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舆论对工会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_企业工会论文

消极舆论对工会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_企业工会论文

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负面舆论影响与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负面论文,舆论论文,对策论文,工会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劳资纠纷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作为劳资纠纷“调停人”的工会组织,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原因,导致当下社会各界乃至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误读、误解日益增多,逐渐出现了工会无用论、工会麻烦论、工会负担论、工会分权论、工会收费论等多种较有影响的负面舆论,在很大程度上歪曲了工会的形象。工会组织不仅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权益的维护者,更是维护劳资双方和谐关系的重要纽带,是矫正市场失灵的重要力量,大量事实证明,不论是服务职工还是促进企业发展,工会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却遭受如此误解,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会开展工作、打击了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我们认为,工会组织积极主动“去污名化”,已经刻不容缓。

       工会面临的负面舆论环境现状

       社会对工会的误解。一提到工会,社会上总会有这样一种说法,“工会嘛,钱多事少,养老单位”,这一误解的根源,是对工会职责的理解单一:一是只认识工会的帮扶职能,认为工会是“救助站”,只针对困难群体起作用,且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去困难职工家里坐坐,送米送油送钱;二是只认识工会的宣教文体职能,认为工会无非就是搞些文体活动和职工福利,甚至单一的把工会职能概括为“吹拉弹唱、打球照相”;三是片面认识工会的经费使用方向,大多数人认为工会收缴会费后,除了偶尔开展文体活动、为职工发放福利之外,剩下的钱没有用来做更多实事,却未看到工会在维权帮扶、劳务介绍、劳动培训、助医助学、关爱劳模、劳动竞赛等方面的巨大支出,因此,社会大众会误认为工会是个“有钱单位”。

       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误解。职工群众的误解,是影响工会开展工作的最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职工群众对工会的不信任。一是不了解工会的职能,对于工会是干什么的不清楚,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职工数量剧增,职工结构日益多元化,现在的职工群体中有很大数量的青年职工及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对工会不甚了解,不清楚工会能够为他们提供怎样的帮助,所以,认为有没有工会对他们来说没有影响;二是对工会存在反感情绪,甚至还认为工会实际上是帮企业说话的,某地工会副主席亲自抓非公经济组织的工会组建工作,对员工进行工会性质职能教育,指出工会可以指导其签订劳动合同,为其争取参加社会保险,这些员工却强烈抗议,认为“签订合同我们就被困死在这家企业而不能随时找到更好的工作,参加保险实际上是帮助老板把我们本来就不多的工资再骗走一些”;三是认为“工会无用”,甚至因此站在了工会对立面,近几年来,职工告工会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了:2003年7月,原中科院半导体所一员工以“不履行职责”为由状告该所工会。2004年8月,原广州市儿童公园12名职工,状告该单位工会主席在职工利益被侵害时不作为。2005年伊始,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83名职工欲起诉重庆市总工会不给他们出具“困难证明”。这些都是职工认为工会无用,在职工利益被侵害时不作为,即便最终此类案件均未在法院立案审理,但职工对工会的不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企业对工会的误解。一提到工会维权,个别企业主就反感,认为工会找“麻烦”。一是在企业机构改革中,一些企业党政领导没有认识到工会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所发挥的作用,对工会工作人员存有“可有可无”的偏见,甚至个别企业行政领导有“工会工作干得越少越好,省得添乱”的思想;二是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认为工会就是鼓动员工闹事、与资本所有者对立斗争的团体,成立工会无异于为自己安置一颗定时炸弹,因此,畏惧工会进而坚决抵制组建工会;三是认为工会是企业的麻烦,成立工会无异于作茧自缚,有了工会某些事情就不便于独自决定;四是认为工会是负担,成立工会就不得不按照规定提供办公场所、配置相关人员、还要拨缴工会经费,这无异于摊薄利润。

       个别地方党政领导对工会的误解。一段时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官员、基层领导的眼中,工会始终无足轻重。在他们看来,经济建设是最大的中心,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考虑前者的时候居多。一是认为工会是阻碍改革、影响开放、妨碍引资、制约发展的力量,尤其对企业工会而言,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工会被以效率第一、“精简”机构的名义“改革”掉了,他们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还能够把工会的牌子保留在‘党群办公室’已经是不错的了”;二是认为在民营企业组建工会有“侵犯民营企业主权益”之嫌,会严重挫伤企业主自主经营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三是认为在外商投资企业组建工会是破坏招商引资改革开放之大计,唯恐吓跑了外商;四是认为工会“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少数政府和有关部门认为工会职责不够明确,事情做得太多,认为工会只需要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不该过多插手劳务介绍、劳动培训、助医助学、工资集体协商等工作。

       部分工会干部对工会的误解。部分工会干部,尤其是基层工会干部对工会工作理解有偏差,认为工会是企业主的“附庸”的看法比较普遍。一是基层,尤其是企业工会主席认为自己拿着企业的工资,却要为职工权益面对面与行政甚至老板本人抗争,这很困难,因此也就为了保住饭碗得过且过了;二是许多工会工作者认为做工会工作既无权又无钱且低人一等,有能耐的人都不会在工会干,因此,一些人就把工会当成跳板,一有机会就奔着所谓“有实权”的单位发展,有的干脆认为到工会就等着退休了;三是认为工会工作没有压力,各方考核要求不高,只要自己不出什么纰漏就行,因此,并未在谋求工会长远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上狠下工夫。

