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 655000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与手术时机,选择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小儿粘连性肠梗阻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为促进治疗效果,在手术前应进行合理的术前评估之后,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此来将治疗效果提高。
关键词:小儿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效果;安全性
现阶段,临床上通常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对粘连性肠梗阻进行治疗,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诸多缺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受到了较大限制[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微创技术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在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小儿粘连性肠梗阻患儿来源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儿中,随机以1:1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50例,其中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1±2.26)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05±8.12)岁。2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在两组患儿入院之后,均要对其进行补充水电解质、药物解痉、抗感染、灌肠、胃肠减压等基础性的治疗。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具体为:指导患儿采用仰卧位接受手术治疗,麻醉方式选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患儿的腹直肌做出一个手术切口,分离并切断小片粘连与束带粘连,采用小肠折叠排列术对广泛性粘连于复发性粘连进行治疗,完成手术治疗之后,对患儿的腹腔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且在粘连部位注入透明质酸钠,对引流管进行常规放置,完成整个手术操作过程。
观察组患儿采用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具体为:给予患儿全身麻醉,并且建立起二氧化碳气腹,将观察孔定为患儿脐部,将腹腔镜从观察孔置入,对患儿的腹部情况进行观察,对肠内粘连部位进行探查并且明确。如果怀疑患儿的脐部附近存在有肠粘连,则要采用开腹的方法进入到患儿腹腔内部,建立起人工气腹,然后再探查其腹部;在患儿的脐正中线下左右旁开约五厘米的地方以及平脐下三厘米的地方分别做出一个操作孔,将电凝钩、剪刀以及超声刀等操作孔置入,进而分离粘连。在进行手术操作的过程中,要确保动作的轻柔,并且对肠管进行合理保护。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进行仔细观察[2]。如果怀疑患儿存在有肠管损伤现象,则要采用3-0可吸收线对其进行修补与缝合,谨防完成手术后出现胆漏的现象;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对患儿的腹腔采用0.9%的氯化钠进行冲洗,对其进行反复检查,确认粘连完全松解,并且手术视野中没有渗血现象存在之后,将适量的透明质酸钠注入,避免再次粘连的出现。然后再将二氧化碳气体放出,退出腹腔镜,完成整个手术操作过程。完成手术操作之后,要指导患儿尽早下床进行活动,并且将患儿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作为依据,对其进食时间进行决定。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计数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查之后,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s)进行表示。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中5例切口感染,4例肠漏,5例小肠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28%,观察组中1例切口感染,1例小肠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P<0.05)。
3.讨论
术后粘连属于腹部手术的一种常见术后并发症,是手术创伤正常防御的反应,但不是全部肠粘连都会出现肠梗阻[3]。以往在临床上主要使用传统的肠梗阻手术治疗,虽然这种手术可以提高患儿治疗的效果,但是容易加大新粘连风险。
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的手术切口小,对患儿不会造成较大的损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患儿的创伤应激反应减轻,进而将术中镇痛药物应用量减少。其次,采用腹腔镜进行辅助,能够在直视的情况下探查肠粘连情况,对手术操作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除此之外,手术切口小,能够将患儿疼痛感减轻,促使患儿能够更早下床进行活动,对其胃肠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将患儿的手术时间缩短。
多数肠梗阻患儿因受疾病的折磨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烦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的存在对其治疗依从性产生严重影响,影响治疗的实施,同时又会是病情加重[4]。因此,在手术护理中,护理人员加强对患儿行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在对患儿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基础上给予患儿针对性心理安慰、疏导和精神鼓励[5]。同时,护理人员耐心为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措施、治疗必要性及效果等,多为患儿家属讲解治疗成功案例,鼓励并帮助患儿家属树立正确态度面对疾病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由此可知,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6]。
参考文献:
[1]陈秀杰,刘炳荣. 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6,(03):179-181.
[2]丁姣. 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2):65-66.
[3]祝华义. 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6,(08):96-97.
[4]张健. 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的效果比较[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4):147-149.
[5]于立军,待钦,赵小鹏. 小儿急性黏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08):927-929.
[6]朱峰. 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5):185-186..
论文作者:马顺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患儿论文; 肠梗阻论文; 手术论文; 小儿论文; 切口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