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文化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先进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01)04-0030-04
一、先进文化的涵义界定
文化,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表征,人们对其含义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科学的认识毕竟不是常识,而是理性。真正对文化有确凿概括也并非易事,至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对文化各持异说,见仁见智。据悉,近代第一个在人类文化学中引用“文化”概念的是泰勒。他在1871年出版的《初民文化》一书中,开宗明义地说:“文化乃是当代人为社会一分子时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才能习惯等复杂的整体。”[1]据人类学家统计,至今,学者们为文化下的定义竟达164种,我们自然不必——罗列。但有两个界限可以划定:第一,文化是区别于物质活动的精神活动领域;第二,文化是区别于政治的观念上层建筑。在社会包括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系统中,文化位于最顶部。
人类对社会的观念反映不仅有不同的层面,而且有正误。所以,文化历来就有先进和落后、革命和反动之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中指出:“解放区的文化已经有了它的进步的方面,但是还有它的落后的方面。解放区已有人民的新文化,但是还有广大的封建遗迹。”[2]只有先进的文化,才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文化向来都是历史的堕性力量。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克服文化中的堕性因素,才可能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我们切不可忽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按照历史的惯性,应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光明来自东方,为什么后来却落后了?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中国后来的发展滞后,一不是资源问题;二不是人的基本素质问题,三不是发达太早的问题。归根结蒂,是因为文化中堕性的因素太大。封建社会的周期太长,给人留下了封闭保守的观念桎梏,只求维持现状,不思进取,就是典型表现。文化不能完全背弃传统,任何文化都是民族的文化。但传统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一个民族要进步,首先就要革除一些旧的传统。传统的主要倾向是感情,改变的主要倾向是理智。如果我们保留所有传统,那就不可能有社会进步。当今世界上有一个重要事实,就是传统越少的国家越发达,传统越多的国家越落后,这应该让我们猛省。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其伟大意义就在于此。
我们不应忘记“五四”的新文化运动,其宗旨就是革除制约社会发展的封建文化传统;我们也不应忘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其标志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我们尤其不应忘记改革开放之后的思想解放运动,其要义就是观念超前,为民族的兴旺发达导航。文化不走在前面,社会就不会进步。
就此,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先进文化就是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文化,就是不断更新原有观念并且涌现新生观念的文化,同时还是在知识经济发展中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
二、先进文化的现代体现
先进文化是相对于落后文化而言的,自然应该有其特征。所谓特征,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也就是其具体体现。任何文化,又都是一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我们所说的先进文化,也就是我们体制转换时期的现代文化。
1.市场文化
存在决定意识。经济体制的改变伴随而来的是文化观念的改变。单纯就经济体制而言,很难判别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劣高低。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更高阶段。实践结果表明,计划经济并未给我们带来繁荣和进步,也没有实现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因此经过痛苦摸索,才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才提出了生产力标准,才提出了向市场经济过渡。这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
市场经济本身虽然不是文化,但必然引发出市场文化现象。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形成文化,确切地说为什么会推进文化?那是因为市场本质上是一种服务经济。生产者生产出的产品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要卖给别人。在众多的竞争者面前,必须提供优良的服务才有可能取胜。“顾客是皇帝”,就是市场文明的体现。诚然,市场经济也会产生邪恶,诸如造假、诈骗以及权钱交易衍生的腐败。那不过是过程中的现象,这类现象,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而是市场经济发达不充分的产物。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这类现象终究会逐步消失。市场经济终究要把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市场文化不仅是生产发达的尺度,也是消费文明的尺度。”[3]
2.知识文化
没有知识只能使人愚昧,惟有知识才能使人聪明。简单的知识,比如认识字、扫盲班,并不构成知识文化,只有知识的丰富和积累,才能形成知识文化。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可惜对大多数来说,知识经济还是“世说新语”。
