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生产“动原力”理论和知识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知识经济论文,理论和论文,动原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廿一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已成为相当多人的共识。但是,“知识经济”来得太突然,许多理论尚待讨论。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和经济的相互关系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马克思关于生产“动原力”的理论是现代知识经济的先驱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没有明确的“知识经济”的范畴,但提出了生产“动原力”的理论。这一理论从历史的观点看,的确是“知识经济”的滥觞。为了深入知识经济的研究,有必要作一些初步介绍。
什么是生产“动原力”理论?马克思说,“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交换……这种生产底前提现在是而且始终是以直接劳动时间底份量,以应用的劳动的数量作为生产财富的决定性因素。但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创造现实财富的力量已经不复是劳动时间和应用的劳动数量了,而是在劳动时间以内运用的动原(AgenZien)底力量,而这种动原自身极其动力效果又跟它在自身的生产上所消耗的直接劳动时间根本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决定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程度或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政治经济批判大纲》(1857-1858),第三分册,第355-356页。)
这段话有三层意思:(1)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时期, 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生产财富的决定因素是应用劳动的数量和劳动时间的长短;(2)在社会主义时期(当时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要消亡, 但不影响生产动原力学说本身),或“以后”的某个时期,随着大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财富的生产已不再取决于应用劳动的数量多少和劳动时间长短了,而是取决于生产的“动原底力量”。动原力一词德文AgenZien,具有“动原”、“动因”、“力素”、“能因”几种意思,我们取其意思是生产财富能力的根本动因;(3)动原力的大小, 和动原力的构成因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上花费的劳动时间不成比例,而是取决于一般科学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这三条综合起来,就是马克思的生产动原力规律的主要内容。
按照这个理论,生产者智力水平越高,生产动原力就越大。如果承认社会主义仍是市场经济,在三大差别没有最后消亡之前,复杂劳动还是简单劳动的加倍,而复杂劳动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创造的物质财富比其创造的价值要增长更多倍。为此,在今天人类历史处于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和迅速应用的时代,经济学应重点去研究智力开发问题。一是要拿出一定的投资,去发掘人类的精神和智力资源,搞好人才的培养与训练、选拔与发现、合理使用与保护。这就要发展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改变中等教育的结构,兴办中技校和职业中学,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对成人要发展终生教育,把职工教育搞好。在人才培养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结构上要一致,在人才使用上也要合理;二是要正确执行按劳分配原则。今天的按劳动分配,是以级差劳动为基础的,形成级差的最关节点是智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目前,我们是承认级差,通过发展各种形式的教育逐步缩短级差,但不能人为地打乱级差。在劳动报酬上由于多年来对待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左倾政策的影响,由于近年来劳动就业上某些混乱造成的问题,如不少脑力劳动报酬低于体力劳动都是不合理的。不少方面已给党政机关干部、文教卫生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困难,应逐步加以扭转;三是根据生产动原力规律,不仅要把现代生产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而且要在各个部门实行现代化管理,以便发挥生产动原力的更大的“动力效果”,促进四化建设。
马克思关于生产“动原力”的理论,对创立知识经济严谨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生产“动原力”理论是知识经济理论的滥觞。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没有知识经济的论述。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不仅邓小平同志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三个面向”的论述,而且马克思一百几十年前就提出了生产动原力的理论,成为知识经济的发端和先驱;(2)生产动原力理论, 为知识经济理论中的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3)为教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提出了依据;(4)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本身的根本变革, 包括培养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的时续性的研究,指明了方向;(5 )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等等。
二、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主宰沉浮的新时代
知识经济是下个世纪市场经济的真正载体。在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时,我们有必要对知识经济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索。
1、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定义很多, 但很难找出一个令众人都满意的答案。
一种意见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这种说法很概括,但又失之于粗略。
另一种说法是,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进行生产、交换、分配的经济。这种说法把知识引入再生产全过程,已有很大前进,也从抽象的知识领域进入了物质生产领域,但是,由于知识是内涵广泛的范畴,许多知识是无法和物质生产联系起来的,因而还需要加以完善化。
