研和综述,对研究的主题进行清晰的界定和描述,重点讨论网站信息构建和可用性的关系。第叁章主要讨论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可用性问题,介绍了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原则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与可用性的映射关系,并建立起相关的理论模型,包括概念对应模型、逻辑对应模型和结构对应模型。第四章主要阐述可用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工具,重点对网站可用性评估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由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范围、目标上的差异,导致了两者在网站信息构建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侧重。因此,本文将两个部分的研究划分开来,分别就公共图书馆网站和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使用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第五章主要通过网上Delphi分析法、基于指数标度的层次分析法构造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问卷调研法收集相关的数据,最后根据读者的评分结合指标的权重对上海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可用性情况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关的改进建议。第六章的高校图书馆网站实证研究以复旦大学图书馆网站为例,在复旦大学图书馆网站改版前后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采用现场可用性测试法观察用户的使用模式并发掘信息构建中存在的可用性问题。在测试结束后利用情景问卷收集用户对于复旦大学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主观感受。第七章是本文的结束语,回顾了本次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并针对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思考和展望。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综述法、网上德尔菲方法、问卷调研法、层次分析法、可用性现场测试法等。

谢红, 周晓兰, 陈力[8]2010年在《图书馆网站建设及评价分析研究》文中认为对国内关于图书馆网站建设、网站评价、网站评价方法、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对已有网站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全面归纳、总结、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适用于高校图书馆网站的网站评价指标体系。

王英[9]2014年在《基于AHP-FCE的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研究——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成为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实现高校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图书馆网站为实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网站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网站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更好的进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高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水平。

许炜[10]2009年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接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推动了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方向的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推广和普及改变了传统信息环境中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利用习惯,用户驱动着高校图书馆打破物理实体的限制,通过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建立用户与资源的有效连接。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快速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然而,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预期价值最终能否得到实现并不是由投入水平决定的,而取决于用户对其的使用情况。实际上,面对互联网提供的多种快速而直接的信息资源存取途径,用户使用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意愿却在不断减弱。了解用户接受或者拒绝使用的具体原因及其作用机制,预测用户的使用行为,从而改进现有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利用绩效在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中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引言部分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案进行了分析,进而考察了国内外学者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对数字图书馆评价与用户接受行为研究理论两方面的研究做了分析讨论。其中,对数字图书馆评价的分析从具体实践和理论研究两个维度进行。对用户接受行为研究的分析,应用了文献内容分析和引文分析方法,在纵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高校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理论应用做了分析。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讨论,厘清了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接受领域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为本文立论提供了理论依据。接着在对用户接受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创新扩散理论和信息查寻理论等相关理论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技术接受模型(TAM)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当前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提出了研究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接受的技术接受模型。此模型假设有2个用户接口特征、3个组织环境特征和2个用户个体特征分别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并通过它们间接对用户使用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行为意向产生影响。根据相关研究成果,针对该理论模型中使用的研究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研究假设,为实证调查提供了研究基础。基于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对调查问卷中使用的测量指标进行了设计,并对指标来源作了说明。根据实证研究的需要,确定了调查范围和对象。设计了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在确定数据信度、效度可靠的基础上,决定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依据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后得到的数据为下一步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根据回收的208份有效问卷的数据,首先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信度和效度分析,然后应用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可靠有效,验证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接受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准确得到了研究假设的验证情况,并通过修正得到了解释效果更为理想的最终模型。实证结论如下:感知有用性是用户接受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决定因素,感知易用性对用户接受高校数字图书馆没有直接影响,但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显着影响;界面设计和术语词汇使用的优劣只对用户接受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感知易用性有影响,并不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提高相关性和系统可及性可以增加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感知易用性;相关性与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感知有用性正相关;对用户而言,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和领域知识与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感知易用性正相关,其中计算机自我效能的影响更大。应用该模型能准确解释和预测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用户行为意向,优化了已有相关研究。最后,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深入讨论,得出了高校数字图书馆为提高用户接受水平应在系统功能、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本研究丰富了数字图书馆和技术接受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后续研究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研究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并拟采用动态研究方法,从时间维度上进行纵向研究,从而更深刻地揭示用户接受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 基于定量分析的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研究[D]. 张志峰. 武汉大学. 2004

[2]. 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可用性分析研究与辅助分析系统设计[D]. 徐海霞. 西南大学. 2006

[3]. 基于读者满意度的医学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实证研究[D]. 张精理. 西南大学. 2017

[4]. 国内图书馆网站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 李凌杰.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0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图书馆网站综合评价[J]. 吴育芳. 情报探索. 2011

[6].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评价研究[D]. 唐琼. 中山大学. 2006

[7]. 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可用性研究[D]. 赵宇翔. 复旦大学. 2008

[8]. 图书馆网站建设及评价分析研究[J]. 谢红, 周晓兰, 陈力. 河北科技图苑. 2010

[9]. 基于AHP-FCE的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研究——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 王英. 商业文化. 2014

[10]. 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接受研究[D]. 许炜. 武汉大学. 2009

标签:;  ;  ;  ;  ;  ;  

基于定量分析的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