       工会应对负面舆论的对策

       (一)根治“鸵鸟思维”,以正确心态合理应对负面舆论

       积极应对,对症施策。直面问题,实事求是,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面对社会各方误解,工会必须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容不得有半点不予理睬的“鸵鸟思维”。一是要正视问题,必须清楚看到并承认,现今社会各方对工会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工会如果再以视而不见的遮掩态度应对,从长远来看必将严重影响工会开展工作;二是要分析问题,认真及时分析负面舆论产生的根源和社会各界对工会工作最不满意的地方,有针对性地抓住最关注点强化落实,职工最关心什么,工会就从什么地方下手做好工作,让他们看到工会的转变、看到工会的态度,以圆满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为点,以逐步满足职工整体需求为面,兼顾及时性和全面性,统筹推进工作。

       重视宣传,加强引导。一是要通过工会网站、博客、QQ群、微信等舆论引导主阵地,及时发布、更新权威信息,把工会的性质、职能、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工作重点讲清楚,向社会公众展现工会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举措,在推进民生改善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加深社会各界对工会的了解;二是要加强平台建设,开设主席信箱、职工论坛、律师信箱等互动栏目,打通职工网民诉求通道,应对涉及工会和职工权益的网络危机,回应、解释社会各界、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疑点问题,有效化解隔阂和对立情绪。同时,帮助职工网民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本质,对事件进行理性思考和评价,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言论基调,提高舆论引导力,维护职工权益和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三是加强工会宣传员队伍建设,完善工会信息监控系统,健全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公共事件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同时注重舆情收集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将舆情监控的“关口”前移,及时捕捉网络舆情动态,掌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

       (二)争取党政理解,切实提高服务职工项目的普惠率

       要让工会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要让党政认识到工会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理解支持工会开展工作。一是要切实推进民生改善,突出履行维权帮扶职责,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工会组织的重点工作和工会干部研究的核心问题,继续完善富有工会特色的维权、帮扶和服务机制,促进解决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为党政分忧,做好党政和职工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二是要提高服务职工项目的普惠率,认真研究大多数职工的需求,拿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做好“中间”大多数职工的普惠问题,真正体现工会经费来源于职工用于职工,特别是要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确保职工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等经济权益得到落实,促进最广大职工共享发展成果。

       (三)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建立起社会和职工对工会的信任感

       工会组织建立以后,如何建立职工对工会的信任感,成为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除了需要诚意之外,还需要建立完善工会工作机制,确保工会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民主管理机制,要坚持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根据企业实际,不断丰富和充实职代会内容,创新职代会组织形式;二是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工资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并使合同条款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与职工的利益紧密结合,并加强监督合同履约情况,保证条款得到落实;三是调查研究机制,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言人,因此,要经常性深入基层和职工群众,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思路,撰写能够反映基层情况和问题的文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工会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四是工作评价机制,要以社会和职工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为衡量工会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反馈评价社会化,从而补齐“短板”,不断改进工作,把工会建设成为反映基层职工心声、解决基层职工问题的组织。除此之外,通过建立和发展工会与单位行政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等机制等,让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听到一线职工的声音,一线职工的诉求能得到直接反映,从而建立各方的信任感。

       (四)坚持以职工为本,引导劳资双方树立正确的维权理念

       要树立正确的维权理念,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就要辩证地处理好职工与企业、企业与工会、职工与工会的多重关系。一是要督促企业尊重职工,关心职工的实际利益,让职工实现体面劳动,尤其敦促企业做好工资清欠工作,高度重视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问题,努力防止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二是要引导职工以企业为家,爱岗敬业、搞好本职,理解政策、顾全大局,为企业出力流汗,正确认识和对待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自觉与企业共谋利益、共同发展;三是要关心企业发展,尤其当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的时候,要引导职工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克服暂时的困难,凝聚职工强大合力,推进职工全员自主创新,推动与企业共渡难关。

       (五)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素质和能力水平

       要消除社会误解,必须从工会干部自身做起,通过改变自身工作作风和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提高工会地位。一是要自觉做不良舆论的过滤器,做职工偏激情绪的缓释剂。面对负面舆论,工会干部要认识到其严重危害,凡是能够接触到的,都要当场澄清、纠正旁人的错误观点,并准确解释工会的性质、职能等。当面对职工群众偏激看法时,要耐心细致解释,引导职工理解国家政策法规,采取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意见、表达诉求。二是要加强培训教育,提升工会干部的职业道德水平,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工会干部的培训,因为职工对工会组织的总体印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基层工会干部,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工会干部群体。要想向社会、向职工展现工会的正面形象,就要切实提高工会干部尤其是基层工会干部的工作能力。通过加强培训,加深其对工会事业的理解和感情,加强其辨别不良舆论、澄清误解的能力,同时,提升工会干部的群众意识、大局观念、责任意识,坚持不懈地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维权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工会人才队伍。

       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是消除工会负面舆论影响的关键。如何打掉隔开工会和职工之间的“无形之墙”,是在全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时,工会组织必须正视的突出问题。我们认为,只要以诚相待,定能换来无数颗同样真诚的心;只要真正领悟职工群众立场的真谛,就会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服务职工;只要提高与职工沟通的本事,就能穿越沟通的壁障,与职工心灵贴近;只要有足够的正能量,定能消除负面舆论,为工会“正名”。

标签:;  ;  ;  

消极舆论对工会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_企业工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