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电网能够实现配电网各配件的优化监控和保护,保障电网运行稳定。要发挥自动化系统的价值,需增强可视化能力和预见性能力,利用自动化系统维护电网运行,更新信息技术,从电网的实际运行入手,采取多种措施优化电网,落实自动化技术。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误区;措施
1 前言
随着用户用电需求不断增加,配电网中的负荷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配网运行安全,有必要对配网进行优化设计,使配网结构和运行方式等得到改善,从而提高配网可靠性和安全性。自动化技术的问世和应用,使配网设计有了突破点。
2 配电网自动化存在的误区
2.1 自动化设备可靠性问题
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可靠性低,设备技术性和自动化水平不能满足实际配电需求,设备需人工操作运行,整体自动化水平不高,检测时需要专业人员监督才能保证设备正常工作。该情况下,设备故障几率高,电网易出现拒动或误动现象,供电整体不稳定,可靠性低。
2.2 配电自动化设备兼容问题
配电自动化设备兼容问题需要管理人员给予充分重视。供电企业采购设备时,应考虑自身情况,分析新老设备之间的兼容问题。实际采购中,如果设备兼容处理不当,自动化技术会与实际供电脱节,供电效率下降。此外,配电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寿命不长,需频繁更新换代,为确保配电稳定,需提高自动化设备的兼容性。
2.3 网架结构设计问题
如果网架结构设计不合理,会影响配电稳定。结构失衡主要是电网联络、主干节点以及主站控制端不匹配,各系统运行设备产生冲突,无法联动工作,自动化运行效果低下。
2.4 管理制度及人才培养问题
配电自动化需专业性制度、人才配套的支持,国家针对配电自动化运行制定了规则制度,但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实施中,管理不合理使自动化系统无法发挥积极作用;供电企业运行和维护员人员培养不科学,人员招聘后没有开展长期培训,缺乏专业性技术培训;考核制度不完善,运维人员专业水平固定,不符合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5 其他问题
配电自动化中,三遥功能建设实现难度加大。光纤通道中,建设需专业人才深入设计,网架设计相对复杂,一些主干网及分支网出现故障,无法有效判断故障位置,影响配电稳定性。现行运行规范、安全规范和实际维护,影响配电自动化的发展,上线馈线自动化项目受制约,城市配电异常,需查明原因、修复后送电,影响了重合器自动化技术,导致自动化技术只存在于通信、保护方面。此外,不同级开关配合联系密切,馈线自动化不适用改造较多线路。
3 配电自动化问题应对建议
3.1 加强通信建设
通信为配电自动化子站和主站沟通交流奠定基础,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前提。因此,需加强通信系统建设。配电网通信由双绞线、电话线、电力载波以及光纤组成。光纤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传输频带高等优势,未来的应用价值较高,研究意义较大。因此,应注重光纤通信的优化。光纤技术也有一定缺点,其受制于技术开发,实际造价高,施工技术要求严格,灵活性较差。基于此,人们应合理应用光纤技术,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时优化通信系统。通信电缆可以克服光纤高昂成本及施工技术要求严格的问题,但电缆抗干扰能力差。
配电自动化设备工作环境恶劣,采购设备时需考虑新设备联动及设备自身质量,选择可靠性较高、可维护性强的先进设备。此外,设备应达到规范性耐热、防潮、抗电磁干扰等要求,避免设备在恶劣环境中发生基础故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门需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维护检修、更新改造老化设备,最大化发挥设备价值,以综合通信的方式,提高电网自动化效率。
国家规定无线网络不能用于信号控制,则可以利用遥控技术替代光纤或通信电缆,弥补弊端。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多选择光纤网络,分段设备改造中融入遥控技术,实现网络分段和故障的隔离,提高配电自动化水平。通过具有遥信及遥测的无线网络,以配网故障指示装置判断故障区间。光纤设计上,故障区间停电时间较长,指标要随之更改,确保无光纤支持下也可实现科学监视,减少故障查找时间,从而提高运检水平,提升投资效率。目前,无线通信广泛应用于电网运行,人们应重视无线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周期性维护设备,降低故障的发生几率。
3.2 馈线自动化优化
3.2.1 馈线自动化作用
配电自动化的关键是馈线自动化。系统运维中,馈线自动化可控制停电次数,减少故障发生次数及时间。此外,馈线自动化可提高供电质量。大系统中,馈线自动化可实现电容器及负荷转带投切,提高供电质量,减低能源消耗。
3.2.2 馈线自动化模式选择
在模式选择上,应分析不同模式的特点及适用程度:
第一,集中智能模式。集中智能模式的影响下,馈线自动化测控应用层将故障信息反映给子站、主站,根据站点判断故障、定位故障,完成后下达对应命令,并传递到馈线自动化终端应用层,之后发出命令,将故障区域实施隔离处理,防止故障影响扩大。集中智能模式主要依赖于通信系统发出命令、接收命令,若故障发生,影响整体系统运行和集中智能模式,将出现瘫痪现象。
第二,分布智能模式。该模式在实际运行中无需主站及通信系统给予必要支持,可自动和智能终端建立联系,实现故障的实时分析,并隔离故障目标。
第三,重合器模式。重合器与上述模式具有相似性,其以馈线自动化终端检测、识别故障,识别后进行隔离处理。重合器具有网络重构能力,无需主站和通信系统辅助,系统异常时仍可稳定运行,但故障处理速度较慢,实用性不强。第四,半自动化模式。半自动化模式是对集中智能的简化、优化,但与集中智能模式有一定区别。半自动化模式需将故障传递给主站,主站调度员分析、诊断故障,识别后采取措施直接处理。半自动化模式对信息设备的依赖度不大,但故障处理时间较长。不同的馈线自动化模式有其各自的特点,运行维护人员应了解不同模式特点,实际设计中,根据网架结构、运维水平、通讯资源等选择合适的模式。
4 提高运维管理水平
第一,注重提高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性,以专业性技术为支持,开发配电网自动化硬件,确保自动化功能能够满足电网供电需求,并建立高素质专业配电维护队伍,提高运行维护效率。
第二,强化系统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广、培训新技术,让技术人员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落实责任制度,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合理应对配电网自动化设备故障。此外,周期性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将激励机制融入到培训事宜中,合理约束工作人员,按照实际量化标准评定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对工作突出的人员给予奖金和鼓励,对工作出现问题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经济处罚和通报批评,建立良好的工作风气。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配电网自动化应用中存在的误区和应对措施,分析自动化系统设备组成,在现有电网基础上合理改造电网,明确自动化系统目标,贯穿电力企业规划标准,注重系统运行维护,遵循经济使用原则,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减少成本投入,同时兼顾网络规模、故障处理等。此外,应不断优化、更新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提高供电质量及效率,提高配电网设备的兼容性,降低电网故障频率,促进配电网可持续发展,促进供电企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邢晓溪.EPON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及智能化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产品世界,2016,23 (5) :51-54.
[2]王雁雄,李彦生.基于模型中心与云计算的智能配电网应用系统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7) :150-151.
论文作者:杨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8
标签:故障论文; 设备论文; 模式论文; 电网论文; 光纤论文; 馈线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