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心理护理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怡然,李光磊

李怡然 李光磊

(河北省定州市武警8640部队医院骨科 河北保定 0730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室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骨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少骨折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围手术期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综合心理护理;骨折;围手术期;不良情绪;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220-02

骨折患者面临突如其来的创伤和即将到来的手术,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会使患者的血压、心率加快,导致体内酶系统和激素异常,若不能及时缓解,将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有研究报道,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高达90.9%[1],且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患者会逐渐出现各种情绪障碍,继而影响身心功能,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对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十分重要。但就目前而言,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流于形式,方式比较单一,效果也有限。我科室对30例骨折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骨折的患者,纳入标准:⑴均明确诊断;⑵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⑶骨折前均体质和健康状况尚可;⑷无重要器官严重疾病;⑸非病理性骨折;⑹思维清晰,能配合完成调查;排除标准:⑴合并语言功能障碍、听力障碍的患者;⑵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⑶身体机能较差,不能耐受手术;⑷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⑷神经病、精神病史;⑸心理、精神疾病;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4~79岁,平均60.5±15.2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5例,骑车摔伤26例,行走摔伤19例。上肢骨折20例,下肢骨折60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4~72h,平均48.5±21.3h。将该组患者按照以2013年5月分界点,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围手术期间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认知干预 介绍骨折的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的情况,讲解手术的目的、基本流程、术中配合事项、注意事项、麻醉(麻醉医师进行介绍:麻醉方式、配合麻醉、麻醉体位等)和手术的过程,讲解过程中可结合图文宣教、书面教育、影音材料以及健康小册子等生动形象的加深患者的理解,帮助患者获得手术相关知识和信息。向患者介绍治疗团队的业务素质、成功经验以及本院先进的医疗护理水平,建立患者的手术信心。说明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肠麻痹、泌尿系统感染、关节僵硬、坠积性肺炎、老年多脏器衰竭等),引起患者的重视,并讲解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术后康复过程等,让患者有心理准备。

1.2.2心理疏导 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在一定情况下让患者自主选择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增加护患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充分合作。选择晚间在患者较脆弱的时间段,19:00~21:00进行干预。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多用鼓励化的语言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借助个体交流的形式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指导患者学会与内心不良情绪做斗争的方法,克服其恐惧心理,帮助患者建立手术信心[2]。多采用非语言沟通,可适当握住患者的手以及采用肢体语言等,轻轻抚慰,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通过沉着、稳重的举止、眼神、表情的运用给予积极性暗示。介绍住院环境、同病室病友、管床医生等,鼓励同室病友相互交流,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开导。

1.2.3音乐干预及放松训练 根据事先了解的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欣赏水平,让患者听一些清新典雅、节奏平稳、悠扬动听、宽广柔慢的音乐或歌曲,如我国民族乐曲《渔舟晚唱》《平湖秋月》,分贝控制在40~50左右,在听音乐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首先从双手开始,吸气时握紧双全拳,呼吸时缓缓放松,通过吸气和呼气时感受紧张和放松的感觉。患者观看电视节目时进行选择,让患者观看一些娱乐节目、文艺晚会等,避免观看情节紧张的电视剧或激烈的体育赛事,使患者心情舒畅平稳。

1.2.4术后心理减痛护理 术后鼓励患者说出手术带给自己的创伤感受,引导患者摆脱疼痛或淡化疼痛的意念,利用谈心和看感兴趣的电视节目等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减少因疼痛引起的焦虑、烦躁和恐惧心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情感支持。做好各项解释工作,讲解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减少患者的顾虑,提高患者锻炼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⑴心理状态:采用Zung编制的医院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定。两个量表均为20题,根据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级,满分80分。SAS评分>50分为存在焦虑,SDS评分>53分为存在抑郁。⑵舒适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舒适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恐惧、疼痛、饮食障碍、娱乐活动缺乏和睡眠障碍五个方面,采用4级评分法,以上各项平均分<1分为轻度不适,1~2分中度不适,>2分为重度不适。⑶护理满意度:术后第2d采用我科室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划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评分采用t检验,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骨折患者手术本身产生的主观意念反应及手术过程中的刺激而带来的感受,使大多数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恐惧的心理,造成精神上的压抑紧张。这种心理的存在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心理护理是指运动心理学技巧和知识,运动语言、表情、行为、态度等影响个体已有的认知思维模式和负性心理行为,以改善其不利于治疗或康复的行为。心理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研究显示,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老年骨折患者的情绪状态,和谐护患关系[3]。因此,对骨折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本研究为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对骨折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方法有认知干预、心理疏导、音乐及放松训练,认知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疾病及手术的合理认知,正确的认识了自身疾病,了解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效果,建立手术信心。通过情绪干预有针对性的疏导患者的不同负性情绪,引导患者积极面对手术,减少应激反应。收视干预及放松训练,一方面音乐能够刺激大脑边缘系统,促进边缘系统调节人的情绪活动,产生感情上的共鸣[4]。干预时均选取音乐节奏平稳、宽广柔慢,可协助助个人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情绪的整合。结果显示,综合心理护理后,观察组的不良情绪较少,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较高,均优于常规护理。综上所述,综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少骨折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围手术期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束翠华,熊正香.老年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的护理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4):47-48.

[2] 唐小卓,丁虹,刘晓霞.系统心理护理对急诊老年Colles骨折58例不良情绪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627-1628.

[3] 马蓝,莫凤莲,邓带欢等.心理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126-127.

[4] 郑秀慧,杨芳,陈长香等.音乐放松想象训练对剖宫产病人手术中期应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28):3135-3136.

论文作者:李怡然,李光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  ;  ;  ;  ;  ;  ;  ;  

综合心理护理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怡然,李光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