还有一种说法是,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本的扩张和知识产品为市场主体的经济。这个说法抓住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经济的根本特征。但什么样的知识形成资本和产品又是很复杂的、笼统的,处于流动状态的知识是不能形成资本和产品的,因此,这个定义只是个半成品。
我们认为,知识经济是依靠可直接或间接用于再生产过程的知识和信息进行生产、交换、分配的经济,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又一个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主宰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的到来是人类经济史上一场更高层次的革命。
2、知识经济的发展史。 “知识经济”明确作为一个特定的经济范畴被运用是近几年的事,但作为一种“发端”,已可追溯到较远的年代。
(1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概念中就已包括“具有生产知识和技能并运用生产工具进行社会生产的人”。这里已具有知识经济的因素。
(2)特别是小平同志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系统理论,是为知识经济的先驱。
(3)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1858, 第三分册,355—356页)中提出了“生产动原力”的理论,我们应视之为“知识经济”的滥觞。本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们在劳动经济学中已介绍了这个理论。此不多叙。
(4)1996年世界“经合组织”在《1996 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重估了科技对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命题。
(5)1996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报告中简化成为“知识经济”的范畴。
(6)在中共十五大后,在“知识产权”、 “按生产要素分配”等的探讨中涉及到知识的经济作用,以后江泽民同志在几次讲话中高度评价了“知识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从而使“知识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3、知识经济的价值论。现在不少书中,讲知识是价值的源泉。 这样笼统讲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
(1)知识经济时代, 仍然是掌握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价值,知识不能直接创造价值;
(2)知识改变人的素质,提高生产“动原力”的水平, 使劳动创造价值的功能加大;
(3)知识和科技水平高的劳动,很短时间生产大量产品, 每件产品包含劳动时间微型化,可用电子学中的“微秒”和“微微秒”计算;
(4)由于科技发现和应用十分迅速, 因而每时每秒都有采用新技术的行业,因而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形成大量超额“剩余价值”,成为知识经济价值创造的主要形式;
(5)随着知识经济行业数量的开拓和扩充, 会增加一部分劳动岗位。相对缩减成本和绝对增加劳动时量,也会增加总价值量,冲减了由于知识和科技应用挤掉的劳动数量。
4、知识经济对经济和金融的革命性作用。在新的世纪中, 日益发展的知识经济将带来整个经济的总体革命性巨变。目前可以预见到的大变革主要有以下方面:
(1)知识、信息等要素, 作为生产力的智力要素将成为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它把生产力内部结构多层次化;
(2)从经济学价值论的角度看, “价值决定”的内涵将有重大变化,马克思“生产动原力”的理论,使劳动价值论有新的巨大发展;
(3)直接或间接的“知识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主导产业;
(4)具有不同层次知识水平的人形成新的社会分工体系, 不学习、不愿接受知识经济再教育的人必然形成新的失业,再教育是解决失业的唯一根本出路;
(5)知识要素成为生产增长的源泉, 是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关键,是解决贫国富国差别的根本途径;
(6 )全球将以知识产业为中心形成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和全新的经济格局;
(7)数码化、网络化使人类逐步走进信息社会, 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知识的应用、生产和扩张;
(8)知识从生产和经济的“外生变量”,变为“核心变量”, 知识单元的不同组合的演变制约着经济结构的改变。按世界经合组织的划分:一类知识是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 二类知识是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三类知识是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四类知识是知道是谁和谁知道如何做的知识(know-who)。前两种可从书本上通过学习得到信息,后两种只能从现代经济实践中学到,这四种知识的交错应用,构成理论与实践新的结合体;
(9)金融是知识经济首先要改造的部门, 最早体现知识经济四大特质:以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为基础;信息和通讯技术为中心;服务占重要地位;人的素质和技能是成败的关键;
(10)学习和教育是知识经济入门的钥匙,网络是知识传播的主渠道,研究是知识生产的第一步;知识转让和扩散是市场经济交易和增长的主要方式;计算机和外语是知识交流的主要手段;
(11)高科技和金融业的密切结合是新世纪知识经济的首要形式。一是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金融电子业的发展,成为金融的基础;二是知识进步推动了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品(智力金融游戏)的发展,通过多项资本虚拟化极大地扩张了循环资本;三是推动了金融环球化的发展,使金融成为经济发展沉浮的主宰者,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金融核武器”;四是银行为知识经济提供最雄厚的资金;五是金融是知识经济中高科技、电子业、网络通讯、信息等知识经济的广阔天地;六是金融在培训人员实现环球网络化、联结银行、商店、顾客为一体,实现24小时环球营业,扩大资本市场、实现货币市场、衍生品和再衍生品市场,实现“无现金、无支票”、甚至网上办行等,成为新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可见,面向新世纪金融的运作以知识经济为基础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知识经济的时代虽然已扣响了门环,但尚未真正到来,为迎接它我们要做许多工作:(1)要转变观念;(2)要做好知识更新;(3 )大力发展阶段教育和终生教育;(4)实现学习革命,普及计算机、 外语;(5)为缩减生产领域人员,扩充服务行业,改变分工体系做准备; (6)发展文化事业吸收从业人员;( 7)确立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 风险、盈利新观念;(8)谋求新的经济结构;(9)建立国际经济新格局和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