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内部语言的发展_思维品质论文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内部语言的发展_思维品质论文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内部言语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言语论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语文是语言和思维学科。语文教学注意了口头言语、书面言语的发展训练,却忽视了内部言语的发展训练。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三种语言形式是同步发展的,而且内部言语发展是口头、书面言语的“先行官”。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树立训练发展学生内部言语的意识,在听、说、读、写中注意发展学生内部言语能力,这是语言教学需要,也是思维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语言教学 发展内部言 相辅相成

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因此,在语文科中,学生要学好语言,同时就得学会思维。既要发展语言,又要发展思维,把语言和思维联结起来,是语文科的一大特征。语言、思维往往两位一体,密不可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听、说、读、写四大能力是语文教学大纳基本要求。而这四种能力培养训练归根到底是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发展训练。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这种训练,但却忽视了另一种形式的言语发展训练,即内部言语的发展训练。

什么是内部言语?内部言语与思维关系如何?内部言语的发展借助什么方式来训练?下面试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内部言语的特征

内部言语离不开一个“思”字。孔子云:“三思而后行”[1]韩愈云:“行成于思,毁于随。”[2]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些都少不了一个“思”字。“思”是人们大脑中的思维活动。靠什么来思维呢?靠的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但却存在大脑中的内部言语。所以,内部言语是大脑思维的“物质外壳”。

所谓内部言语,“就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自觉行动有更多联系的一种高级的言语形态。”[3]其主要特征有三:其一是不出声,或语音的发音是隐蔽的。言语出声的程度,既反映思维水平,又可反映思维对象的困难程度。我们从观察中可以看到,学生碰到难题,或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往往有出声的言语表露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之中,而且出声言语的内容、思考的内容和书写下来的内容基本一致。其二是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为思考对象,对有关自己所要说的、所要做的思想活动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用批判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活动。其三是“简化”,“快速”。内容言语只是外部言语中的一些片断。外部言语说出的内容以完整、详尽、清晰为特点,而内部言语可以用一个词或一个短句“说出来”表示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的意思。正因如此,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相比,在同时思考与表达一个问题时,前者速度比后者要快得多。

从以上三个特点来看,内部言语不仅是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物质基础,而且是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志。实践活动越复杂,思维越复杂,就越需要复杂的内部言语活动。

二、内部言语发展标志着思维的发展

内部言语在思维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内部言语具有发音器官隐蔽性的特点,默默思考问题时,内部言语却在积极参与活动。因此,内部言语的发展是和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发展相辅相成的,是和智力的发展水平、特别是思维水平紧密联系的。中学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口头和书面言语的同时应该同步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

发展学生内部言语,既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亦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思维发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活动的发展,是从婴儿期的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青年初期的抽象思维的,是一个长期“内化”过程。其“内化”过程中是直接与内部言语的发展相关联的。小学阶段内部言语发展过程经过出声到无声的“内化”阶段,初中后出声思维现象越来越少。常见这种现象,中学生作文时,即使难以下笔,也只是咬咬笔头、挠挠头皮,很少出声思维。年级越高,无声思维水平越高,思维的敏捷性也显著发展。思维速度的提高正是内部言语“简化”过程的表征。从课堂现象亦知,高年级的学生越不想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愿齐声回答问题。这也说明中学向深思熟虑发展,喜欢“肚里行事”先想后说,想好了再说。

可见,中学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必须注重发展他们内部言语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养成一种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的良好思维品质。

三、内部言语发展训练必须在“听说读写”中同步进行

中学语文学习的对象是语言文学,更有优势借助这门工具课大力发展内部言语能力。如何发展中学的内部言语呢?其实,内部言语的发展训练也是在“听、说、读、写”中同步进行的,是在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三者相辅相成中发展的。

因内部言语在人的头脑深藏不露,容易被人们忽视和遗忘,所以,要发展学生内部言语,每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学生内部言语能力的“内部意识”,在平时的发展与训练中有意识去训练它,发展它,使学生口头、书面、内部三种言语得到全面发展训练。其实,内部言语的发展训练不需语文教师专门立项训练,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就知道内部言语是“听、说、读、写”的“先行官”。朱绍禹教授说:“什么是阅读?岂不就是通过书面语言思考作者表达的事物和思想,岂不就是把语言和思维融合在一起的视觉活动!什么是听话?岂不就是通过有声语言随着说话者思考戎说话内容的活动!至于说和写,岂不就是或通过有声语言或通过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考的结果,不就是把语言和思维融合在一起的认识过程!它们都既是语言活动,同时又是思维活动。”[4]朱先生说得很明白:听、说、读、写是一种借助语言的思维活动。而首先应是借助内部言语的思维活动。所以,语文教师要树立一种内部言语训练意识,明确内部言语在思维中的作用,明确内部言语在“听、说、读、写”中“先行官”作用,意识在前,训练在后,方可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下面试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谈谈内部言语发展训练问题。

1.听。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听话训练要求的要点是:了解对方意思,抓住中心要点,听出说话者观点理由,不漏主要内容,听出对方破绽。