吴季松博士曾感慨地写道:“什么是智力(知识)经济,我的回答是从1969年我在新疆的广阔田野上用铁锹挖渠和用拖拉机耕地开始的,那时我真正懂得了50个壮汉也顶不上一台拖拉机;可以说,我的回答是从1971年我在乌鲁木齐的工厂里自己设计新型内径千分尺开始的,那时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技术创新’;可以说,我的回答是从1973年我在中国科学院研究受控热核聚变开始的,那时我懂得了知识就是力量,它可以打破原子核;可以说,我的回答是从1979年我在巴黎核研究中心的受控热核聚变装置上工作时开始的,那时我真正懂得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可以改变世界。”[4]
这种感悟的思想历程给我们宝贵的启示就是:知识经济造就的时代文化,终究会形成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3.开放文化
大千世界分成若干国家,但思想观念的传播却从来没有国界的限制,先进的文化必然是开放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有一个封闭体系,主张“内在超越”,不能说一无成绩,但效果并不见佳。“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至少是迟了一点。如果在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中大胆引进,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余英时先生的研究认为:“西方文化的外倾精神有助于系统科学的发展,而中国文化的内倾精神则不积极地鼓励去对外在世界寻求系统的了解。”[5]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可能处处先进,世界之大总是各有各的长处。保存自己的特色,再向外学习,并不是“全盘西化”。中国的四大发明虽然使我们引以为荣,但并未结下精美的果实。指南针只不过用于皇帝出巡的仪仗,而西方却拿去航海使哥伦布发现了欧洲新大陆;火药我们用来做鞭炮,而西方却用来造枪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造纸和印刷术本来是我们的技术,但多年因循守旧,人们不得不引进西方的造纸和电脑排版技术。科学文化是全人类的果实,这就是现实的真理。我们从中得到的悟性就是:如何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开放文化必须撤除心理屏障,摒弃固守国粹的观念。日本并不具有过多的自我文化品质,但靠“拿来主义”去“偷窃天才”,最终也成了经济大国。先当学生,再当先生,这并不是耻辱,而是一种精神。中国人只有具备这种精神,才可能有实力走向世界舞台。
4.创新文化
文化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实现先进文化。文化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中国的古老传统虽然是民族瑰宝,但确实也有很多东西和现代文化格格不入。
传统文化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褊狭保守,故步自封。传统文化固有的习性就是封闭保守。封建社会的画地为牢,小生产的目光短浅,阻碍了自己的视野,眼力所及有限,总是以自己为参照系,今天比去年强点就沾沾自喜,而不思更大进取。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总是认为只有自己最先进,基本思维方式是“忆苦思甜”,走出国门才知天外有天。直到目前,我们总是爱谈大好形势,欠缺危机感。
(2)重义轻利,权力至上。重义气,轻名利,是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子罕言利”是至高无上的信条。其实,义、利完全可以并存,不必水火不容。讲利,不等于无义。靠正当手段获利,是市场经济的通则。只讲义,不讲利,人类就会因普遍贫困而堕落,最终就会走向无义。社会犯罪是不义,但贫困是基本根源。权力至上是轻利的另一侧面,我们一再批判金钱万能,但却在权力体系中膨胀,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屡禁不止,原因就在于在固有的文化体系中尚有一个广大的市场。
(3)重视集权,轻视分权。传统文化崇尚唯君,唯上,讲服从,听天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集中控制,但恒久的有效真理,却是分权管理。传统重视的是塔尖,现代重视的是塔基;传统最重的是君主,现代最重的是民众。在市场经济中,人们要获得商品,必须支付和商品价值相当的等价。它不同于地位、身份的差别,一视同仁,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人类的民主意识、民主文化,只有通过市场经济的推进才能最后确立。
(4)崇尚垄断,排斥竞争。垄断,就是独占。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惟我独尊,排除异己。一个领域只有一家经营,最终只能效率丧失,服务低劣。我国的市场经济已有长足进展,但计划经济留下的行业垄断势力依然抬眼可见。铁路、航运、邮电、通讯、出版、教育,基本上还是独家经营。市场经济形成民主文化,垄断经济形成专制文化。行业垄断的直接后果是价格居上,损害公众利益,间接后果是服务水平低下,文化品位粗鄙。
三、先进文化的实现对策
先进文化的实现,应恪守三个准则:第一是体现时代精神;第二是保存民族特色;第三是适应世界潮流。
1.普及国民教育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文化财富总量,等于人口总量和平均人均知识占有量的乘积。在这里,人口总量和个别人物的水平都不说明一切,只有总体素质才说明一切。直到目前,我们还未扫除文盲,中途辍学者大有人在,继续学习的观念极为淡薄,而且大都有镀金性质,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很容易急功近利,轻视知识、排斥人才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严重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完全发生在老一代身上,还发生在新生代身上。先进文化固然需要顶尖人才,需要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但必须具有广泛的社会底座,先进文化应是大众的文化,惟有如此才能使新人倍出。现在我们在老一代之后有一个人才断层,说后继无人有点言重,但至少不尽人意。这反映了我们教育体系的缺欠。一个国家无论有多穷,都要舍得人力投资。德国、日本在战后面临着十分困难的处境,但一直重视国民教育,结果实现了经济振兴。初级国民教育可否实行义务教育,至少应列为研究课题。只要政府有决策导向,就会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解放前尚有陈嘉庚,更何况是现在?
