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中医医院 湖南湘潭 411228
【摘 要】目的 观察并研究眩晕采用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病的92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高达96%以上,对照组临床效果只有40%。结论 眩晕病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安全性更高,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眩晕;临床效果
眩晕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属于神经内科疾病。在临床医学的发展绝大部分的眩晕症,都可以查找到病因,但是依然有小部分眩晕症患者的病因并不明确[1]。临床症状主要显示为恶心,呕吐,耳聋,耳鸣等,该疾病属于自律神经失调,有很多的脑溢血患者以及脑血栓患者,他们疾病的发作都是由于眩晕症引起的。眩晕症的死亡率极高,为治疗眩晕症,临床上进行了很多的研究,近年来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来治疗眩晕病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的研究就是以92例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中西医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论文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92例眩晕症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32例,其中实验组患者46例,男26例,女20例,发病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8.5±4.1岁,病程2周-12年,平均6.4年;对照组患者是46例,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是56.5±3.9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6.1年,实验周期为8周。这92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仅仅是采用西医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口服敏使朗(品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规格:6mg×30片;生产商:卫材药业有效公司),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1mg和地塞米松5mg。另选择前列地尔(10ug),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为的是让人体的微循环可以得到改善。
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了中医治疗。中药配方:半夏10g、天麻10g,,茯苓10g,茯神10g、炒白术10g、桃仁10g、红花10g,磁石10g、车前子10g、泽泻15g、夏枯草10g、石决明15g、合欢度10g[2]。将这些中药进行水煎,然后口服,每天1剂量,疗程为4周。
1.3观察指标
眩晕视觉评分(VAS):让患者在纸上根据自己的眩晕程度来画横线,最长为10厘米。最低分是零分,横线没有长度表示无症状,最高分为10分,横线长度为10厘米,表现患者的症状最明显,记录10分;
头晕障碍量表(DHI):这个表格主要就是表示眩晕患者的生活能力,这个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记录。同时如果患者感到眩晕的时候就要进行记录,程度如何要记清楚,分值越高,眩晕的程度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
1.4疗效评价
显效:眩晕症症状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患者恢复的程度在750%以上;有效:患者的眩晕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康复的程度在55%-75%之间;无效:眩晕症状无变化。
1.5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眩晕视觉评分(VAS)和头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眩晕视觉评分和头晕障碍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低,具体的,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只有80%,两者比较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因为眩晕症患者的病情反复无常,因此治疗此病的难度较大。眩晕症的产生通常会表现出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比如脑血管性眩晕,心血管性眩晕,脑肿瘤性眩晕,神经官能性眩晕,等等[3]。在临床上,对于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是十分困难的。由于西医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中医书籍记载“髓海不足,则脑转为耳鸣,胫疫眩冒”[4],在中医学中对眩晕症的治疗原则,主要就是补虚泻实,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当患者比较虚弱时,就要适当的补充气血,滋养肝肾。但是西医在治疗眩晕病方面认为眩晕症的病因非常复杂,不易控制,不易寻找,因此针对此病症的治疗,大体的方向仅仅是在血管方面,改善脑供血,才能终止眩晕。优于中西医对此病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治疗方式也不会相同,自然而然收到的效果也会有所出入。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眩晕症可以达到97%以上的有效率,说明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另外我们还要注意,眩晕症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只有这样才可以减轻病症。现在医学认为,眩晕症患者在疾病发作时,要特别注意水和盐的摄入量,另外眩晕症患者应该保持乐观的情怀,保持心情的舒畅,尽量让自己的情绪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预防眩晕症的发作,并减轻眩晕症发作的次数。
总而言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的研究发现,此法的安全性更好,临床效果更佳,病人的满意度更高,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保桂.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12
[2] 王秋月.眩晕症的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8,05
[3] 田凤芹,吴丽莉,梁金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前庭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8,01
[4] 王润山,张俊峰.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15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03
论文作者:汤群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患者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效果论文; 西医论文; 实验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