听话是独立思考过程。要通过训练学生的听知注意力来发展内部言语能力。听话是接收、理解、吸收口头言语信息的过程,也是听者把说者的外部言语转化为自己内部言语的过程。要促成这种“内化”务必高度集中注意力,使大脑处于“优势兴奋”状态。听人说话,稍纵即逝,要迅速听懂对方话语、把握主次、分清是非、品评好坏、理出头绪、筛选急需信息,没有很强的内部言语能力是不行的。要训练学生听话中的内部言语能力,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边听边思考的习惯,集中精力,排除干扰,敏捷接受说话人信息,迅速“内化”为自己的内部言语,分析评价对方的观点、动机及内容。专项听话训练是促进学生内部言语发展的有效方法。在小学作文训练中安排有“听写训练”即老师先讲一段话或一个故事,学生根据听来的信息加以想象写成作文。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亦安排有听说训练内容。这种训练不仅发展了学生口头和书面言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内部言语的能力。因为从“听”到“写”,必须经过中介作用,这个中介就是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写出的言语的先导。学生听话水平的提高标志着他内部言语水平的提高,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注重的。

2.说。《中学语文大纲》对中学生各年级的说话训练都有明确要求。说话能力是指运用口头表达思维感情的能力。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说话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比例越来越大。据我国有关资料表明,听、说、读、写在生活中的比例为:听话45%、说话30%、阅读16%、写作9%。说话能力是诸多能力的综合,它由三个方面构成:其一、组织内部言语的能力。人们说话,先想后说、边想边说。“边想”要靠思维组织内部言语,思考“为什么说”、“对谁说”、“说什么”。这是说话的前提。其二,快速语言编码的能力。人们在说话过程中,就是把内部言语组合编码。按语法和逻辑顺序说出来。其三,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靠发音器官把内部言语能力,有了内部言语的发展,即使哑巴亦能用手势、情态来表达思维的结果。所以,中学生说话训练首先发展其内部的言语组合能力。语文教师不论用何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口头复述、看图说话、讲故事、口头作文、口头解说、即兴发言、演讲、讨论、问答等)必须首先明确发展内部言语在先的原则,学生说话前,明确提出两点要求:①想好再说。②说出来的话要有完整性。不少学生说话断断续续、只言片语、不能表达完整意思,这是他内部言语不完善的表现,也是思维不完整的表现。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课堂上特别注重训练学生说话完整的能力。他的要求是“不忙先说,想好了再说”,“说出来的话必须表达完整的意思”。让学生说话前先“想一想”,不要信口开河,其本身就是有计划地帮助他们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发展其内部言语的一个有效措施。

3.读。阅读的核心是思维。这里说的“读”并非单纯的出声朗读课文,而是指通过无声的阅读理解课文。高层次的阅读除了理解外,还伴之对阅读内容的评判,得出阅读者独立见解。所以,阅读过程是高度提取、概括、抽象、评价的过程。在其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大脑思维,而在高度思维中起作用的又是无声的语言(即内部言语)。人在阅读时,大脑中“此时无声胜有声”。所以,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训练过程是从出声到无声,年级越高,无声阅读越重要。无声阅读一目十行,快速、灵活、敏捷、准确,最利于内部言语的发展训练。语文教师训练学生内部言语能力的做法是:快速阅读一篇文章,把握主要内容,分析评价其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后用有声语言表达其思维结果。整个阅读思维从无声到出声,“无声”思维占绝大部分,“无声”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内部言语发展训练的过程。长期坚持无声阅读训练,不仅发展了学生内部言语,而且大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写。尽管书写在现代生活快节奏中运用日趋减少,但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内部言语化为书面文字的“外显”过程。书写能力的强弱,直接标志着内部言语发展的优劣。中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是重视写作,这是国外语文教学不可比的。古代科举考试往往一篇文章定终身,现代语文考试必考作文。写作训练发展了三种能力:缜密完整思维力、内部言语组合能力、书面文字表达能力。写作过程是独立思考过程,以选材、立意、构思到文字书写,最积极活动的是一种内部言语。中学语文教学中写的训练是“作文”,而主要又是书面作文。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毕业“马拉松”式的作文训练中,始终离不开“构思”二字,而构思离不开内部言语。学生作文水平由低向高级发展,也就暗示着内部言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懂得了这一点,语文教师们训练学生作文的重点是“想”,即“想清楚了再写”。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是“想不清楚”。不知道如何想,说穿了是不懂得组织内部言语。所以,写作训练的先行条件是“想清楚后写”。叶圣陶先生说:“不想就写,那是没有的事。没想清楚就写,却是常有的事……什么叫想清楚呢?为什么要写,该怎样写,哪些必要写,哪些用不着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了确切的解答,这才叫想清楚。”[5]作文训练让学生学会构思,形成“想清楚了再写”的好习惯,这也是训练发展学生内部言语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在上面着重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谈了发展学生内部言语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把内部言语、书面言语、口头言语三者结合同步发展训练的问题。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中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是同等重要的,而发展语言必须是口头、书面、内部言语的三者统一协调的。口头表达能力往往需要内部言语作为基础,书面表达能力更离不开内部言语“构思”基础。反之,发展了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促进了抽象思维发展,自然有助于内部言语的完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三种形式的言语不可偏废任何一种。基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内部言语发展的研究甚少,笔者在本文中引出论题,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大方之家。

注释:

[1]《论语·公冶长》

[2]《昌黎先生集·进学解》

[3]朱智紧、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第409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0年4月第1版。

[4]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第1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1月第1版。

[5]张定远编《作文教学论集》第82页,新蕾出版社1982年1月第一版。

标签:;  ;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内部语言的发展_思维品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