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心理学视域下的“电竞陪玩”现象
——以“比心”为例
◎李 鼎
[摘要] 2018年是电竞陪玩元年。如今,国内电竞陪玩平台数量已达二十余个,其中“比心”平台的用户数量突破千万,专业陪练逾百万。作为一种新型传播现象,“电竞陪玩”的蓬勃发展必然是切中了部分群体的心理需求,本文通过对电竞陪玩师及用户的心理分析和反思,以期能够帮助这一新兴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传播心理学 电竞陪玩 比心
一、“电竞陪玩”概念产生与现状
“电竞陪玩”是指为电竞游戏玩家提供的一对一游戏陪伴服务。其从业者也被称为电竞陪玩师。电竞陪玩并不是在和平精英、王者荣耀等手游爆红之后才出现的,早在端游时代,就出现了电竞陪玩的前身——代打代练,电子竞技本身具有的高对抗性和等级段位区分,游戏玩家对于高段位和对应奖励的追求,是电竞陪玩诞生的一大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陪玩平台数量已超过20款,包括比心、猎游、捞月狗、约我玩、高手电竞、开黑大师等等。“比心”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全面的电竞陪玩平台,采用C2C模式,经过技能资质认证的游戏大神可开通游戏陪练的技能服务,将技能变现;其他玩家则可根据自身游戏喜好和需求,在平台推荐页面找到心仪的游戏大神,通过在App上下单达成一对一的游戏陪练服务。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比心”的用户数量已突破1000万,并拥有100万经过技能认证的专业陪练。
可你后来也在文字上吃苦最多。你越发努力地想去完善自己的灵感,却像桑代克的猫被困于迷笼,找寻不到出路,曾经最悦耳的音符也像是笨重的锤音,又如磨钝的铅笔在白纸上茫然地拉扯出声音。你拿着自己从前的文字反复琢磨,苦思冥想,却渐渐陷于困顿之中。
二、“电竞陪玩”的传者心理分析
1.安全需求:经济保障与人身安全
对于“比心”的一个电竞陪玩师而言,最基本的收入是用户下单支付的金额,随着电竞陪玩师接单数量的增多,平台会对应地提高其陪玩单价,以《王者荣耀》为例,所有的陪玩师初始价格都是5币/局,当总单数超过200时,将会升级为10币/局,上千单的陪玩师则可以达到25币/局甚至更多,这就给陪玩师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
此外,电竞陪玩师的人身安全也因为线上交流的自主抉择权得到了有效保障。
2.尊重需求:成就公开与用户认可
尊重需要源于个人对得到社会认可的期待。游戏玩家能够添加的好友是有限的,很多高端游戏玩家的成就曝光度很低。“比心”的大神认证系统解决了这一问题,多种门类的游戏技能认证和权威的审核程序,一旦通过,陪玩师就将拥有徽章一般的多门类陪玩资质,用户也能第一时间知道陪玩师的水准,这种水准会随着用户的亲身实践得到不断验证,并转化为一个个可视化的好评,这是对陪玩师极大的肯定与认可,也让原本孤芳自赏的陪玩师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巨大价值。
“比心”的首页推荐制也给予了陪玩师更多被发掘的可能,积攒了一定知名度的陪玩师可以拥有跻身大型赛事、加入职业战队的机会,进而名利双收。
3.自我实现:内容再造与名利双收
广播始终没有被时代淘汰,是因为其在听觉感受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今,“电竞陪玩”继承了广播的优势,并开发出了“私人播音+电子竞技”的传播途径,把电话倾诉式的即时互动融入每一局游戏,让受众可以在对话和配合中寻求情感和心灵上的认同和归属。
2011年,与流域各省(自治区)联手启动省界水质断面全覆盖调查性监测工作,采取“直测、共建共管、委托监测”等措施,省界断面覆盖率由45.3%上升至100%。
三、“电竞陪玩”的受众心理分析
1.玩伴归属心理
尽管“电竞陪玩”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大众视野,给广大电竞玩家带来满足、治愈与狂欢,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
过去的人苦于玩无去处、玩无对手,现在的人苦于找不到技术好、会聊天的队友。针对这种情况,“比心”用“时间+LBS定位”为用户高效精准匹配心仪的技能玩家。电竞游戏跟体育竞技一样,很多时候,队友和对手决定了用户的游戏体验。那些技术高超的老手、诙谐调皮的玩家、精通套路的陪玩师,可以极大提升用户的游戏体验,进而提升全体国民的电子竞技实力。
“也许我需要的只是一种感情寄托。希望茫茫人海中有一人愿意陪伴自己,希望自己每次渺小的呼声都能得到回应。”昔日淘宝网推出的虚拟好友服务,也被“比心”借鉴了过来,并与电竞完美结合。在实践中,一些陪玩不仅提供高质量的陪伴,还会使用变声器或是语音包,营造出用户更喜欢的声音类型,满足用户的一些幻想。
