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论文_成远

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论文_成远

山东省枣庄监狱技术服务中心 枣庄 277522

摘要:作为管理者不应固化激励机制,而应不断地创新激励机制,不断增加删减激励项目与激励内容,完成激励机制的不断更新。随员工变化,社会形势变化和单位自身状况改变改变激励手段。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激励机制更加有效。本文就以机关事业单位为研究目标,对如何做好激励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引言:我国机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大锅饭”式物质分配方式,管理者为避免矛盾通常会坚持不偏不倚的原则,力求面面俱到,但结果却使单位耗费不少,反而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例如单位薪酬不合理,没有真正体现按劳取酬;大多数单位工资和奖金差别不大,难以体现员工责任和价值,不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等。

1、激励机制的运行过程

激励是将个人需要,单位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以科学的激励方法和不断更新的激励理论,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制度,程序就是管理的“利器”。通过激励使员工充分发挥其技术和才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在能力。我们一般将激励视为个体主观决策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过程,激励描述了个体的行为怎样开始、被强化、被持续、被引导到被终止的过程,以及个体在此过程中的主观反应。在应用激励手段时通过内部或外部刺激,持续激发个体动机,使个体维持兴奋状态,通过员工个体与工作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员工自发努力和维持对组织和个体目标努力的程度,使员工产生持续的、高度的工作热情。

2、单位现有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2.1激励方式和手段单一,缺乏针对性

在很多单位中激励主要依赖一下三种:一是物质激励、二是精神激励、三是职位升迁。而在这三种激励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物质激励平均主义现象严重;精神激励缺乏权威性;职位升迁有效用递减等规律。对员工的激励主要以物质激励为主,再加上良好的福利待遇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很少考虑员工间人际关系,工作内容,职业规划等其他方面的需要,激励手段单一,同时在单位中形成“金钱至上”的不良气氛。由于员工的需求各式各样,不同的激励措施对于不同员工有不同的激励效果。针对员工需要制定激励措施是提升员工满意度的合理有效方式。但是员工的需要结构是有一定规律的,在同一工作岗位中可以共同的需要结构,提出相应的激励方案,注重最终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因此,单位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必须坚持思想教育领先原则,将思想教育贯穿到整个工作中,以提高其积极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以形成奖优罚劣的良好氛围。

2.2激励制度缺乏合理性

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是单位制度建设的首要问题,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即使单位其它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单位也难以长期正常运转,成为一潭死水。目前,大多数单位缺乏长远打算,轻视激励机制建设对单位长远发展所具有的强大推动力。公正是影响薪酬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当个人在单位内部或个人劳动付出感到不公平时会产生极大地不满意感,甚至直接导致员工的离职,公开公平是保证公正的基础,只有做到程序上公开公平,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在进行激励措施的实施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公开,激励与付出的公正,才能让员工感动公平,员工的酬薪满意度才会全面提升。公平理论认为人们需要公平的,而公平是在比较中获得的,人们注重的不只是所得的绝对量,更注重的是可比的相对量。因此,管理者应充分考虑一个群体内以及群体相关人员激励的公平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机关事业单位如何做好激励

3.1物质与精神兼顾实施周全的激励机制

第一、做好薪酬激励,薪酬一般包含四个体系工资、奖金、福利等,实行薪酬激励就是对于不同员工的不同贡献给予不同的报酬。将同一级别的工资分开档次以此来激励同一级别的员工。对于给单位带来好的成果或合理化建议者提供丰厚的报酬,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加强精神激励,员工在物质生活条件,工作和生活环境,福利待遇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进一步的物质奖励所起的作用将会减弱。精神激励是一种内在激励,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最高境界,能够取得物质激励达不到的效果。如向员工进行某种授权,赞扬表彰其工作绩效,为员工创造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增加员工参与机会,设计员工的职业规划,培训员工的第二技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潜能,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3.2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

建立与员工之间良好的沟通环境,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可见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单位的组织沟通能力的高低,不仅可以显示出单位的管理水平,还可以看出单位员工在单位中的创造性和工作团体的团结度。所以,必须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让员工参与到对他们可能造成影响的决策中去,与管理者进行必要的意见交流和沟通,减少他们的顾虑。

3.3坚持奖励为主惩罚为辅激励原则

单位奖励和惩罚制度是规范员工行为的两种手段,是进行激励制度的两种最基本方法,在规范员工行为上起相辅相成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奖优罚劣、奖功罚过、奖勤罚懒,才能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员工关系培训将带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劳资关系,系统的了解劳资关系的构成,并通过各种实际案例剖析劳资关系恶化的全过程,学习如何有效的处理员工关系,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管理规划。

3.4公正公开

公正是影响薪酬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当个人在同行业内部或个人劳动付出感到不公平时会产生极大地不满意感,甚至直接导致员工的离职,公开公平是保证公正的基础,只有做到程序上公开公平,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在进行激励措施的实施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公开,激励与付出的公正,才能让员工感动公平,员工的酬薪满意度才会全面提升。公平理论认为人们需要公平的,而公平是在比较中获得的,人们注重的不只是所得的绝对量,更注重的是可比的相对量。因此,管理者应充分考虑群体内及群体相关成员激励公平性。奖惩员工行为公平公正是管理人员有效激励员工的重要保证。而激励公平性是依靠科学的考核为基础。考核的客观性与正确性决定了公平性。对员工的考核应通过一套正式的结构化的制度和系统的方法,用来衡量评价员工对职务所规定职责的履行程度。员工的激励水平要与单位绩效挂钩即依据考核的结果作出与激励有关的决策。

结束语

激励是一项持续的工作,短期行为往往又难以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因此为了便于管理者持续有效的进行激励,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体制非常重要。当然,建立的机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员工需要的不断变化而进行不断地调整,才能适应单位工作开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翠玲.机关下属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2]牛剑.浅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绩效激励举措[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3):19-19.

[3]马强.浅论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文员的激励机制[J].经营者,2015(5).

[4]杜锦霞.机关后勤事业单位激励机制改革效果分析——以W中心为例[D].中国人民大学,2009.

论文作者:成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论文_成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