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建筑行业内兴起了一种可持续的建筑方式――绿色建筑设计,这种建筑设计方式能够极有效地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广受业内人士和客户的欢迎。将这种设计方式运用到住宅区的设计上,必然能够引起很好的反响,大力弘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住宅区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合理运用
1 绿色建筑设计及意义
推进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设计、运营维修及拆除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能源和资源(土地、水、材料)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其含义有二:第一,从效果特征上看建筑设计对于使用者来说,应该是舒适、健康和安全的;第二,从运行特征上看,建筑设计对于社会来说,应该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筑施工企业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使用一定的机具和物料,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将图纸上的“建筑”进行物质实现的生产过程。绿色建筑设计实质上是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对工程项目设计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并严格实施,确保设计过程安全和高效、产品质量严格受控的方式方法。所以绿色建筑设计不再只是传统设计过程所要求的质量优良、安全保障、设计文明、CI形象等,也不再是被动的去适应传统设计技术的要求,而是要从全过程出发,去统筹规划设计全过程改革传统设计工艺,改进传统管理思路,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设计过程中降耗、增效和环保效果的最大化。当然与传统设计相比,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更高,但其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更低,可以通过在设计阶段采用被动式的低耗高效技术减少投资增量。可以认为,绿色建筑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设计中应用的主要体现,建筑设计总体框架由设计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设计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建筑设计的运用
1、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建筑结构的布局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则可能会对居住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建筑住宅小区实施规划设计作业过程中,笔者建议应当对建筑结构的平面功能设计、美观设计以及使用空间上的利用等加强关注,同时还要对高层及高密度的建筑群主体结构进行全面的考虑。据调查显示,钢筋混凝土材料施工过程中,建筑耗能是钢结构建筑耗能的1.2倍左右,同时其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约是钢结构建筑排气量的1.4倍左右。由此可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行施工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侵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住宅区附近的建筑热环境产生的原因很多,以气流的流动为重,加之住宅区周围辐射系统的影响,住宅区的室外环境可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热岛”效应。该现象通常出现在夏季,一旦发生,不仅会使生活在这里的人出现中暑现象,而且还可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加重空气的污染。因此,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选择屋顶绿化、墙壁垂直绿化和设置水景等绿化方式,对于避免热岛效应的影响,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效果非常的明显。
2、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就地取材(主要是木材),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无放射、低挥发、低活性材料;另外,对油漆、胶水、粘合剂、地板砖、地毯、木板和绝缘物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性能优良外,还要强调没有毒性物质的释放。
3、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符合绿色建筑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替换出等量的自来水, 不仅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又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生态景观水景规划应遵循整体性、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水资源的再生及循环性的原则, 以节水及防止环境污染为基本目标, 对雨水资源收集并加以利用, 经过雨水收集系统后处理, 全部用来补充湖泊的景观水。使得景观水体不仅丰富、美化了景观视觉, 同时开放的水面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同时, 小区内部供水设施宜采用节能节水型, 要强调淘汰耗水型室内水器具, 推行节水型器具。在必要的地方, 同步规划设计管道直饮水系统, 以便提供优质直饮水。
4、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方面,绿化可以有创造性思路,可以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例如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另 面应该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应该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
3住宅区绿色建筑设计注意事项
1、注重环保
减轻对建筑物周围的水源、空气、土壤的污染;保护建筑物周围的绿地不受破坏,保护当地动植物;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减少污染气体、废弃物的排放,对有污染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没有污染之后,再排放。
2、提高能源利用率
尽量使用当地的可再生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声控、光控系统,节约用电;使用保温材料做房屋外围护理,提高房屋的节能效果;在合适的范围内,利用天窗进行采光;采用风力发电技术进行发电;室内冷气设备选择高效能的中央空调。
3、节约不可再生资源
选用耐久性或可循环材料做房屋设计;使用节水器具,收集生活用水,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对雨水净化后,进行回收利用;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土地,节约土地资源,搞好绿化工程,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地提高建筑容积率以减少建筑土地密度。合理利用当地的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减少煤炭、天然气的使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4、室内环境质量达标
杜绝污染性材料的使用;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减少微生物滋生;经常通风,减少病菌数量,呼吸新鲜空气;使用隔音玻璃,减少声污染;合理采光,保证室内的光照强度适宜。住宅区周围杜绝化工厂、重工业等污染严重的地区;保证小区内的绿化面积,每100平方米绿地上的乔木栽种量至少6棵;使用高换热率的换气机保证空气质量。
5、注重建筑群的和谐统一
建筑物与周围的原有建筑适度搭配,和谐统一;尊重当地民俗习惯,根据当地风格合理进行设计;保护当地的文化传统、城市空间;使得所设计建筑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自然贴切的融合,保证整体设计步调的和谐统一。
6、住宅区的绿色建筑设计本着提高人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合理规划小区的整体布局和空间排布方式。节能、绿化、资源利用方面符合人性化要求。注重绿化层次性特点,与周围建筑遥相呼应。在发挥植物观赏、绿化价值的同时,注重其防沙、防尘、吸收有素物质的自然功效。
7、住宅区内的水、暖、电按户计量,抄表统计。水暖设备尽量通过管道井进行铺设,方便日后进行维修、更换。为保证小区内安全,小区内整体配置报警系统、入户登记系统、访客对讲系统,为方便居民休闲娱乐,配置有线电视系统、电话系统、网络系统等。
4结语
总之,绿色住宅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它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不能离开在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努力,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出发系统地评价与设计住区的室内外环境,才会有更多更好的绿色住宅出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越来越多的绿色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钟少云.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与节能规划[J]. 中外建筑. 2012(05)
[2]蔡颖佶.低投入节能策略在上海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的实践应用[J]. 住宅科技. 2011(08)
论文作者:潘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住宅区论文; 环境论文; 水资源论文; 系统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