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嫉妒心理与疏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苏 谷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类有趣的现象:两个小孩搭积木,一个搭得既快又好,一个搭得既慢又差,搭得差的孩子几经努力,赶不上搭得好的,便会走过去将搭得好的孩子的劳动成果一捣了之,让大家都玩不起来。有时“凶”的孩子还会将搭得好的孩子推倒在地,或反过来向大人告个“恶”状。这种行为便是孩子的嫉妒反应之一。
所谓嫉妒,是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待遇、享受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嫉妒是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产生很早。婴儿刚刚出生时,仅有一般性的激动,1个月后就会分化出痛苦和快乐,痛苦比快乐分化得更早;4个月再从痛苦中分化出愤怒;5个月后愤怒分化出厌恶;6个月后从厌恶分化出惧怕;15个月以后就会从痛苦情绪中分化出嫉妒。可见,嫉妒是人类精神发育中自然出现的阶段,嫉妒心理可谓“人之常情”,幼儿也不例外。
引起幼儿嫉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人的外貌、财富(玩具、食品等)、能力、名誉、地位、享受等均可引起某些孩子的嫉妒心理。如,来了一个漂亮的小朋友,妈妈夸上几句,自家的孩子就会嫉妒,于是对外来的小朋友采取不友好的态度;一个小朋友有“全自动步枪”而另一个小朋友只有一把木制的“小手枪”,拿“小手枪”的看到拿“全自动步枪”的心理就不是滋味;别的小朋友会唱歌,而自己不会唱歌,就会羞愧、怨恨、愤怒,不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父母两个孩子,娇惯其中一个,不被娇惯的就会经常找理由与另一个孩子吵架。幼儿的嫉妒表现在各个方面,在各种场合、各种活动中都有可能表现出来。
孩子嫉妒心理产生以后,往往容易把抱怨指向别人,或想方设法攻击对方,或千方百计把跑在前面的人拉下来,以保持与自己“同步”,或甩在自己的后面。同时,过分的嫉妒也会使孩子的性格渐渐变得古怪起来。如,抑郁多疑、神经过敏、执拗浅薄、自暴自弃、推卸责任等等。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其影响是很大的,难怪莎士比亚在《奥塞罗》中写到:“嫉妒是绿色的妖魔,谁做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它的愚弄”。
作为家长要注意对孩子的嫉妒心理及时疏导。
首先要防止幼儿嫉妒心理的产生,父母除了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别人以外,更重要的是尽量避免易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环境刺激。其次要设法使嫉妒的消极作用向积极方面转化。这主要靠父母的教育与诱导,通过父母的教育诱导而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强信念,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抓住嫉妒对象“成功”的原因分析。帮助孩子弄清别的小朋友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是怎样“奋发努力”的,以使孩子克服仅从结果进行比较的低层次的、简单的思维。另一方面是要指导孩子进行自我意识、自我分析。帮助孩子找出自身的缺陷和“赶超”别的小朋友的优势和途径,避免自弃、自悲、攻击、执拗等不良心理的持续侵扰。
再次要帮助孩子进行伤害性情感的调节,确保孩子精神健康,保持愉悦舒畅的心态,促进孩子完善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是疏导的主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一是要注意对孩子进行精神鼓励,在孩子已经妒火中烧的时候,父母不能火上浇油,如骂孩子“无能”“没出息”等等。二是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情感暗示。一方面是孩子的自我调节,如从烦恼、不安等消极情绪中解放出来。三是要转移孩子的注意方向,使孩子用另一种情感来冲淡或代替。如给孩子讲讲故事,带孩子出去走一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