2.提高知识水平
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尽快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知识水平,要避免两种倾向:第一不能慢腾腾,总是跟着别人走;第二不能一阵风,宣传鼓动一阵子就偃旗息鼓。这是恒久的艰苦的任务,只有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才能结出精美的果实。知识经济具有双重品位:既是文化,又是生产力。由此,超前的知识,既是先进文化,又是先进生产力。
知识经济包括以下知识:(1)知识成为生产力的决定因素;(2)知识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3)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4)全球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新的国际分工[6]。
由知识经济造就的文化,是先进的文化;由先进文化造就的经济,是知识经济。提高知识水平有如下举措:(1)让更多的人了解知识经济的战略意义;(2)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增添新的内容;(3)着力培养拔尖人才,使之成为带头人;(4)在分配体系中提高智力劳动的品位。
3.保持民族特色
毛泽东同志曾说:“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7](P702)尽管这是在战争年代说的,但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所谓民族的文化,说的是特性和形式,形式后面还包括一定的内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表现为“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8](P700)。理所当然,我们现在应该是: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概括地说,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内容诸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等。——这就是当代先进文化的最高体现。
关于中国特色,有两个观点需要说明:第一,这种特色主要是指社会制度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到一切领域,尤其不应把落后的东西说成是“中国特色”,借以形成保护落后的口实;第二,保持中国特色不能成为拒绝外来文化的理由,任何文化都有双重属性,即国民性和世界性,只有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才会使我们站到高处,看到远处。
4.改造传统文化
当人们提起传统的时候,总有一种肃然起敬的自豪感觉。正是通过光荣的昨天我们才进步到美好的今天。过去确实有很多值得称颂的东西,人们毕竟不能忘记自已的祖宗,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传统纵然值得称颂,但并非完美无缺。确切地说,既有美丽,也有丑恶;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如果我们只是固守传统,恐怕今天还停留在原始社会。我们只能继承优良传统,抛弃制约历史进步的传统,传统只能在批判中继承,只能扬弃。只能经过时代的变异,才有可能不断刷新社会的面貌。社会的进步总是在变迁中实现,社会越是发展,越是走向现代,传统文化存留的部分就越少,新生成的东西就越多。新生成的东西越多,社会就越进步。新一代人和老一代人的观念差距我们俗称为“代沟”,“代沟”不一定不能沟通,但其中的差异却往往构成交流的障碍,老一代人有责任为之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们在研究传统文化的时候,应该把视角转向变化,转向求新,惟此才能塑造先进文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历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可是直到目前,计划经济的偏见依然顽固。改造传统,是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传统越悠久、越优越,转变的产痛时期也就越漫长。
5.扩大文化交流
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其演变又必须遵循共同的规律。文化虽然有内生超越和发展,但更积极的因素则是外向交流。
我们要走向市场经济,就必须和世界接轨。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和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东西。诸如“子罕言利”、“中庸之道”、“漠视富贵”、“人怕出名”、“重农抑商”、“不患寡而患不均”、“枪打出头鸟”等等,都和市场经济大相径庭。传统的儒家文化,统治了中国几千年,以致在亚洲形成了“儒家文化圈”。不管儒家学说在中国有多大功绩,在世界有多大影响,也必须接受现代市场经济理性的审判。儒家学说是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是等级制度的体现。“崇无为,听天命”,在市场经济中就没有作为。东方有所谓“儒家资本主义”,大概指的是日本的崛起和“四小龙”的腾飞。可是我们不要忘记,单纯靠儒家学说是不可能崛起和腾飞的,必须结合现代资本主义的文化。有人曾赞誉:“日本是把东方的团体意识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相融合,成为亚美精神的混血儿。”日本的成功,绝不只是内省的结果,而是博采他人所长、文化交流的结果。现在至少还未提供这样的事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靠筑起围墙自身推进成为发达国家。恰恰相反,凡是发达、甚至准发达国家,都是广泛交流和开放的结果。
中国文化仍要保存它的脊梁,但丰满的血肉之躯一定要靠国际交流去填充。传统文化仍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但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真正物质力量则是现代先进文化。
标签:先进文化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传统观念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知识经济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