新兴权利保护的问题,意味着某种在社会公众或群体或某个作者看来应当是“权利”,应当得到司法的承认、保护和救济的东西,在现行法的框架内找不到明确的立法依据,为了解决其是否能够得到司法保护的问题,必须对其应当得到司法救济的能力(可诉性)进行论证和证成,“主体权利的实质在于实施特定行为的可能性有保证”[2]。
2.寻求陪伴心理
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其强大的区域资源与条件统筹能力,必将会促进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全方位发展。而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则有利于社会财富在空间上实现由东部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在群体方面实现社会财富由高收入群体经旅游活动而转向低收入群体,从而有效降低国内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社会财富的贫富差异,最终消解国内高基尼系数危机。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随着陪玩单数的累积,一些陪玩师开始尝试更多的商业道路,譬如从私密陪玩升级到直播陪玩,并对陪玩的精彩瞬间进行内容再造。原本只属于二人的游戏经历,如果妙趣横生,可以被制作成短视频集锦,被其余观众所亲临体验,从而扩大“电竞陪玩”的潜在受众群,部分内容生产者已经在抖音平台上进行了实践。
3.社交满足心理
通常来说,“电竞陪玩”的交流是实时发生的,且聊天范围也不局限于游戏本身,这种互动就像在饭桌上和家人朋友的聊天。“电竞陪玩”打破了以往“容器人”的理论束缚,人们并没有被封闭在拟态环境里,而是拥有了切换环境的权利,也拥有了相互贴近心灵的渠道,这种社交平台提供的不再是虚假的反馈,而是最真实的交友体验,间接打通线上和线下,把交流方式的选择权让渡给用户本身,实现跨平台的交流、打破群体性孤独的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具有明星声线的陪玩师表现出独特的优势,用户可以在陪玩过程中体会到与一线明星社交的感觉,内心得到极大满足。
四、“电竞陪玩”反思
玩伴归属心理可以理解为人们想要在自己热爱、擅长的娱乐领域找到同样水准的忠诚玩伴、寻求社群归属的心理活动。
首先,电竞陪玩平台赋予了陪玩师很大的自主传播权,虽然游戏技能需要硬性审核,但陪玩师实际传播的东西平台难以把控。陪玩师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如果不加以监管,“电竞陪玩”很容易走进低俗化恶性循环,降低大众的文化品位和社交能力。正常的游戏陪玩,本身是很正经的职业和生存技能,但总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电竞陪玩”做桃色交易,这在之前的媒体报道中已经出现一些恶劣的先例,严重影响到了行业声誉。
这样的几个字,像重锤一样击打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上。他们忽然意识到,这位贸然闯入云浮的女子,以及白鹫一反常态的行为,可能真的是天神对族人们某种意义上的警示。这种警示,是不应该被忽略掉的。
其次,作为大众媒介娱乐化的典型产物,“电竞陪玩”的陪伴、社交功能等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文关怀,但也有人认为它能创造的价值没有那么多,很有可能消耗了大量时间,也没有达到社交的目的,反而让原本淳朴的情谊变味。有些奔着异性交友的目的来寻找陪玩的用户,极有可能达不到心理预期。
最后,陪玩平台只对游戏技能有审核,对年龄没有硬性限制,部分青少年受到电竞陪玩轻松又赚钱的熏陶,容易形成畸形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这一点上,还需要陪玩平台改良准入制度,并协助有关部门出台相应法规,为行业健康发展做出更合适的顶层设计。
根本而言,“电竞陪玩”是电子竞技的依附品,不可能独立于电子竞技而存在,随着一款游戏的没落,以该项技能生存的陪玩师也将被淘汰,电竞陪玩平台是否具备应对游戏更新迭代的造血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作为完全新生的产业,我们找不到对标的产品,就需要更多的观察与反思,从更全面、更辩证的角度来看待“电竞陪玩”现象,进一步思考它给当今社会带来的影响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小容:《揭开电竞陪玩的面纱》,《通信信息报》2018年第11期
[2]吉仁:《贪玩人创出陪玩业》,《学习导报》2004年第2期
[3]柯泽:《斯蒂芬逊传播游戏理论的思想史背景》,《新闻大学》2017年第3期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