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空间模型理解台风概念_台风论文

构建空间模式 理解台风概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风论文,概念论文,模式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概念在实际状况中往往比较复杂,许多概念需要建立立体模式才能逐步认清概念本质的思路。教师可采用去粗取精、削枝强干、化繁为简的方法,画出立体模式图像,在空间模式图上讲解概念的本质特征,介绍由空间模式过渡到现实复杂背景下的状况。让学生经过文字、模式与现实三步过程,初步了解“搭桥”的学法,体验空间想象、培养分析与应用能力,促使科学概念形成。

台风概念学习时,第一步:教师提出概念并指出自然界里气旋的复杂性,及模式图引入的必要性。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间距相等、等差系列、等压线为同心圆状的气压场图。在图上讲解气旋是如何旋转起来的过程,进而推出台风立体模式图。

第二步:在空间模式图基础上讲解台风与飓风定义。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台风在水平方向上有三个明显的不同部分。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区、云墙区和旋转雨带。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只是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印度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

第三步:深入探讨总结。如在台风结构上可作如下深入探讨总结。

探讨总结一:台风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海上船只遇到台风时,是否可以躲进台风眼里避难?

台风在水平方向上有三个明显的不同部分。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区、云墙区和旋转雨带。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最低,温度最高,天气晴朗。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可达60~70千米。身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风中的“世外桃源”。台风眼的周围是宽十几米的云墙区,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地区,凡摧毁性的大风、暴雨均集中于此。云墙外是旋转雨带,由几条雨带呈逆时针方向、螺旋状向云墙四周辐合。雨带宽约几十千米或几百千米,长约几千千米。螺旋雨带所经之处降阵雨。

海上船只遇到台风时,不可以躲进台风眼里避难。因为台风是一边旋转一边前进的,也就是说台风眼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要想使船只始终保持在台风眼区是很难办到的。更何况台风眼四周有巨大的云墙和狂风恶浪,破坏力最强,船只很难安全进入台风眼。所以,若遇台风,最好设法避开它,千万不要盲目往台风眼里闯。

探讨总结二: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台风的活动路径有:一是向西北方向移动,趋近华南、东南沿海、台湾、华东沿海,在沿海一带登陆;一是向偏北或东北方向移动,在日本登陆或向日本以东方向移去。而我国正好位于西北太平洋的西北方向,成为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第四步:由简到繁,应用到相关实例中。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要从理论上理解,更要重视概念的实际意义,把概念应用到实际中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概念的最终归宿。教学中应以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或美国、印度飓风为例进行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运用。

读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登陆示意图,回答:

(1)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增加沿海风暴潮强度的是(AB)

A、适逢天文大潮前后

B、我国正盛行东南季风

C、洋流和地转偏向力

D、沿海珊瑚礁和红树林

(2)下列关于图中代号所示半径附近风力或天气状况说法可能的是(AB)

A、①处中心风力最小 B、②处附近风力最大

C、③处附近降水最少 D、④处附近降水最多

(3)“桑美”从增强为超强台风到登陆期间,台北(BD)

A、风力不断增强 B、风力先增后减

C、风向由东南风逐渐偏向为西北风

D、风向由西北风逐渐偏向为西南风

(4)“桑美”台风形成源地的地理环境特点。(洋面温度在26℃以上,距赤道有一定的距离,存在明显的地转偏向力,有利于台风的形成)

(5)台风风力强大的原因;带来暴雨灾害的原因。(中心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且上升运动强烈。形成于海洋,空气中水汽含量大,空气上升运动强烈)

(6)台风登陆后迅速减弱的原因。(失去能量来源,且受地面摩擦力影响,风速减小,中心气压迅速升高)

(7)台风登陆后对我国的影响有哪些?(不利:对沿海地区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危害,带来洪灾;有利:可以缓解农业的旱情)

(8)减轻台风灾害的措施:(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工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标签:;  ;  ;  ;  ;  ;  

构建空间模型理解台风概念_台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