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研究:新世纪渤海国家研究的关键_渤海国论文

渤海研究:新世纪渤海国家研究的关键_渤海国论文

渤海学:新世纪渤海国研究的一把钥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渤海论文,新世纪论文,钥匙论文,国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渤海国是唐及五代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①,是 7—10世纪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一颗灿烂明珠。至今,古渤海国历史、文化仍吸引着许多热心的中外专家、学者;古渤海国文物、古迹成为中外旅游者追踪的目标;生长在渤海故土上的人们更是眷恋着这片流油的黑土地。尽管历尽沧桑东北亚的政治地图在近、现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历史上的渤海国疆土已一分为三,出现在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三国的版图上:尽管渤海国的研究者们分属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在渤海国的一些主要问题上观点相左;尽管保存下来的有关渤海国的文献资料不多(迄今为止,渤海国15个国王陵墓一个未找到),但专家学者们对这个已消失千年的古王国的研究兴趣不减,着实令人惊叹!

渤海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疑难问题,这使渤海国带有许多神秘色彩②。渤海国历史久远,渤海国亡于契丹后三年,即928年, 其都城上京龙泉府(时为东丹国都城天福城)化为一片灰烬。上京城是如何化为灰烬的?

《光明日报》于1991年9月11 日刊登了该报记者蒋道鼎题为《为解开渤海国消亡之谜,中日学者将联合调查渤海国》的报导。紧接着,《参考消息》于1991年9月16 日刊登了《日本经济新闻》关于中日科学家将联合考证“渤海国”之谜的报导。两报报导均讲到:“据说”或“传说”渤海国的灭亡是因长白山火山爆发造成的。1993年8月, 作者应邀出席了在沈阳举行的“93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幸与上述《光明日报》一文讲的“沈阳大学”实为辽宁大学马兴国先生等众多中、日教授交流。

此时,亦有人断言是“契丹人一把火将上京龙泉府烧毁”的观点。③

除上述关于“渤海国之谜”的提法外,还有韩国李龙范先生的“渤海国之谜”的提法。④渤海国灭亡后,千余年来历史变迁,前人及今人,中国人及外国人,专家及非专家,都想解开“渤海国之谜”。

虽然渤海国自身的文字材料极少,但渤海国时期,后代中国的文献,仍然有一些关于渤海国的记载。日本、朝鲜等国的文献亦有一些有关渤海国的记载。特别是渤海国考古发现不断取得进展,为渤海国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地下资料。

1991年12月12日,《光明日报》报导了题为《“谜中王朝”露出真面——我国首次发掘出渤海国大型石室墓——使渤海史研究出现历史性突破》的文章。这篇由新华社记者姬云程所写的报导讲:由于黑龙江省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一座渤海国大型石室壁画墓,使长期处于迷雾之中的渤海国历史研究,出现了柳暗花明的历史性突破。

一个世纪以来,中、俄——苏——俄、日、韩、朝等东北亚区域国家及其它国家如美、加、德等国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渤海国,使渤海国研究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科⑤。一个古渤海国,受到这么多国家学界乃至政界人士的重视,而且在诸如民族、文化、疆域等领域分歧严重,这在世界上引人瞩目。

至于有关渤海国的民间口碑故事、传说等则更为丰富、多彩。例如:在镜泊湖一带流传关于《红罗女》的民间故事传说。民俗、民间文学家将红罗女的故事传说整理成有若干种异文的红罗女故事⑥,有些故事背景材料虽然与历史真实相差甚远⑦,但它毕竟反映了一部分老百姓的观点。

历史发展到今天,渤海国研究如何深入?作者从为:必须将渤海国研究纳入一个新的学科体系—渤海学⑧。

渤海学研究从民间、书斋走上大学讲台,作为大学一门课程的历史还不够长,大约是80年代的事情。牡丹江师范学院先在政治、政法专业,后在历史专业开设了《渤海国史》、《渤海国历史研究》课。1997年8 月,“牡丹江师范学院渤海国研究所”亦见报。⑨牡丹江师范学院在渤海国教学的研究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学术团体。

渤海国在历史上是属于中国的,但渤海国研究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它也是属于世界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热心于渤海国研究的专家,例如韩国的崔茂藏教授等。

作者张高对渤海国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上对渤海国理论与方法论问题进行研究。作者赵文慧则长期从事化学史其中包括渤海国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渤海国研究是作者长期努力的方向。

多年来作者在渤海国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国内外一些热心的专家、教授及业余爱好者的鼓励、帮助,给作者许多指导,令作者十分尊敬的老一辈专家有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承礼先生;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进己先生,老先生年事已高,但仍与吉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侠先生等继续为此项研究奋斗着。

历史上的渤海国是开放性的国家——中国的“国中之国”,在中国东北地区,在东北亚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起过重要的中介、桥梁作用。(11)今日,东北亚区域经济、政治、文化联系远比中世纪密切得多,广泛得多,以图们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多国经济合作前景美好。在渤海国故土上,历史与研究既遥远又亲近,和平与发展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都是这一地区的主题。渤海国与东北亚研究问题是如此重要,渤海国研究是东北亚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渤海国研究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

渤海国已逐渐进入中学教材,例如:《可爱的牡丹江》(12)等。牡丹江地方经济愈益同渤海国紧密联系。例如:宁安火柴厂生产的火柴封面使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的“石灯塔”图案,牡丹江酒厂生产了“上京贡酒”。渤海国在牡丹江市旅游业中所占地位日益突出,上京龙泉府遗址公园(13)等地成为国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热点之一。上京龙泉府等渤海国遗址系镜泊湖旅游区的三个景区之一。

1998年是渤海国建国1300周年。中、俄、韩等国学术界均出版了渤海国建国1300周年纪念文集。

喜事一件件:1999年,国家文物局将渤海上京遗址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6处大遗址之一(14)。

1999年7、10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所、吉林大学考古系、 牡丹江市文管站联合考古队对上京龙泉府遗址、外城北墙中央门址进行了发掘工作,成果十分显著,为城市建筑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渤海考古有了重大进展(15)。例如:渤海宫城二殿的规模超过了唐代大明宫的主殿含元殿等新发现。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渤海国考古历史研究、文物保护等方面成就巨大,同时,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的渤海国研究亦取得许多成果。但在20世纪渤海国研究仍留下不少问题,例如前述关于上京龙泉府(天福城)的一把大火问题,大火是人放的火?还是“天火”?等。

在21世纪开始之际,渤海国研究如何深入,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作者的观点仍然是10年前的观点:将渤海国研究纳入一个新学科——渤海学(16)。10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乃至爱好者(17)在不同领域对渤海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对渤海学的学科建设贡献极大,例如孙进己先生等。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渤海学是新世纪渤海国研究的一把钥匙,而渤海学正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

标签:;  ;  ;  

渤海研究:新世纪渤海国家研究的关键_渤海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