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机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88
摘要:对具体机电工程进行实施时,必须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工程成本的投入进行有效控制,这样才能使机电工程获得足够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机电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进行分析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工程;成本控制;成本分析
前言:
在工程质量相差无几的市场前提下,成本优势成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我研读了一些关于项目成本管理方面的书籍,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方法有些许体会。根据自己的读书心得,以及对自身工作的思考与总结,以铁路机电工程为例,浅谈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
1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应采取科学依据,针对完成控制目标所需要的思路、方案和执行措施,建立系统的机构和组织。本文重点讨论成本控制的方法之一:价值工程原理。
价值工程重点是分析成本和功能的关系,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为可靠地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功能、成本、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价值=功能/成本,即V=F/C。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
某区间电力工程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成本控制。根据业主对项目建设的要求,确定成本控制的方案为:在功能F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C,增大价值V。
1.1功能分析
按照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将区间电力工程划分为五个分部工程:杆塔基础、杆塔组立、导线架设、电缆敷设和接地装置。根据业主要求,将区间电力工程的功能划分为:持续送电、运行稳定、结构牢固、造型美观。
1.2功能系统图
根据区间电力施工特点,绘制系统功能图:
1.3功能分析
将每项功能设定为1,根据上述功能在区间电力工程施工各分部工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确定其在分部工程中的比重,以此编制功能分析表。
1.4功能评价
采用强制评分法,将两项功能进行比较,重要者为2分,次要者为1分,对该四项功能进行打分,作为计算功能系数的依据。
以第一行为例,持续送电是四项功能中最为重要的,因此相对于运行稳定、结构牢固和造型美观三项的得分均为2分。
1.5计算功能系数
根据功能分析表和功能评价得分表中各项数据,计算分部工程功能系数如下:
1.6计算成本系数
成本系数=各分部工程预算成本/施工项目总成本
根据计划和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各分部工程预算成本,然后计算各分部工程成本系数,如下表:
注:本表中成本数额仅作为举例,无参考意义。
1.7计算价值系数
根据价值=功能/成本,利用上述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计算价值系数,如下表:
1.8确定价值分析对象,制定改进措施
对于价值系数小于1的分部工程,要进行重点分析,说明该分部工程为了实现必要的功能占用了过多的成本,或者说占用了一定的成本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功能效果,应作为价值改进对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所在。以电缆敷设为例进行分析如下表:
对以上分析中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综合会诊,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对于价值系数虽然大于1.0,但预算成本较大的项目,也要进行必要的价值分析,挖掘潜力,实现功能与成本之间的最佳匹配。
本文所讲的成本控制,着重于成本控制方法和预测及发现问题,从而进行纠偏的办法。成本控制的措施及手段,应建立“责任成本管理体系”,每个责任中心均以该中心的成本计划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案,上级部门应建立奖惩机制,定期进行考核,调动每一位员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2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指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办法。
(1)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两种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
①比较法
比较法是对指标的对比分析,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分析完成目标的积极因素和影响目标完成的原因;将本期指标与上期指标对比,反映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将自身指标与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反映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水平与其他项目管理水平的差距。
②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替代法。可用这种方法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结果,以确定各因素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以架设10公里架空线路所用电杆成本为例。按照挡距80m计算,共125根电杆。
分析对象是架设10公里架空线路所用电杆成本,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的差额为22471元。该指标由用量、单价和损耗率三个要素组成。以计划成本41600(=125*3200*1.04)为分析替换的基础。
第一次替换:用量因素:以129代替125,得129*3200*1.04=429312元。
第二次替换:单价因素:以3300代替3200,保留第一次替换,得129*3300*1.04=442728元。
第三次替换:损耗率因素:以1.03代替1.04,保留前两次替换,得129*3300*1.03=438471元。
计算差额:
第一次替换与目标数的差额=429312-416000=13312元,即用量使成本增加了13312元。
第二次替换与第一次替换的差额=442728-429312=13416元,即单价因素使成本增加了13416元。
第三次替换与第二次替换的差额=438471-442728=-4257元,即损耗率因素使成本减少了4257元。
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13312+13416-4257=22471元,该值和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总差额相等。
(2)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
通过对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的系统分析,可以基本上了解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为竣工成本分析和今后的项目成本管理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细化分析,可以围绕人、机、料等分别分析。如材料费又可分为主材、辅材、周转材等。以主材为例,主材费用的高低,主要受价格和消耗数量的影响。而材料价格的变动,又要受采购价格、运输费用、途中损耗、来料不足等因素影响;材料消耗数量的影响,也要受操作损耗、管理损耗和返工损失等因素影响。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逐项据实分析价格和消耗变动的原因。人工、机械费、其他直接费等可参考以上方法进行分析。
后记:
盈利是企业的命脉和最终目标,成本管理因此成为企业得以长久生存、持续发展的根本。如何进行成本管理、建立成本管理机制、挖掘内部潜力,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成本,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关键课题之一。本人仅以自身工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对成本管理的思考为根据,完成此文,供大家探讨,对于文中出现的理论错误和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郑沿辉.交通机电工程管理要点分析[J].四川建材,2011,37(6):187-187,189.
[2]肖钶.机电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析与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18):269-269.
论文作者:杨振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成本论文; 功能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 因素论文; 系数论文; 价值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