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36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随机分治疗组(应用心理护理服务干预方法,68例)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68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观察两组病人抑郁情绪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抑郁评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抑郁症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抑郁症;临床效果;影响
抑郁症是一类以情感障碍为主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情绪低落;其二,精神意志减退;其三,思维迟缓;其四,对未来充满绝望;其五,孤独感和绝望感充满内心。部分抑郁症严重者会出现自杀想法,抑郁症严重者会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抑郁症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36例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心理护理服务干预方法,68例)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68例)。治疗组平均年龄(28.58±2.20)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8.22±2.18)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基础病情,加强用药方面的指导等。
1.2.2治疗组
治疗组应用心理护理服务干预方法,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及家属均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 术前向病人和病人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的发生机理,通过对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包括治疗方法都给予病人和家属详细的介绍,让病人能够最大限度的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的方法等。
2、心理护理及其环境护理 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年龄、认知水平进行评估,分析。运用最适宜的方式分别对患者及家属予针对性护理。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年龄、知识水平的病人往往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大多数患者对于抑郁等问题认识不够,尤其是青春期和生育期患者担心接受治疗会影响到生育功能,所以往往会出现抑郁、低落以及不安等负面情绪;护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按照患者等选择合适的方式加以健康宣教,加强对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能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减少人员的探视,医护人员工作做到“四轻”,保持病室内的安静,利于患者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室空气的清新。随时保持病室的整洁。
3、出院指导 积极为患者进行心理健康、饮食、运动、用药、伤口的护理等指导,告知按时复查等。在出院后1周、2周、4周、8周,12周分别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术后情况并给于相关健康指导。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同时观察两组病人抑郁评分改变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满意率对比
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有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出现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抑郁症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心理疾病,是患者自身对心理问题认识不足。相关研究证明,让抑郁症患者保持轻松且愉悦的情绪能够帮助其树立强大的治病信心[3]。合理运用好心理护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心理护理能够建立起战胜疾病的I型内心,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继而督促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那么,相对于抑郁症比较轻的患者,采取功能锻炼方法能够起到有效作用;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加上心理护理方法能够得到有效治疗效果。部分患者的抑郁情绪会持续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继而严重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严重者影响到家庭和睦。基于此,对抑郁症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抑郁症的发生。传统护理干预模式以医护工作人员为中心,一般采用机械化护理模式和程式化护理模式,缺少对病人的人性化关怀。随着护理观念的不断变化,心理护理模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本研究治疗组病人通过接受心理护理服务,其在护理满意率以及抑郁评分改变方面均要比对照组病人更优,P<0.05。因此,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服务的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熊贵芬,张慧,彭国美等.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2):16-19.
[2]全素琴,肖洁,李建军等.纽曼健康系统模式下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J].广东医学,2015,(11):1792-1794.
[3]李秋敏,王再生,李元玲等.老年病专科护理人员继发抑郁症的风险模型及应用[J].广东医学,2017,38(23):3653-3657.
[4]蒋菊芳,张紫娟,许玉芳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4):493-496.
[5]唐柳岚,谢小玲,谢小惠等.优质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3):138-139.
论文作者:任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心理论文; 方法论文; 抑郁论文; 病人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论文;