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机马克思主义最早由柯布、克莱顿等人为了应对当前世界生态危机而出现的,在此之后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对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包括其理论渊源、本质和理论价值及局限性等方面。学者们对于有机马克思的研究进一步增加了有机马克思理论本身的广度,加深了我们对理论的理解,但也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对于理论的误读或者片面理解。
关键词:有机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
一、关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的研究
据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哲学系主任、《环境伦理学》杂志主编哈格洛夫教授考证,“最早详细讨论哲学与环境的著作是1972 年小约翰·柯布的《是否太晚?》”早在法国后现代主义诞生以前,20世纪六十年代柯布与格里芬等人就已经基于怀特海哲学提出并使用“后现代”一词。柯布作为怀特海的学生,对过程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过程哲学中“整体和谐”“社会和个人是共生关系”等概念都有助于有机马克思思想的形成。王治河、杨韬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以过程哲学为哲学基础,同时也促进了过程哲学的再次发展,二者是互相结合和促进的。安妮·波默罗伊在《马克思和怀特海》也指出马克思主义和怀特海的结合很有必要性,马克思需要过程思想为理论奠定基础,过程思想也需要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资本主义的破坏性。
美国过程哲学家Jay McDaniel对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以及医学思想与过程思想进行了比较,提出两者的相似性,认为二者有着深层次的联系。莎伦·斯诺伊恩也提出中国《道德经》中阴阳学说强调事物的不断运动与转化,对于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有重要作用。
杨志华更突出了怀特海思想的影响,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带有马克思主义色彩的怀特海主义。李惠斌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是相通的、一致的。崔赞梅、唐庆认为有机马克思是在后现代背景下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发展。王玉鹏,孟丽荣则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总体上试图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但由于其根本上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流派,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存在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偏离。汪信砚则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明确否定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却又假扮马克思主义,试图在中国从理论到实践用有机马克思主义取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沈江平也持有类似观点,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误读,其是否是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也值得商榷。
燕连福、谢芳芳指出有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寻找解决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道路。王雨辰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一方面赞扬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具体落实方面不能体现出时代性和现实性,可实施性较低,因此不能深入人心。崔赞梅、唐庆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以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坚持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前提下形成的。
刘魁、张苏强认为中国思想具有丰富的有机思想色彩以及众多关于整体性的和谐思想色彩,这些传统思想丰富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二、关于有机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研究
了解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对它进行其他研究的前提。2014年举办的第八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菲利普·克莱顿等人正式在国际上提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而后出版的《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一书则标志着这一理论的正式问世。在其后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都赞同小约翰•柯布提出的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思想进行比较并结合起来的研究这一定义。王治河提出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对“机械马克思主义”的超越,对结构性后现代主义的扬弃。柯布进一步提出,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后现代学说,它超越了现代性哲学“二元论”的观点,形成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
三、关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的研究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评价有机马克思主义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思想和实践世界,在不同国家表现出不同具体特征的社会转型的辩证法。蒂莫西•墨菲也在书中评价有机马克思主义时说到“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这个全速奔向毁灭的世界提供了一种建设性替代方案,它把马克思主义、过程哲学和中国思想结合在一起,强调了资本主义与环境破坏的根本关联,指出“自由市场”无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个星球,并有效解决生态危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Jay McDaniel也提出有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希望,它构建的“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将会同时考虑人类与非人类的利益,形成了有机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体而言,国外对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呈现积极的态度,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的一批学者仍在不断完善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度,并不断寻找理论的实践方案,他们寄希望于相关机构采取行动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柯布等人认为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的有机思想的契合,以及当今马克思主义思想领导下的对于资本主义破坏性的深刻认识,导致中国最有可能先实现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因此对中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这一思想进入中国后,也引起了学界热烈的讨论。
对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国内学界更呈现出褒贬不一,争论不断的状态。
汪信砚虽然在前面指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没有超越经典马克思主义,但他也承认有机马克思主义有其理论意义:一是有助于澄清当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歪曲误解,二是有利于人们认清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三是凸显当代加强马克思主义生态维度的理论建设的必要性,四是有机马克思主张的“文化嵌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方向。王治河、谢昌飞、孟献丽等很多学者也都提出了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赞扬,但学术界在承认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许多质疑的声音。
有学者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局限性提出质疑。黄学胜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武断“修正”导致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否弃”,其理论会陷入“唯心主义和新的乌托邦”。孟献丽则指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第三条道路”方案缺乏颠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觉和自信。对于其实践可行性,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中,中国离开全球平台去发展本土经济是行不通的。
也有少部分学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批判。陈永森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有浓重的神学色彩,其神学世界观是不科学的,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违背历史事实之处,反对全球化的思想不是解决生态问题的良方。左鹏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过程神学,目的是“恢复上帝在宇宙论中的本体地位”,可以说进入中国的目的也不纯。
四、简要评价
对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内涵问题,学界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和表述,但可以认为学者们对于这一新学说已经形成了理论框架上的整体认识。也就是,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为了研究和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替代方案,解决当下生态问题,从而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路径。
国内外学者们对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大致上达成了一致,但在具体继承和表现方式上仍有不同的争论点。一方面,有学者过度夸大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作用,认为它不仅继承了这些思想,甚至反过来还能对原本思想进行补充、发展甚至发扬。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在继承原本思想(尤其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时没有真正了解,甚至对其产生了误读误解,在批判继承过程中有失偏颇。这两个方向的评价都有些形而上学的特征,没有全面整体分析有机马克思主义与经典思想的关系,因而在此后的研究中,需要调整方向,避免陷入窠臼。在之后的研究中,应该深入了解其理论真正的含义,避免先入为主的态度。以客观公平的态度,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有机马克思主义存在的理论价值与不足,为中国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Philip Clayton,Justin Heinzekehr.Organic Marxism: An Alternative to Capitalism
and Ecological Catastrophe[M].Process Century Press,2014
[2]Alfred North Whitehead.Process and Reality[M].The Free Press,1991
[3]大卫·格里芬.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序言.李惠斌,薛晓源,王治河.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小约翰·柯布.柯布自传[M].周邦宪译.华文出版社,2018
[5]李惠斌.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J].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5
[6]B·柯布.陈伟功译.论有机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
[7]王治河,杨韬.有机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
[8]杨志华.何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视角的观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
[9]冯颜利,孟献丽.有机马克思主义: 融通“中”“西”“马”的新范式[J].社会科学家,2015.
论文作者:姚利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马克思主义论文; 思想论文; 怀特论文; 理论论文; 马克思论文; 中国论文; 生态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